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完整切除600克腫瘤!一名出生僅僅5天的新生兒,近日在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挺過了艱難一關。
男寶萌萌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被診斷患有巨大骶尾部腫瘤,這無疑給萌萌的爸爸媽媽增添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面對弱小的新生命,強大親情戰勝了恐懼心理,堅強的父母并沒有選擇終止妊娠,決定将萌萌生下并做進一步治療。
“一部分骶尾部畸胎瘤胎兒腫瘤實質成分多及增生血管豐富,孕期可發生盜血現象,導緻胎兒水腫與心功能衰竭,同時也會對母親産生不良影響。”國家兒童醫院中心出生缺陷臨床中心主任、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科主任鄭珊直言,通過多學科合作對孕期的母親和胎兒進行密切規範監測,才能盡早發現與處理孕期出現的一切異常情況,避免不良預後的發生。
萌萌父母選擇在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分娩,該院為其制定了精準個體化的圍産期監測與孕期不僅随訪胎兒腫瘤大小變化,也同時随訪胎兒心功能、胎兒水腫等情況,一旦出現孕期腫瘤相關并發問題,可及時相關處理。
萌萌出生後即被轉入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團隊在曹雲主任和張蓉副主任的組織下立即組成專門診療團隊,緊張而有序的對萌萌進行生後全面性評估。
萌萌的腫瘤巨大且位于骶尾部,容易産生皮膚壓瘡導緻腫瘤破潰,同時腫瘤靠近肛門口,極易引發感染。
新生兒外科主任沈淳表示,萌萌的腫瘤表面皮膚可見異常迂曲的血管,同時腫瘤質地偏硬,需要考慮腫瘤以實質性成分為主且血供豐富。
然而結合檢查,團隊發現,萌萌的情況更為複雜。放射科副主任醫師龔英解釋,腫瘤周圍被密集的異常增生血管所包繞,這給手術帶來了巨大風險,稍有疏忽就會造成術中大量失血,直接威脅生命。
險情重重,但萌萌必須救!
護理團隊通過采取俯卧位和側卧位體位交替方式及利用造瘘袋隔離收集糞便的方法,保證了腫瘤表面及周圍皮膚完整與清潔,為萌萌手術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最佳條件。
随後,外科團隊在兒科醫院黨委副書記董巋然教授及外科主任鄭珊教授的帶領下制定周密的手術計劃。
通過多次多學科讨論,反複模拟推演,團隊決定采用腹腔鏡微創技術,經腹部及骶尾部聯合手術切除萌萌的巨大腫瘤。
與傳統的單一經骶尾部腫瘤切除手術相比,聯合腹部手術有助于腫瘤腹盆腔部分的遊離,同時對于血供豐富腫瘤可選擇先于腫瘤切除前經腹離斷腫瘤滋養血管,最大程度上降低腫瘤切除時的出血風險。但由于傳統經腹手術為開放手術,手術創傷大,同時對于腫瘤的部分供血血管無法達到精準性阻斷,限制了該類手術在新生兒患兒中的應用。
“考慮到萌萌的腫瘤血供豐富,如果經腹先行阻斷腫瘤供血血管,将極大限度降低手術失血對萌萌生命的威脅。”董巋然說,“我們利用腹腔鏡微創技術在降低手術創傷同時,可以精準實施腫瘤滋養血管的高選擇性阻斷手術。”
2020年9月30日,萌萌出生的第5天,在麻醉科通力配合下,由沈淳與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朱海濤為萌萌實施了骶尾部腫瘤手術。
由于先行阻斷了腫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大大降低了腫瘤切除時的出血風險,使得腫瘤切除過程快速而順利,不超過1小時重量達600g的腫瘤即被完整切除。
整個手術進展順利,術中沒有大的出血,手術過程生命體征平穩。目前,萌萌已度過術後危險期,病情穩定,不久即可出院。
據悉,新生兒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實體腫瘤之一,随着産前篩查技術的發展,骶尾部畸胎瘤的産前診斷率可達90%以上。
絕大多數新生兒骶尾部畸胎瘤為良性腫瘤。患兒如果能在包括産科,新生兒科及小兒外科等多學科團隊的密切監測下,并在生後及時得到規範手術治療并完整切除腫瘤,絕大多數的寶寶能夠在生後經治療達到痊愈。
當然,骶尾部畸胎瘤約有10%左右的複發率,因此建議對巨大或未成熟性骶尾部畸胎瘤患兒術後至少定期随訪3至5年以上。此外,隐匿性骶尾部畸胎瘤因腫瘤對盆底、直腸、膀胱有壓迫,術後可能影響排尿排便功能,因此術後長期規範的排尿排便功能評估及早期幹預康複可實現良好預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