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上海美術館”石塊安于新家 受訪者供圖
今天起,若你從上南路161号進入中華藝術宮,将會與一位闊别十年的老友不期而遇——一塊刻有“上海美術館”字樣的巨石穩坐于轉角處的綠化帶中,坐實了“上海美術館”一直在中華藝術宮這幢建築中。10月1日是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遷址浦東十周年的正日子,镌刻了“上海美術館”這五個字的石頭回歸正位。
找到石頭
為迎接館慶十周年,年初就開始征集與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相關的紀念物,今年8月,上海美術館原館長李向陽的手機裡不斷有舊同事要加微信,對方第一時間發來一張照片,李向陽打開一看,頓時眼睛發亮,心潮奔湧,那正是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美術館門口伫立了十餘年的大石頭,上面刻有“上海美術館”的字樣。2012年上海美術館東遷成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之後,上海曆史博物館進駐美術館原址。
拍下這張照片的朋友是一位美術愛好者,成天挾着畫架四處寫生轉悠,不愛在高樓林立之處停留的他,無意中發現了身處偏僻處的這塊大石。正因為心中久存的海派美術情結,他立刻把這個消息傳播了出去,幾番曲折,終于抵達了為美術館事業奮鬥了一輩子的李向陽的心。
圖說:石頭在野外被發現
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李向陽立刻托附近熟悉的朋友先行探路,第一次,沒有找到,第二次,照片發來了,就是它!确定位置後,打開地圖導航裡一查,林德路林展路口,石頭離中華藝術宮居然隻有6.7公裡的距離!
平闆車、吊車沿着附近的土路一路颠簸開去,驚喜出人意料地在那一刻顯現——刻有“上海美術館”字樣的大石頭就這麼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裡,依稀是舊時熟悉的模樣。
帶回家園
拂去十年的灰塵,石頭身上不見青苔,不見裂痕,十年分别仿佛隻不過倏忽一瞬間。
李向陽太熟悉這塊花崗岩了,1999年,上海美術館改擴建工程,時任籌建處處長的李向陽覺得館外西北角應該再多加點什麼,他就帶着當時館裡的同事去了蘇州木渎的石礦,買回了這塊石頭,再請沈浩鵬設計,請匠人一刀刀鑿出了“上海美術館”的字樣。“這塊石頭的出處,與百餘年前興建跑馬廳時的建築用石同出一個礦,這正是體現在百年建築上的血脈相承。”李向陽說。這塊刻有“上海美術館”字樣的大石頭上凝結着美術館人的濃濃情意。
圖說:上海美術館現任館長陳翔與原館長李向陽在石頭的新家前合影
昨晚,在現任上海美術館館長陳翔等人的護送下,大石頭進入了中華藝術宮安家。綠化帶空餘的位置剛剛好,仿佛為石頭度身定做一般容納它。
石頭無言,人有情意。此前,陳翔就告訴記者:“上海美術館從未離開,上海美術館的精神會回來的。”
出發跨越
今年10月,上海美術館将迎來啟用中華藝術宮新址10周年,“上海美術館”的字樣已經重新挂在門口。上海美術館始終在中華藝術宮發揚光大,接續文脈,傳承精神。在接下去的計劃中,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将全面梳理上海美術史,推出“何謂海派”系列、“十年·海上風華”等一批以海派美術和上海城市精神為主題的重量級新展。
“何謂海派”系列展覽首期将推出“曆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藝術百年·光風霁月——上海近現代美術史特展”“小人書·大智繪——賀友直誕辰百年紀念展”三項重量級展覽,首次完整展示上海近現代美術史發展脈絡,完成“海派”這一重要名詞的探源和近現代上海美術發展曆程的呈現。“十年·海上風華——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上海美術作品展”則是對當代上海美術主題創作的一次集中檢閱,全景式展現新時代上海美術創作成果。展覽彙聚國内外美術名家和青年才俊,描繪上海城市十年來發展進程,彰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發展理念。
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以 “再出發、新跨越”的姿态,展現“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