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話劇《傾城之戀》将于2022年1月6日至10日登台國家大劇院,為北京觀衆帶來一場“影像 戲劇”跨媒介的視覺盛宴,演繹張愛玲筆下亂世中的“一點點真心”。
影像 舞台的實驗性呈現
該劇由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葉錦添擔任總導演及視覺總監,萬茜與宋洋主演。将電影與舞台結合,是話劇《傾城之戀》最顯著的特點。電影部分彰顯人物的細膩刻畫,劇場調度則創造出獨屬于導演的空間語言,形成更抽象的節奏與韻律,讓整部舞台劇呈現出“電影質感”。
話劇《傾城之戀》劇照。
“看小說後,我腦海裡第一個出現的影像是一個循環不斷的時間漩渦,像是回憶又像是正在發生。我想到了電影與舞台合并的創作方法,抒發感情與巨細無遺的現實描述相結合,共同還原書中的奇詭世界。”葉錦添說。舞台表演講述的是外在世界,電影則走進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内心世界。手持攝影和黑白影像,呈現了“紀錄片”的質感,極具葉錦添導演個人的藝術表達風格,與原著小說“意在言外”的美學風格相得益彰。開幕伊始,葉錦添用了一段默片營造氛圍,以幽暗的光影展現舊時代的上海,如原著中咿呀作響的胡琴,将張愛玲筆下的蒼涼落寞展露無遺。該劇攝影師陳毛毳說,《傾城之戀》是一部朝着實驗性方向嘗試的舞台劇,導演一直說要拍攝出紀錄片的質感,讓觀衆感受到故事是真實發生的,劇裡也大膽運用了一些具有沖擊力的長鏡頭。影像與舞台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平行交錯,虛實相生,使觀衆能有多維的感官體驗。
話劇《傾城之戀》劇照。
張愛玲的文字精密奇絕,書中諸多場景與意象如工筆細描,物質世界的繁複恰恰渲染了人物内心的蒼白與孤涼。話劇《傾城之戀》也保留了書中的諸多意象,如月亮、松林、水流,以寫意的布景安放在演員背後,暗示人物的心理走向。擔綱過多部電影的美術與服裝創作的葉錦添也為該劇服裝設計煞費苦心,他特意為白流蘇設計了極其素淨的旗袍,這既符合白流蘇“大家閨秀”的身份,也能使觀衆更多注意演員“身體的情緒”,而非“身體的花紋”。
話劇《傾城之戀》劇照。
大量留白與肢體語言,保留原著“氣息”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與範柳原一個步步為營,一個心機深重,二人在兩座城市間的博弈交鋒道盡了浪漫愛情消解後的複雜人性。什麼樣的演員能勝任這兩個角色?葉錦添最終選擇了舞台與電影演出經驗均十分豐富的演員萬茜,認為她身上有白流蘇“中國傳統女性之美”;演員宋洋此前的演出大多含蓄内斂,葉錦添觀察他的五官,認為有範柳原那股風流倜傥、捉摸不透的氣質,這次演出《傾城之戀》,導演也要求他盡力演出範柳原“世故而又單純”,遊刃有餘而又脆弱的一面。
話劇《傾城之戀》劇照。
話劇《傾城之戀》劇照。
早在少年之時,葉錦添便看過了周潤發主演的電影版《傾城之戀》,故事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吸引了自己:“故事的進行中有非常多隐伏的意涵,慢慢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氛圍,看似是特定人物身上發生的事情,卻連接着廣大的不确定性人群。”話劇《傾城之戀》也着力還原劇中人心幽微處的複雜混沌。不同于傳統戲劇用“對白”來推進劇情,話劇《傾城之戀》更聚焦于人物心境的營造,大量肢體語言與留白打破了大衆認知中台詞密集的戲劇觀演經驗。葉錦添要求演員盡量摒棄舞台腔,說話聲音盡可能小,傳達真實細膩的人物情感。編劇張敞“有意嘗試不把語言寫得過于密集,而是希望在言談話語的底層和間歇制造一種舊時代的空氣”,通過保留原著小說最具特色的“氣息”,将心理與現實交融,讓觀衆獲得沉浸式的觀看體驗,走進人物沉溺的孤獨深海。
作者:彭丹
圖片:國家大劇院/供圖
編輯:陸正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