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有關溶液的試題,離不開給出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然後圍繞曲線考查學生對溶液、溶解度、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等内容。其中,有關溶液的多項選擇題,陷阱多,難度大。本文重點針對本題給出如下解題策略。
一、理解溶解度曲線中的點、線、交點的含義,以及曲線的走向,這是解題的知識基礎。建議按下圖所示,讓學生理解和應用。
二、進一步弄清楚以下概念或規律
1、所謂飽和溶液的質量,就是在均一、穩定的體系中的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或結晶析出的溶質不在其中。
2、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一定要認真理解: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100g)、飽和狀态、溶質質量。即: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對應的是在此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很多題目的陷阱是,沒有指明溫度、沒有指明達到飽和狀态。
3、比較溶解度的大小,必須指明溫度。如,在t3℃時,A、B、C溶解度的關系是A>B>C;而在t1℃時則為C>B>A。
4、掌握反向推理方法。如,在t3℃時,相同質量的A、B、C溶于水得到飽和溶液的質量大小為 ,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為 。可以這樣來理解:在t3℃時,100g水中溶解A、B、C達到飽和時,溶液的質量A>B>C,溶質的質量分數A>B>C;那麼,A、B、C質量相同時,溶解度越大,所需的水越少,故飽和溶液的質量C>B>A,但溶質的質量分數仍為A>B>C,因為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該溫度下的溶解度即可求得。
5、稀釋規律。将溶液的質量分數變為原來的一半,加入和原溶液質量相等的水即可,因為當分母增大為原來的兩倍時,分數值減半。同樣,要使溶液的質量分數變為原來的兩倍(注意:不能超出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極限),蒸發掉原溶液質量一半的水(溶質不揮發)。
6、分離可溶性混合物。量多的一方決定分離方法。
A中含少量的B。在高溫下配制飽和溶液,再降溫,使A大量結晶析出,過濾,洗滌,幹燥。
B中含少量A。配制飽和溶液,加熱蒸發,當有大量B析出時,趁熱過濾,洗滌,幹燥。
三、采用正誤判斷來鞏固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後面打“√”,錯誤的後面打“×”,并說明理由。(以上圖溶解度曲線為準)
1、若S2為50g,在t2℃時,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質量為80g。
2、若S1為20g,在t1℃時,将10gA加入7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5%。
3、t2℃時,B和C 的溶解度相等,則它們飽和溶液的質量也相等。
4、t2℃時,B和C 的溶解度相等,則它們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等。
5、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為C>B>A。
6、将相同質量的A、B、C的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1℃,此時,溶液質量大小變為C>B>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變為C>B>A。
7、t3℃時,将相同質量的A、B、C配制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大小為A>B>C。
8、t1℃時,用100g水配制相同質量、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A、B、C的溶液,所需溶質質量最多不超過S1。
9、當A中含有少量C時,可用結晶法提純A。
10、若S1為20g,S2為50g,要使在t1℃時A的飽和溶液在t2℃時達到飽和,可向溶液中加入30A。
11、如果第10題不正确,你認為增加一個什麼條件可以使此題變正确?
12、要使100g5%的稀鹽酸變為10%的稀鹽酸,可以蒸發掉50g水。
13、若S1為20g,在t1℃時将100g質量分數為10%的A的不飽和溶液蒸發掉50g水,再降溫到t1℃,此時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
14、将100g10%的稀鹽酸稀釋為5%的稀鹽酸,實驗中所需玻璃儀器隻有燒杯、量筒和膠頭滴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