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這把“魯班鎖”被帶到了訪談現場,我們請李志仁來為我們拆解一下這把“魯班鎖”。

學生代表李志仁現場拆解魯班鎖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魯班鎖”,又名孔明鎖、八卦鎖,是古老的漢族兒童益智玩具,以我國著名工匠“魯班”命名。我們看到這把魯班鎖看似簡單,但是奧妙無窮,的确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我們看到現場這把“魯班鎖”,從外型上看起來繼承了傳統的造型,由六個部件環環相扣,但是材質上已經不是傳統的木質材料了。李志仁,請你介紹一下這個“魯班鎖”與傳統的“魯班鎖”有哪些不同?
李志仁:傳統的魯班鎖是用木質材料做成的,此次,我們采用現代工藝用鋁合金制作。古時候為純手工制作,現在跟随時代的進步,采用數控技術制作魯班鎖,但是在結構上是由傳統結構演變而來的。
主持人:這個是傳統的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釘子,不用一根繩子,嚴絲合縫把它們拼插在一起,非常難得。剛剛李志仁從材質上介紹了這把魯班鎖,接下來請教趙老師,請您介紹一下這把“魯班鎖”蘊含了哪些技術含量?
趙新傑:制作魯班鎖是數控技術專業學生日常教學項目,平時學生在車間裡會做這個作品。很多人問我,這個作品難在哪裡?實際上它不是最難的,也不是最複雜的,它的制作練就的是學生數控加工編程操作的基本功,實際上是在“磨學生的性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用三天時間,精雕細琢出這一作品,在大家看來可能已經是完美的,但是在老師和學生眼裡,它的細節上還有瑕疵,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種對完美與精益品質的追求的是沒有止境的,這也是德國職業教育和制造業的精髓。
主持人:不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是我們對制造業的追求。
剛剛趙老師提到這把“魯班鎖”用了三天的時間制作完成。這個團隊的力量是非常龐大的。團隊有三名學生,李志仁作為代表出席現場。三天時間制作這把“魯班鎖”過程順利嗎?
李志仁:整個過程大體比較順利,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這把魯班鎖表面粗糙度的處理、各種鑿角的處理、凹凸的處理等等。
主持人:團隊精神在這次合作當中有哪些體現?
李志仁:我感覺團隊精神就像“魯班鎖”一樣,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三個人完美配合,才能拼到一起,因為它是隼卯結構,又有槽等内容,需要團隊緊密配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