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婷
運營/小餅幹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今晚開播。
在此之前,節目組官宣了組委會陣容和25組參賽選手。
——馬東、黃渤、于和偉、李誕、那英,4 1模式。
——胖達人(土豆、呂嚴)、加盟送好禮(郭嘉軒、李秋盟、郝連英傑)、小心打雷(隋鑫、雷淞然)、少爺和我(張哲華、鑫仔)、九口人(羅聖燈、苗若芃、張呈)、酷酷的天放(酷酷的騰、天放)
——某某某(張維伊、左淩峰、劉同)、阿奇與阿成(郭耘奇、謝澤成)、壯哈兄弟(帕賽、楊映宇)仕可而止(周可人、周仕麒)、張張包(張銘軒、張藝文)、美味鍋貼(郭秦秀芝、朱美吉、扈帷)
——李逗逗、馬蔔停蹄子(馬旭東、蔔宇鑫、王子傲)、張牙吳爪(張悅馳、吳亞衡)、偶耶(劉奕斐、易适雨、李勝昔、龐達、曾夢莎、高奕然)、飛扯不可(朱毅、張丹槟、張大蹦)、小婉管樂(張小婉、管樂)
——老師好(劉change、松天碩、宇文秋實)、姐盡全力(馬卓君、孫書悅、姜牟遠健)、又一輪(張祐維、闫佩倫)、黑寶兄弟(許遠馳、劉一君)、抱金磚(娜娜、曹雪松)、嘉大晔大(張晔子、魏嘉誠)、譯森正氣(王森、胡之譯)
四個入坑位:“有大病坑”、“有生活坑”、“是新的坑”、“有情感坑”。寓意每一位入坑的你我都可以在這25組參賽選手的作品中尋找共鳴。
首期節目中亮相的《排練風雲》《黑夜裡的脆弱》《虎父無犬子》等作品,率先在市場上引起熱議,為《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以下簡稱《喜劇大賽2》)的開播開了一個好頭。
熱度、口碑、作品、爆款、黑馬……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着《喜劇大賽2》,救一救今年的綜藝市場。
而這也正是馬東擔心的問題,尤其是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一個階段:如何絲滑地讓大家暫時忘了第一季,專注第二季内容?
當然,并非是因為他們對于第二季内容沒有信心。
細想這其實也是所有綜藝IP在面對下一季時共同的困境,且越是起點高的節目,越是難。
邏輯在于,大衆往往會選擇将第一季最終出圈的、活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作品同第二季剛開始的作品進行比較。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跨時間、跨賽段的不對等類比。
但作品需要審視,大衆擁有表達權,所以,馬東說:多多關照。
空杯,然後裝水關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一季有多成功,這一季就有多期待。期待的背面,更是對米未對節目組的挑戰。
據馬東透露,第二季的創作過程從上一季還沒結束便開啟了。
前期是選角。
今年節目開放了編劇參賽,報名人數超過5000人,其中,演員3800人左右,編劇1800多人。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周期,最終選定官宣的25組選手。
米未有自己專門的選角導演團隊,他們的工作是負責把人選出來,錄制啟動後他們就不管了,開始去選下一波人。“他們現在在幹嘛?在選明年《樂隊的夏天》的選手”。
即便如此,馬東仍然表示報名人數超出了想象。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小現象:報名表中,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填的地址都住在東三環—東五環之間,“這一帶可能是大家夢想的發源地吧”。
有了人,但先不着急裝水,馬東認為得先空杯。
如他所言,這些演員有很多是看了第一季節目來參賽的,他們或多或少都帶有對于第一季的想象和預測。“那樣好笑”、“這樣讨喜”、“和成績不錯的弄得差不多應該就行”……更具象化些來看,譬如:“CP”,選手不自覺地就會想“我去弄個CP”。
但是,創作這件事的美妙之處就在于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永遠不知道發生什麼。
核心的點在于:不論是參賽的演員還是導演組,都應該一起打破這種所謂的“固化”思想。“我們一直和公司的内容生産團隊講的都是:忘了之前的事,做好現在的節目。”
環環相扣,裝水的挑戰給到導演組。
所以是要逼自己忘記所謂的流量密碼?馬東認為倒也不必。
就好比“皓史成雙,他們第一個賽段時也并非直接晉級,而演員往往需要正反饋去建立自信,也需要時間和作品來層層遞進。王皓、史策在後面的創作中越來越順,創作動力一直保持的非常飽滿,除了編劇貢獻的智慧,也少不了兩個人自己的生活閱曆、想法等,這就是第一季想要達成的“共創”精神。
導演組對于創作者來說,更多是順理成章,推波助瀾,而不是一開始就去預設什麼是流量密碼。“今天市面上太多的綜藝就是因為有太多的套路,譬如:我要一個流量密碼,我要一個話題突破點,我要出圈。這些詞聽起來都對,但這些詞聽起來又都很可疑。”
馬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深谙其中的圈套。“它本質上是創作規律的一環,是一個結果,但如果把它當作一個起點去追求的時候,整個節目可能就要出問題了。這是我們一直反對,或者說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陷到這個套路中去的點。”
嗯,忌本末倒置。
這不是米未想要的米未研究了三四年,才下定決心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做第一季的時候,就決定做第二季、第三季,即便做砸了也會繼續做。“周期可能有所調整,但我們會堅持在這一條路上走一走。”
聊回第二季,馬東否掉了“升級”這個概念,他更願意用調整和變化來形容一檔節目。
在他看來,一個好節目不需要升級,不是非得一步一個台階往上,那上完台階了呢?是不是還得掉下去。
“我覺得是得把已有的、好的東西保持住,把不滿意的東西通過複盤不斷優化,讓節目變得更好。” “不依賴腕兒,不依賴權威,我們要的就是普通人有這個意願,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投入,就能産生好作品。”話音未落,馬東接着說道:“當然,這不是米未的發明,而是國外在sketch這件事上長時間積累的經驗。”
譬如:共創,是米未做喜劇的起點,是做這種類型節目一個好的方法論,所以,第二季也會持續貫穿。确實,這個方法論是對的,那就沒有理由不堅持用。
當然中間會有調整和變化,也許是賽制、也許是人。因為觀衆需要看到新的東西,而節目組需要尊重觀衆。
在《喜劇大賽2》25組演員中,也有老面孔,但不多。
面對新老演員的比例問題,馬東認為需要嚴控。
“你們口口聲聲說你們要的不是喜劇明星,結果出來的全是老面孔,啥意思?打臉。”
這不是米未想要的。
“第二季肯定是一個新面孔的舞台,但老面孔有新樣子,我們也不排斥。”前提也需要雙向選擇。土豆、呂嚴不得不回歸,因為他們迷戀和觀衆的溝通,享受劇場表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還有新的創作力。
順勢聊到是否存在人才枯竭的阻礙。在業内看來,去年節目的出圈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這個行業積累了太多的人才,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恰好成為了一個出口。所以,人和節目都被看見了,但這個行業的生态要如何構建與延續?必然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馬東表示第一季時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樂觀的發現是,喜劇賽道的人才貯備量在供給側相對充足,如果和樂隊、辯手相比較的話。辯手需要長期訓練,樂隊更是,一個好的樂隊需要10年、15年,才有可能有被廣為流傳的歌曲。很不容易,時間成本很高。
但會不會枯竭?短時間内會不會有更多人進入?馬東說不敢去預測,而樂觀的點在于他們相信人群中,一定有人天生就是做喜劇的。“米未要做的就是去看、去選、去給他們提供一個舞台。”
馬東禁止入内一個有意思的發現,在米未的展演廳,白紙黑字寫着:馬東禁止入内。
和台上台下的人一樣,馬東也是在正式錄制時首次看演員們的作品。
這是導演組的要求。
馬東認同,這樣他在現場給出的反應才是準确的,一手的。
他自嘲自己在節目錄制時,總是笑的稀爛,看了預告後覺得應該減減肥了。(笑)
笑完之後還是得回應媒體犀利的提問。
“好久沒有看米未的節目,一年磨一劍,目前看是OK的嗎?”
馬東:OK。
如此笃定的回答背後源自因為米未的内容底氣。從《奇葩說》開始到《樂隊的夏天》再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随着網綜一起成長的米未,已然成為口碑綜藝的代名詞。
引用馬東的回答,他說米未做節目是豎着做的,沒有年的概念,可能會計會有、市場會有。
“但我們盡量在去年化。”一個節目做完了,團隊進入聊天期,複盤、哭、玩,調整好進入下一個。他自诩米未是一家小公司,工作人員是一群匠人,大家在一起做喜歡做的事情。“某種程度上來說,公司隻是米未的存在形式,米未沒有誰說了算,大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有機體。”
所以,在做節目這件事情上,米未的車輪選擇豎着跑,馬東認為這比橫着跑要劃算的多。
米未有一個内容方式——聰明的頭腦X足夠長的時間÷節目數量=節目質量。“我們有足夠多且聰明的導演團隊,願意投入足夠長的時間,他們相乘除一是一個劃算的事情,除二内容就會被稀釋,除四可能就等于死。”
誠然,今年的綜藝市場,肉眼可見地不理想,客戶收縮預算亦是常态。
但,《喜劇大賽2》的招商,依舊很能打,俘獲了京東、999感冒靈、博世、intel、别克、度小曼、三星、QQ星等新老客戶的青睐。對于平台産生的廣告收入顯然比第一季還要高。
想來,這也是米未的另一層笃定,因為,市場(品牌)對于好内容是認可的。
以上。
整場對話發生在節目播出前的媒體看片會上,進入尾聲時,大家邀請馬東預測這一季會火多少組喜劇演員?
他反問媒體的預測,随機又一本正經地說道:“我們一共25組,淘汰一輪後剩下12組左右,怎麼也會有12組吧,和上一季差不多。”(笑)
回答很馬東。
圖源:微博、豆瓣,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