圖為裴承賢與村裡的學生分享澳門故事。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貴陽10月20日電 題:澳門青年志願者裴承賢:在貴州山區感受國家“巨變”
作者袁超
“從貧困走向全面小康,哪怕是再偏遠的村寨都沒有‘掉隊’。”十餘年間深入貴州山區村寨志願服務,這是許多澳門志願者的最大感觸。
2012年至今,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裴承賢每年夏天都組織志願者前往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的村寨裡,參與村莊的建設規劃、幫扶貧困孩子……裴承賢20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他希望用腳步“丈量”國家鄉村的方式,帶領澳門青年感知巨大變化。
圖為裴承賢與村裡的老人合影。 受訪者供圖
“80後”的裴承賢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2005年從暨南大學畢業後,裴承賢回澳門當了一名教師,想讓更多的澳門人感受國家的發展變化,更好地認知國家。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裴承賢在澳門的大街上看到關于内地貧困地區的介紹,讓他萌生了赴偏遠山村開展專業志願服務的想法。他開始招募有共同理想的青年教師、醫護人士、社工等,組建了志願服務團隊。
圖為澳門青年志願者與村裡學生合影。 受訪者供圖
提及貴州,裴承賢用“巨變”來描繪他最深的感受。2012年,第一次到貴州從江的山區開展志願服務時,強降雨導緻的山體滑坡堵住了進村的唯一一條道路。裴承賢和志願者們不得不翻山越嶺近5個小時才到達所要服務的村寨。
如今回憶這段往事,裴承賢感慨地說:“那裡一年一個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水泥路直接修通到村民的家門口。村民們遠行會駕駛小轎車,最低‘标配’都是摩托車。”
圖為裴承賢與志願者們為學生打造“愛心廚房”。 受訪者供圖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占裡村,曾是位置偏僻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的貧困村。2015年,裴承賢一行來到占裡村開展志願服務,他們操着不标準的普通話走村入戶,了解村民們需要。
走訪時,裴承賢發現,村裡的學生吃飯時都是端着飯碗蹲在空地上吃。志願者團隊便協調村裡找到了一間雜物房,清理、粉刷、布置、接通電源……經過7天勞作,一間充滿童趣色彩的“愛心廚房”建好了。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裡面熱飯菜,還能午休。
圖為裴承賢與志願者們為學生打造“愛心廚房”。 受訪者供圖
裴承賢觀察到,此前占裡村幾乎所有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彼此能團聚的日子屈指可數。如今,村民們脫貧緻富,“許多學生的父母都開始陸續返鄉在家門口就業,每天下班回到家裡能照顧孩子和老人”。
貴州的這段經曆讓裴承賢發起了愛足迹——育苗志願者培訓計劃,“想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學生健康成長”。
圖為裴承賢與村裡的老人合影。 受訪者供圖
“收獲更多的是感動。”裴承賢說,在從江縣擺打村時,村民們知曉有澳門同胞來,都争相出來歡迎。擺打村的老人告訴志願者,澳門回歸祖國的那一天,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圍在電視機前觀看。裴承賢認為,“這就是血濃于水,我們都是一家人!”
裴承賢說,未來還會将志願服務進行到底,讓更多的澳門青年去實地了解内地不同地區的飛速發展、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目前裴承賢正着手準備2023年的志願服務計劃,利用空餘時間和志願者們奔走于澳門的學校、醫院以及各類疾病機構做志願者服務調查。(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