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方的飯店挂的幌子,可是由來已久,說道挺多。
幌子又稱帷幔,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詩人杜牧《江南春》雲:“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 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詩中所言“酒旗”俗 稱“幌子”,一般挂在酒店或飯店的門前。“幌”原指窗簾、帷幔,所謂“以帛明窗”。古時酒店用布旗招徕顧客,酒旗也稱“幌子”。唐代陸龜蒙《和初冬偶作》:“小垆低幌還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後來加以引申,凡商店招徕顧客門面上展示的标志,統稱為“幌子”。
東北的冬天寒冷,即使是白天也需要緊閉店門,所以遠遠看到飯店門前的幌子數量,就能知道這是什麼類型的飯店。這可以讓顧客提前對自己的消費能力做到心中有數。通常有挂一、二、四、六、八個幌子五種。挂一個幌的為單一品種,定時供應,也就是小吃店一類。挂兩個幌的規模大一點兒,可供應酒肉、炒菜。為地産菜蔬,應時熘炒。有買什麼菜的就做什麼菜。挂四個幌的為名廚掌竈,包辦酒席、随意點菜。一般店面較為寬敞,有婚喪嫁娶,可以辦席。挂六個幌的,為南北大菜,貴賓酒宴。當地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可點南北各式菜點。飯店裝修寬敞典雅豪華。挂八個幌的,為山珍海味,應有盡有。無論來什麼樣檔次的客人,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
飯莊挂幌代表開門營業,摘幌提示準備閉店休息了,客人也就識趣地結賬走人。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中就有描寫這一古風的文字:“市人争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
紅色的幌子代表漢民飯店,藍色的幌子則代表回民清真飯店,黃色的幌子則專營素食佛齋。
而賣燒麥的清真飯店也很有講究,必須挂燒麥幌。其形狀為上端六角盤狀,大小兩圈.下垂的兩層圍繩穗子上纏着一些紙毛,飾以紙花及燒麥狀的紙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