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你把它們放入冰箱,熱水杯将首先結冰!這個看似反常識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嗎?
煮沸的熱水真的比冷水凍得快嗎?
簡短的回答是,如果冷水樣品中含有溶質(污染物或微量礦物質),熱水将首先凍結。溶質會增加使冰點下降,這意味着水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結冰。加熱或煮沸水的行為去除了許多這些溶質和污染物并減少了冰點,導緻熱水首先凍結。
日常生活中,完全純淨的水一般很少見。所以,你可能會發現,水加熱後會更容易結冰。
這類似于為什麼要在道路上加鹽以保持冰塊暢通,以及為什麼淡水比海水凍結得更快。就是因為礦物質,化學物質和其他污染物的添加或減少導緻冰點降低或者升高。
冰點降低是什麼呢?
凝固點凹陷是向溶劑中添加溶質以降低其凝固點的行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類似的原理。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汽車的散熱器。散熱器内部的水用于保持汽車發動機的冷卻,但是在冬天,當水幾乎肯定會凍結成堅固的冰塊時,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添加防凍劑(通常是乙二醇),它可以降低水的冰點,并防止它在冬天結束時凍結。
甚至動物也利用冰點降低。由于青蛙在檢測到冰凍溫度時會釋放到血液中的大量葡萄糖,因此Spring Peeper Frog可以在低于冰點的溫度下存活。随着青蛙血液中的額外葡萄糖,冰點明顯低于水,使其能夠在嚴酷的冬季生存。有幾種北極魚也會利用這種現象。
所以,水煮沸或加熱時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碳酸鎂和碳酸鈣從水中沉澱出來,遊離氧會逸出。由于去除了這些組分,水的凝固點升高。如果從硬水(礦物質含量高的水)開始,這種效果會更加明顯。
當試圖冷凍熱水時,開始形成的第一個冰晶排除了溶質,導緻剩餘液體的離子濃度增加,導緻剩餘水的更大的冰點下降(如果樣品中存在離子)。較冷的水可能開始顯示更快的凍結迹象,但最後,熱水将首先凍結。當然,由于缺乏溶質和污染物,蒸餾水或經過反滲透過濾的水不會産生這種效果。
熱水比冷水更容易結冰的現象,被稱為Mpemba效應。是以Erasto Mpemba命名,他在1963年描述了這種不尋常的現象,因為他注意到他的溫暖的冰淇淋混合物在冷卻器批次之前凍結。
小夥伴們,要多多注意身邊的有趣現象哦。說不定就有XXX(你的名字)效應了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