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的結構:鼻子分為鼻根、鼻梁、鼻尖和鼻翼四部分。鼻梁部介于鼻根部和鼻尖部之間,由左右兩塊鼻側軟骨構成。鼻外部的構造,是從鼻根到鼻小柱,形成一個突出的三棱錐形。
鼻梁部分近似于一一個梯形。深入刻畫時,注意表現出整個鼻子的體積感與其相鄰肌肉的銜接轉變,還要注意表達鼻梁與鼻翼的塊面轉折起伏所形成的明暗變化。
對于鼻子的刻畫,一定 要注意由于眉弓與鼻子的上下落差、鼻梁的上下起伏以及翹起的鼻頭所形成的正面微妙的明暗變化,千萬不要把鼻子的正面畫成一一個簡單的平面。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今後素描頭像的表現,并且到時候還需注意鼻頭與鼻梁之間高光的強弱和形狀的不同。
步驟一: 确立鼻子在畫面的位置,并畫出鼻子的形體結構,從圖中看得出整個石膏鼻部近似于一一個梯形,起形時要善于運用長直線,關鍵的轉折用線要“卡”得肯定明确,要懂得概括,要果斷、大膽。
步驟二:找出鼻頭、石膏底部兩處大的明暗交界線和投影,鼻根部分是鼻子最窄、轉折最“急”的部分,它與眼部的連接轉折較大,易形成暗部。整個石膏中最深的部分應該是明暗交界線,最亮的部位則在鼻頭上。
步驟三:從明暗交界線出發深入暗部,表現出投影的虛實變化。塑造出灰面及亮面,留出高光,深入刻畫亮部的小層次。明确受光面和背光面,調整各層次之間的關系,還應注意反光的位置和面積,并進一步強調明暗交界線的變化。
3/4側面
側面鼻子的形體結構: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狀,由鼻根、鼻背和鼻尖三部分構成,體積由鼻梁、鼻兩側、鼻底四個面組成。鼻根隆起的“嵴”俗稱“鼻梁”,上部 1/2處為鼻骨,上緣 與額骨相連。鼻骨小而結實,其形狀決定着鼻子的長寬斜直。鼻骨下緣寬而薄與鼻軟骨相接。鼻軟骨包括鼻中隔、鼻側和鼻翼軟骨。鼻尖為軟骨組成的半球體,兩側為鼻翼,下面為兩個亞圓狀的鼻孔,鼻孔大端靠後。
側面鼻子的刻畫,要注意從鼻根經鼻梁到鼻頭,再到鼻底的兩條轉折線的曲折變化,還要注意把握鼻梁到鼻翼,再到鼻底的明暗灰階變化。鼻頭的塑造一定要注意從左到右這條最大的明暗交界線的表現,至于鼻孔一定要敢于虛下去,使其含在一個整體的暗部中。而鼻底下方的投影同樣要注意近實遠虛以及形狀上的變化。
步驟一:用長直線快速、果斷的概括出鼻子的鼻根、鼻頭、鼻梁的形狀,投影的形狀也要确定下來,鼻的透視同樣随頭部的透視變化而變化,并通過鼻的長短、鼻梁寬窄、鼻翼兩側的距離,鼻底線的弧度和鼻底的寬窄表現。
步驟二:鋪大關系的時候排線稍微密一點, 先把明度較重的鼻底、底座、投影、鼻梁側面鋪“整”,注意明度的區分。用紙巾揉“整”大關系,把紙巾當做筆來擦,擦的時候也要注意把關鍵的轉折“卡”重,同時注意暗部的虛實變化。
步驟三:收形的時候,在關鍵的轉折和明暗交界線上塑造,整體去比較調子的輕重,虛實的節奏。調整時要從整體出發,畫面的黑白灰要始終明确。畫面空間感、明暗交界線、形體的轉折、調子的層次都要力求完整到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