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微信視頻号的兩個點贊圖标的設計?本篇文章圍繞微信視頻号的“雙贊”設計展開了詳細的讨論,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我覺得還是挺值得一聊的一個設計問題。
我注意到微信視頻号的兩個點贊圖标的設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直在想他什麼時候會改掉。幾個月過去了,看着還在線,并且不像是個切流量做實驗的短期方案。
如上圖,如果你要給一個視頻點贊,你知道該點哪個圖标嗎?
如果你想要看一下某個視頻的受歡迎程度,你是看大拇指贊的數量呢,還是看心形贊的數量呢,還是把兩者之和加起來看呢?
我問了幾個普通用戶,普遍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視頻号這兩個點贊圖标并列呈現時,還在中間做了一個起到間隔作用的“分享”圖标。為什麼說分享圖标起到的是間隔作用呢?
因為這兩個圖标在表意上幾乎是一緻的,如果挨着放的話會加重這兩個圖标的矛盾。
- 抖音短視頻的互動操作圖标依次是:喜歡、評論、收藏、分享;
- 快手短視頻的互動操作圖标依次是:喜歡、評論、分享;
- 微信視頻号的互動操作圖标依次是:點贊(大拇指)、分享、點贊(心心)、評論;
- 哔哩哔哩經典的一鍵三連互動操作是指:點贊、投币、收藏。
對比來看,無論怎麼考慮,都感覺這個設計令人費解。
不符合産品設計邏輯,也不符合用戶認知邏輯。
因為圖标表意的曆史原因,互聯網世界以及數字産品世界中一直存在兩個代表正向反饋的“贊”。
大拇指點“贊”從facebook開始深入人心,微博也沿用了這個圖标形式。愛心形式的“贊”多了一層“喜歡”的意思,甚至在抖音這樣的産品中“喜歡”的含義大于“贊”的含義。
我想,這種顯而易見的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出現在微信這樣的國民級應用中一定有他背後的原因和邏輯。
微信以熟人社交為出發點,朋友圈一直以來用的都是心形贊,并且每次點贊都是一種非常隆重的社交行為。因為你的點贊會被朋友圈中的其他好友看到。
另外,朋友圈的這種點贊行為的生态環境與抖音算法推薦下的生态環境完全不同,在微信朋友圈,你可能會因為什麼原因很喜歡某個内容但是不點贊,因為微信并沒有鼓勵你去點贊(那個點贊圖标都是隐藏在兩個小點兒裡的),而在抖音生态下,系統鼓勵你盡情點贊表達對創作者的鼓勵,以及對推薦算法的調教。
張小龍曾認為社交推薦是最符合人性的,“機器推薦我們嘗試了很長時間,效果不太好……我一直很相信通過社交推薦來獲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
微信視頻号作為後發者,既要借力微信生态下的朋友點贊的推薦邏輯,也要平衡已經成為短視頻行業标準的抖音算法推薦的點贊邏輯。于是發明了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私密贊”。
“私密贊”的難以理解之處有4個方面:
- 因為在微信朋友圈心形點贊是朋友圈公開行為,導緻在推薦算法調教上受到影響,所以需要有一個非公開的點贊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像抖音一樣;
- “私密贊”這個名字并不能簡單的把上述這個語境一下讓用戶明白,并且這個事兒跟用戶關系也不是很大。也有很多用戶根本不在乎點贊是不是要“私密”,就算我的朋友知道我看視頻的品味如何又怎麼樣呢?
- 這兩種贊的區分并不是從用戶價值和用戶視角來做的,所以要通過兩個圖标來表達這種不同也非常要命。要知道拇指贊在微博、FB這種主流社交平台上并不是“私密”的,也是公開的。抖音的心形贊反而是不公開的,正好與微信朋友圈的邏輯相反。
- 主推私密贊,但最易操作的點贊手勢(雙擊)又不是私密贊。從微信視頻号底部幾個圖标的排列順序來看,視頻号主推的還是排在第一位的“私密贊”,同時從熱門視頻的點贊情況來看,心形點贊量也都大于拇指贊。這看上去是非常矛盾的。
講了這麼多,下次在微信視頻号看到好的内容,你會如何選擇呢?
你會選擇第一個,還是第三個,還是兩個都點一下?
讓用戶理解自己的産品邏輯是一個長時間的教育過程,拗口的話不會常說,别扭的動作不會常做,微信的這個雙贊設計非常難以理解并且學習成本較高,是反直覺的設計。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我們會看到這個設計的改版。
作者:柴林;公衆号:柴林的設計筆記
本文由@柴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