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司馬遷成為史聖的曆程

司馬遷成為史聖的曆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03:22:20

《史記》被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無論是以正史論還是以文學作品論,《史記》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怎麼樣寫出這部傳世之作的呢?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史家制度;第二,司馬遷的家世;第三,司馬遷的個人意願。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史官制度。比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裡有一件青銅器名字叫“作冊般鼋”的青銅器,上有銘文四行三十三字,記錄了丙申日商王至洹水,以箭射河中鼋的事。銘文中提到的“作冊”又叫作“史”,就是商代設置的史官。“史”在商早期是駐守在外的武官,後來成為在王左右的史官,掌管祭祀和記事。

司馬遷成為史聖的曆程(從殷商到西漢的寫史世家)1

西周、春秋時設置“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以及編寫史書,還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等。周代的史官分為左史和右史,左史記動,右史記言。秦漢時設太史令,秦漢的史官地位比起商周時期要低了很多。司馬遷及他的父親司馬談都做過西漢的太史令。商代設“史”,周繼承,秦漢繼續,從這個制度來看,司馬遷創作史記之前,前代史官們對于史事的記載應當是積累豐厚,“前人之述備矣”這給了司馬遷很豐富的取材線索。

修史的制度一直延續下去:魏晉的著作郎,隋代的太史監,唐宋的太史局,元代的太史院,明清翰林院,都擔負着修史的職責。

史馬遷之所以能寫出《史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學淵源。司馬遷的先祖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也就是掌管觀測天象,周室時又為太史以修史事,父親司馬談也是西漢史學家,這樣的史學世家免不了有代代相傳的“青箱學”,這也是幫助司馬遷了解前代史事的獨特而重要的途徑。

司馬遷成為史聖的曆程(從殷商到西漢的寫史世家)2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雖然不是《史記》的作者,但是為《史記》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談生長在西漢文景時代,曾學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楊河,習道論幹黃子,也就是說司馬談擅長天文學、易學以及黃老之學。學問的深厚積累為研究史學打開了眼界。司馬談自己就一直想寫通史,很早就開始做積累。一個是自己的家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博覽群書。司馬談做太史令時得以閱讀國家級的藏書,從這些藏書裡司馬談也收集了大量資料,為寫作通史做準備,隻可惜卒而未成。司馬談在臨終前把自己的所有積累都傳給了兒子司馬遷,遺囑他一定要繼先祖之業,寫作通史。

司馬遷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在父親的指導下遍觀史書。除了能繼承家學,司馬遷還有一段重要的經曆就是遊曆天下。在《史記》裡多處能看到司馬遷講起自己遊曆所至之處。比如《史記·五帝本紀》“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至長老皆名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像這樣的記載在史記裡有很多,說明司馬遷為了寫史書幾乎可以說是遊遍天下,并有意地去觀風問俗。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可以搜求民間傳說,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野史”。

司馬遷成為史聖的曆程(從殷商到西漢的寫史世家)3

關于“正史”和“野史”,并不是說正史就一定可信,野史就一定不可信。“正史”之名始出于隋,“世有著述,皆拟班、馬,以為正史”,司馬遷的《史記》就是正史的代表。所謂野史,是指野之人編輯,往往是不便于正史所載的一些事,流傳于民間,文風也可能俗而不雅。司馬遷的遊曆所訪到的正是這樣一些史事。作為一個世家出身的史學家,如此潛心走訪,也正說明司馬遷的史學觀很寬容,能夠将正史和野史互相佐證。

孔子作《春秋》記事從魯隐公元年開始,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春秋經》按照隐、桓、莊、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的次序記載曆史。漢代傳承講解《春秋經》的公羊派認為,春秋十二公可分為三世:傳聞世(隐桓莊闵僖)、所聞世(文宣成襄)、所見世(昭定哀)。這個劃分是根據孔子的經曆,所見是親眼所見,所聞是有所耳聞,傳聞是輾轉聽來的消息。公羊派在司馬遷的時代很興盛,它的史學觀也一定程度代表了當時的廣泛态度。其實概括起來說,司馬遷寫通史,上下三千年,所記事得到的途徑也無非就是:所見、所聽、所聞這幾種。

司馬遷成為史聖的曆程(從殷商到西漢的寫史世家)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