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手指被壓斷構成幾級傷殘?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案例,讓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正确使用止血帶到底有多重要,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四根手指被壓斷構成幾級傷殘?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案例,讓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正确使用止血帶到底有多重要。
12 月 24 日,患兒王某(1 歲零 2 月)因「發熱」到某醫院兒科門診接受治療,輸液後患兒及家屬返回家中。後患兒一直哭鬧不止,家屬發現患兒左手及左前臂遠端腫脹,左前臂捆紮止血帶(輸液用橡膠管),給予解除。
12 月 25 日,患兒被家屬送回該院急診科治療,後轉至骨一科、骨二科繼續治療,後于 1 月 24 日出院。
患兒的入院診斷及出院診斷均為:
1. 左手及左前臂遠端筋膜間室綜合症;
2. 支氣管炎并心肌損傷;
3. 腹瀉。
司法鑒定及法院如何判?
被告醫護人員粗心大意,忘記解除原告手臂上的止血帶,造成原告左手及左臂遠端筋膜間室綜合症,後經多次治療,原告左手仍存在嚴重功能障礙(八級傷殘),被告的治療行為與原告的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系,參與度為 80%。
判決被告對原告的損失承擔 80% 的賠償責任,共計 78640.65 元。
——案例源自「醫法叠影」。
主要責任在于護士
本案是一起以違反診療護理規範、常規為主要原因的醫療責任事故。案中的護士違反靜脈輸液技術操作規程,在完成靜脈穿刺之後,未能及時松解止血帶,是造成病人傷殘的主要原因。
1. 護士因素
認識不足:可能是專業知識有限,未認識到止血帶使用中可能帶來的危害。部分護士認為止血帶紮的越緊越有利于靜脈穿刺,甚至有護士會将穿刺不成功的原因歸結為止血帶捆紮不緊。
操作不規範:違背了靜脈輸液的流程,操作後沒有進行仔細查對,止血帶少了,為何沒有發現?
宣教不足:患兒是特殊人群,一歲的小兒采取前臂輸液,護理人員務必做好前後的宣教工作。
2. 患方因素:
受害者是門診病人,接受治療後即離院,護理上不能做到連續有效的監護。尤其是發生在患兒身上,不會表達,需要依賴他人的保護,屬于護理安全管理上的需要特殊關懷、加強監護的高危人群。
這個案例再次告訴我們,再簡單的操作,如果操作者疏忽大意,都可能導緻患者嚴重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解答關于止血帶使用的四大問題
一、止血帶有何作用?
止血帶有「應急」使用(急救時止血)和「常規」使用兩種(輸液、抽血時捆紮血管使之充盈)。
它通過壓迫血管阻斷血行來達到使用目的,但如使用不當或使用時間過長,止血帶可造成遠端肢體缺血、壞死,甚至造成殘廢。
根據止血帶的作用,以上案例還有一個疑點:
若該護士忘記取下患兒前臂捆紮止血帶,液體理應不會進入血管吧?那為什麼會順利輸完?
還有一種可能,護士用了兩根止血帶。第一根紮上後,發現靜脈不合适,換了地方重新紮,用上第二根止血帶,但忘了取下第一根止血帶。
不過臨床上總是萬事皆有可能,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二、不規範使用止血帶,有哪些風險?
止血帶分止血帶使用不當,局部捆紮過緊或時間過長,不僅會使患者感到不适,更會由此引發嚴重的不良傷害。常見不良反應如下:
疼痛:捆紮時間過長,易出現受壓部位以下肢體疼痛,這是由于肢體缺血及局部壓迫造成的。且由于缺血-再灌注損傷造成缺血後水腫,解開止血帶後,疼痛更加劇烈。
皮膚損傷:使用止血帶部位直接壓迫皮膚出現皺褶,可引起皮膚水疱和擠壓、甚至壞死。
神經麻痹:肢體止血帶平面以下神經功能障礙,這是止血帶應用不當最常見的并發症。因捆紮時間過久或壓力過高,造成患者應用止血帶部位以下的神經受到過度擠壓,導緻神經失能。若使用壓力過大,即使應用時間較短,同樣造成神經麻痹。
再灌注損傷:止血帶缺血再灌注後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應。
筋膜間室綜合征:是指筋膜間隔區壓力增加,影響血液循環和組織功能,導緻肌肉壞死、神經麻痹所造成的一種早期綜合征,嚴重時可引起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案例中出現的筋膜間室綜合征 ,是臨床止血帶應用不當造成的最嚴重并發症,仔細觀察患者反應而做出早期診斷、有效減壓是治療的關鍵。
三、操作者有哪些防範辦法?
1. 重視患者評估:護士應了解患者治療安全的重要性,具備評估影響個體安全的知識和能力,針對特殊個體提供不同護理。
2. 提高操作人員的認知:認識到止血帶使用不當帶來的嚴重後果。
應杜絕因止血帶過緊、捆紮時間過長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和不良影響,尤其是老年、兒童、瘦弱、皮膚彈性較差者,易出現血流阻斷、神經壓迫症狀。
對靜脈血管較粗及充盈良好的患者,靜脈穿刺時可以不紮止血帶;凝血機能障礙者,禁用止血帶。
3. 掌握止血的正确應用。
用于靜脈穿刺時:在穿刺點上方 6~8 cm 處紮止血帶,注意使止血帶的尾端向上,止血帶的松緊度以能阻斷靜脈血流而不阻斷動脈血流為宜,穿刺成功後立即松開止血帶。
用于止血時:壓力适當、記錄時間,止血帶每隔 40~60 分鐘放松一次,放松的時間以恢複局部血流,必要時加用襯墊。
四、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哪些操作要點?
操作時,不要将其拉長再紮,以免出現過緊。在不拉長止血帶的情況下,雙手持止血帶兩頭,從穿刺肢體下緊貼肢體皮膚後環繞至上端彙合後,輕提并交叉止血帶交叉點,頭端向上打一活結即可。
操作中,注意傾聽患者感受,較瘦、皮膚彈性差、兒童及老年患者紮止血帶時,可以考慮墊紗布塊,避免止血帶直接接觸皮膚,同時注意墊襯物要放平整,避免患者因之出現皮膚并發症。
操作前後一定要注意查對,而物品查對常常被大家忽視。
每個看似簡單的護理操作,我們都應給予高度重視,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最後,希望這個案例能讓你有所啟發,也歡迎大家留言讨論、轉發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