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學生學習,一味靠老師設計思考的問題;老師,也會逐句條分縷析地把課文作出解讀。
語文課堂,就像組織學生完成流水線生産作業的工序一樣,齊刷刷地讀同一段課文,齊刷刷地想同一個問題,齊刷刷地做同一組練習;課後也抄一樣的詞語,做一樣的習題,思考一樣的東西……
試想将來,沒有了老師苦心營造的學習氛圍,沒有了老師針對性地設計提問,沒有了老師組織做習題、作測評,學生還能夠自主學習嗎?還能夠獨立閱讀嗎?學生如何能自己消除與抽象的文本之間的隔膜,無師自通呢? “讀書易,思索難”啊!
期末時節,就和大家說說考學1-6年級不同年段如何利用導圖進行學習和複習。
◑
低年段(小學1-2年級)
1.識字教學
經過整理繪制思維導圖,就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生字的字源、讀音,認識記憶字形或字義。
▲ 一年級識字導圖
▲ 一年級識字導圖
▲ 一年級手繪導圖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一些識字部件為繪制導圖的主題,拓展運用思維導圖整理識字知識的要點,這樣使抽象的、離散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直觀、具體、有組織。
又例如,識字教學中的鞏固性練習,過去一般是讀拼音寫漢字,再組詞。
生字後面加括号、加橫線,學生任務量大,且機械練習的重複率高——一字組一詞,或一字組多詞的練習題。
這時也适合思維導圖組詞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給“車”字組詞的練習。統編教材就利用思維導圖來組織學習組詞的過程,效果十分顯著。
▲ 用“車”字組詞的思維導圖
一是,直觀引導學生圍繞“車”字,一字組多詞,發散思維,展開聯想,形成頭腦風暴。
二是,通過想象以生成新的知識生長點。如,除原有的幾類組詞外,學生會主動進行發散式思考,從更多方面提出新的詞組,進而提高學習效能。
三是,思維導圖引導有層級的思考方式,直觀呈現出各組詞間的關系,同時每組詞語都形成一個新的節點,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發散中心,培養學生發散式和開放式的創新思維。
▲ 學生主動完善的用“車”字組詞思維導圖
學生在畫導圖歸類識字過程,自由地想,有層次地想,靈活地想,引申地想,聯系地想,對比地想,發散地想……
2.閱讀教學
蝴蝶圖——批判性閱讀思維
“蝴蝶圖,用于提升學生表達不同程度的正反面意見的能力。它由正反兩個部分組成,即十分贊同、贊同和強烈反對與反對的意見及理由組成。”(來源:李克東《應用可視化思維工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例如,陳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二年級語文課文《從現在開始》的故事時,鼓勵學生畫出蝴蝶圖。
▲ 閱讀《從現在開始》的蝴蝶圖
學生在畫蝴蝶圖的過程中,自主判斷。
畫出對故事中的猴子、獅子、袋鼠和貓頭鷹的優缺點的看法,寫出對治理動物王國的合理與不合理的做法的個性化見解,然後借助蝴蝶圖進行生生間的相互展示、激勵、交流、引導、啟發、補充、分析、綜合與評價。
這樣的閱讀讨論課堂,實現了從關注學科知識傳遞到關注個性化學習過程的教學重心轉換。借助蝴蝶圖,讓學生學會了分析、理解的方法,懂得了客觀地分析、評價,還能夠舉一反三,形成批判性思維。
環狀圖——歸類記憶拓展
例如:優化五年級語文《通往廣場的路隻有一條》一課的閱讀理解教學時用到“環狀圖”,令分析課文内容的思維過程變得形象,且清晰可見。
而生字詞的學習,運用“環狀圖”進行對比、歸類和記憶生字,使識記生字的過程更直觀、輕松。
▲ 闆書
同樣,在五年級語文《天窗》一課的閱讀也用“環狀圖”凸顯出課文的角度之美、層次之美和節奏之美。
◑
中年段(小學3-4年級)
韋恩圖——分類對比分析
“韋恩圖(又稱文氏圖),是由兩個交叉圓圈組成,用于比較兩類不同的事物(A和B)。在兩個圓圈中重疊的領域表示A和B共同的特征,兩個分開非重疊領域各自代表着隻關于A的特征和隻關于B的特征。”(來源:李克東《應用可視化思維工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例如,為讓學生能在觀察、描述基礎上,學會分析、推理、歸納、解釋,逐漸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不斷發展,自動自覺進入更深刻地閱讀理解。青年教師吳彩虹教三年級語文課文《掌聲》時,利用了韋恩圖引導每個學生都可以直觀地呈現自己對課文内容的歸類、整理、對比、分析與歸納。
▲ 《掌聲》韋恩圖
這正體現了一切以學習者為中心。
“X”線圖——多向思考
“Y/X/W線圖,利用Y/X/W線圖所形成的空間來對事物進行分類,或者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特征描述,如看起來像什麼,感覺像什麼、想到什麼等等。
也可以用來表達感官感知的結果(如視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觸摸到的感覺等)。
Y線圖讓學生對主題從三個方面來描述;
X線圖讓學生從主題的四個方面來描述;
W線圖讓學生從主題的五個方面來描述。
具體選用哪種線圖取決于要讓學生考慮幾個方面,并且要根據學習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學生的發展水平而定。”(來源:李克東《應用可視化思維工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例如:應用“X”線圖引發學生多向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求異思維, 引導學生找尋到流暢、通達、新穎的寫作思路的能力。
▲ X線圖
指導五年級的學生“寫身邊的一種事物”。進行寫作指導前,可以先讓學生畫出“X”線圖,以此指引學生創造性地布局謀篇。
橋型圖——對照品析研讀
汕尾海豐的屈小玲老師運用“橋型圖”優化《長征》一課的閱讀理解、品析課文的過程,引導對照思考,尋找關聯,在理解記憶中研讀,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橋型圖
◑
高年段(小學5-6年級)
魚骨圖——指引全面分析
在“魚頭”位置表達一個總觀點,魚身将分别表達多種“理由”,每個“理由”又有多項事實所支持。”(來源:李克東《應用可視化思維工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基于魚骨圖的指引,學生可以從具體文本的學習,進而推出相應類型文章的寫作方法,進一步指引寫作構思。
例如,高年級學生借助魚骨圖,繪圖創作,保護創新的點子與個性化的元素;借助魚骨圖,幫助完成對一些細節的回憶和實現事例、特點等叙述的完整性。并且觸類旁通,進而掌握從多個方面具體展開對一種動物的介紹或對一個地方的介紹的寫作構思方法。
▲ 指導寫一種動物的魚骨圖
▲ 指導介紹一個地方的魚骨圖
思維導圖的多元化理解
思維導圖能很快地調動學生的追求完美的心理。
例如:五年級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平闆電腦輔助學習交流,學生先應用可視化思維工具進行自主學習,再合作交流學習,自主畫出課文的思維導圖自主構建《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結構圖,真正以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以教師的教推動學生的學。
▲ 《圓明園的毀滅》思維導圖
這是在用圖式語言,使語文知識更趨于“顯性”,把文字的“隐性”内涵圖像化。
這樣的語文課堂是語言和繪圖的結合,它不僅是面對文字那樣單一的“閱讀”,也不僅是面對一幅畫那樣的“欣賞”,它把單純的“閱讀”改變為“觀賞與思考”的融合,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和感悟。
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細節的美化擴展和添色加彩,就是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的捷徑,就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很好的教學時機,就是開啟學生博覽群書、下筆成文的動力之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