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散文知識體系
1
文體特征
一、散文的定義
現代散文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随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叙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這是我們考試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具有記叙、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形散神不散”指散文的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上的特征
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3.形式上的特征
①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叙述、議論熔為一爐;
②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
③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
④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三、散文的分類
(一)寫景狀物類
寫景狀物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題材廣泛,通過描6寫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韻等特點,來表現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二)議論說理類
以發表議論、闡述道理為主的散文,稱為議論說理散文。議論說理類散文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領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過程中的表現,它不是靠“三論”(論點、論據、論證),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來闡述道理。議論說理散文包括雜文、小品文、随筆、哲理散文等。
(三)文化遊記類
文化遊記散文是指将科學研究的“理”與文學創作的“情”結合起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感悟文化現象,或評析世态人情,既充滿思考的智性,又不之文化關懷和個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的一類散文。
(四)寫人記事類
寫人記事類散文是指以記叙為主要表達方式,以人物、事件為主要表述對象,借寫人記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寫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畫人物鮮明的思想性格;記事的散文,緻力于發掘所叙之事的實質。
2
考點一:詞義、句意理解類2大題型
高考文學類文本的“理解”層級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兩個考點。對于“詞義、句意”的理解,應善于挖掘其修辭義、主旨意等深層含義,不能浮于表象,淺嘗辄止。
題型一:理解詞語的含義
一般地說,高考試題考查詞語的含義,往往不是詞典中所诠釋的“規範”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體的含義。所謂“重要詞語”是就詞語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較而言的。
高考重點考查的關鍵“詞語”:
1、體現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等詞語;
2、運用比喻、排比、雙關等修辭手法的詞語;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3、具有特殊指代意義(遠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詞語,如“結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義”(2017年課标全國Ⅱ);
4、在表情達意方面運用得非常巧妙的動詞、形容詞、疊詞等;
5、有特殊用法的詞語,包括貶詞褒用、大詞小用、詞類活用等。
常見設問
1.(2017•課标全國Ⅱ)結合全文,說明文中的“窗子”的含義。
2.(2015•江蘇)請結合文章内容,說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義。
3.(2015•廣東)請結合上下文賞析畫線的詞語。
4.(2015•重慶)怎樣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樓”這兩個詞語來描述甘森?
5.(2014•湖南)綜觀全文,簡析文中加點詞“篡改”的内涵。
答題技法:“3聯1依”法解答詞語含義解題。
“3聯”
第一“聯”:聯系詞語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後句,理解詞語的表層含義。
第二“聯”:聯系文章的主題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詞語的深層含義。
第三“聯”:聯系作者寫作時的寫作意圖和社會背景理解詞語的含義。
“1依”
依托手法挖掘:為了突出表達效果,使語言生動形象,散文寫作系往往使用一些修辭、描寫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辭、描寫手法挖掘其背後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要表達什麼效果。若沒有,則不定這一點。
答題模闆
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寫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等)。即本句采用……手法,寫出了……内容,表達了……的情感(主旨),或寫出了人物(景物)……特點。
【背示例】
(2017•課标全國Ⅱ)結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義。
【滿分答案】
①指具體的窗子,如鐵紗窗、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生活的場景;
②指“無形的窗子”,即心态與觀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膜。
3
題型二:理解句子的含義
高考重點考查的關鍵“句子"
①含蓄句(凝聚某種情感、具有某種哲理,如“作者為什麼說‘你在沒有走進這些胡同人家之前,關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請結合上下文具體說明”(2019年北京卷);
②行文思路句(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等),如“根據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慶幸’的深層意蘊”(2018年浙江卷);
③技巧句(使用了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的句子),如“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2018年天津卷):
④主旨情感句,如“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2017年課标全國卷II)。
常見設問
1.(2017•課标全國I)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
2.(2015•湖南)“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将來有人會撈起來的。隻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進艙來喝熱茶……這種事以後多着呢。”“最後一句很輕很輕,什麼意思?”什麼意思呢?談談你的理解。
3. (2014•山東)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
4. (2014•安徽)請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答題步驟
解答句子含義題“3步驟”
第一步:分析關鍵詞,揣摩句意。
理解句子可通過抓關鍵詞,運用替換詞語的方法來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達效果和目的。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總領句——篇首段首——要考慮其所領起的語段的内容
過渡句——中間句段——要密切關注上下語段的内容
總結句——篇尾段尾——須上溯,尋找相關信息,确定答案要點
第三步:分析修辭手法,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而運用特定的修辭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辭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沒有使用修辭的句子,可以不考慮此步驟。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背示例】
(2017•課标全國卷Ⅲ)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
【滿分答案】
①裁縫作為辛苦的謀生行當,看起來與其他行當一樣;②但在做裁縫的過程中,對生活有了難忘的經驗和體會,不由得對這一行當産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獨特意義。
4
考點二:結構思路分析類題目的3種題型
作品的結構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現,指作品的整體構思(布局謀篇)、行文線索以及段落間(各個部分和各個方之間)的關系與安排。高考作品結構題從其内容上看有兩種考查方式:一是整體考查,即從總體上分析文章的結構思路線索等;二是局部考查,即題目往往不是要求總體分析,而是選擇“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在全篇結構思路中的作用,形成了考查作品結構的特色題型——句段結構分析題。
題型一: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思路有不同層面,對全篇而言有總體思路,對具體段落或層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常見設問
1.(2018•浙江)從結構上分析作品為什麼先寫街,再寫人,後寫燈?
2.(2016•北京)作者對老腔的認識經曆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3.(2015•湖南)綜觀全文,從情節的發展分析“我”的心理變化。
4.(2012•重慶)文章主要寫了畫家老劉的“太陽夢”,請就此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5. (2012•課标全國)這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請簡要分析。
答題技法
1.明确類型,把握全貌
通過閱讀,明确散文内容,是寫人叙事、寫景狀物,還是闡發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麼事情或者談的是什麼問題,不同的文章類型,行文思路應該有所不同。
2.圈點勾畫,抓關鍵句
在閱讀過程中,要特别關注文章的開頭、結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總領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顯露脈絡
在找出中心句後,分析綜合每個自然段表達的意思,用句簡明扼要的話标示出文段的段意。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幾百上千字的文章濃縮成幾句話,顯露出文章内在的脈絡。
4.理清思路,把握結構
分析段落之間的内在聯系,劃分文章層次。重視具有前後銜接、勾連、照應作用的語言标志;劃分段内層次時,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标點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讀全段,合成段意|
無明顯信息的段落,應該通讀全段,找出概括性語句或關鍵詞語,分析合成段意。這些都沒有時,要考慮句間的關系,先劃分層次,概括出各層意思,再綜合考慮。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精解行文思路題“3步驟”
第一步 審讀題幹把握要求
根據題幹中的關鍵詞,确認題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還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變化。
第二步 通讀全文梳理結構
要根據題目要求和文本具體内容,或側重劃分層次,或側重找尋線索,或側重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梳理時要注意勾畫圈點關鍵詞或關鍵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更要注意提煉出“心理詞(感情詞)”。
第三步 分條陳述,規範作答
答題時不能隻是單純貼标簽,而要依托文本内容,具體陳述,分條作答。
模闆一(采用表次序的詞語表述)
文章圍繞XXX(線索),首先寫了……其次寫了……最後寫了……
模闆二(分條表述)
①寫……②寫……③寫……④全文整體上寫……
【背示例】
(2012•重慶)文章主要寫了畫家老劉的“太陽夢”,請就此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滿分答案】
①艱辛尋“夢”畫山畫得苦。
②“夢”的實現一從太陽夢中獲得靈感,獨創“西藏山水畫派”
③再尋新“夢”,陷入苦悶期,想再上一個藝術高峰。
5
題型二:線索作用分析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分析散文的結構就水到渠成了,對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常見設問
1.(2015•江蘇)文章的叙述線索是什麼?設置這一線索有什麼作用?
2.(2012•湖北)聯系全文,簡要分析“杜鵑啼"在文章謀篇布局中的作用。
答題步驟
線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并點明文章線索
找線索時注意以下三點:
①區分散文類别,思索8大線索(上文線索類别)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對“物”的理解或情感為線索,寫景散文一般以遊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叙事記人散文一般以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或與人物交往的過程為線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變化為線索。閱讀時抓住線索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标題顯線索
注意文章标題(有的标題本身就是線索,或者直接顯示線索)。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③反複出現的語句
注意文中反複出現的詞語、句子。還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部分,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緊扣線索,或者顯示線索。
第二步:分析線索的作用
1.結構方面的作用
(1)組織材料,貫串全文。(2)使結構清晰,情節集中。(3)使行文富于變化。
2.内容方面的作用
(1)表達某種情感或思想。(2)揭示主題。(3)呈現某種情景或狀态。
另外,要注意區分不同性質的線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線索有象征、呼應作用,情感線索有使情感濃厚、不斷深化的作用等。
【背示例】
(2012•湖北)聯系全文,簡要分析“杜鵑啼”在文章謀篇布局的作用。
【滿分答案]
①文章以“杜鵑啼”為線索将杜鵑啼叫的時間、杜鵑啼叫的悲切狀況以及杜鵑啼叫聲的附和情況結合起來。
②文章以“杜鵑啼”統帥文章引用的詩詞和傳說故事,将其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6
題型三:句段作用分析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關鍵語句語段在表現文章主旨,情感和觀點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點句子或段落,是結構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達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和段落。句段作用是散文考查的重點和熱點。
以下是常考的五種句段及其作用
首句或手段
①開門見山,點明中心;
②開篇點題,營造……的氣氛,奠定……的感情基調;
③設置線索,引出下文;
④設置疑問,引出下文的……情節或引出話題;
⑤為下文的……情節做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
⑥類比引題,引人遐思。
中間句段
①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②前後呼應;
③為下文……的情節做鋪墊,引起下文的……内容;
④照應上文的……内容、轉換話題;
⑤襯托作用(在行文中為了彰顯叙述主體而談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襯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種氛圍(描寫環境,為人物的出場營造氛圍)。
結尾句段
①升華感情;
②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③總結上文;
④卒章顯志,點明主題,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往往借住象征性的景物描寫);
⑤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
⑥言有盡而意無窮,使文章委婉含蓄。
反複出現句子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強化情感等作用;
②在結構上,有交代線索,前後呼應等作用;
③在表達上有交代線,運用了反複的修辭手法,有強化或一唱三歎之效。
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語句、故事等)
①傳說故事:增加故事傳奇性、風物的神秘性:主富文内容;引起讀者興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觀點。
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議論或抒情,在結構上往往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啟迪作用;
③史實:反思曆史,以古證今或借古諷今,具有例證的作用。
④詩句: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有意境美;豐富文章内容;引起讀者興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觀點,
⑤名言:表明…觀點,具有論證觀點、闡明事理的作用,增強文章說服力;豐富文章内容。
常見設問
1.(2018•北京改編題)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2018•天津)作者回憶童年迷路的經曆,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3.(2016•浙江)母親和行人的對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樣安排有何用意?
4.(2015•山東)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2015•湖北)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菜爾散文詩《頭發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題技法:句段作用分析“4角度”
1、内容、主題——内容角度就是要考慮該内容對人物刻畫、情感表達、基調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題角度可考慮對主題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結構思路——結構角度可考慮與上下文或标題的關系,思路角度可考慮暗示、揭示了什麼樣的思路等作用。
3、表達技巧——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達上的特點。如果特點較突出,則要從該技巧出發考慮渲染氣氛、畫龍點睛、對比襯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達技巧自身的作用。
4、讀者情感或心理——從這個角度可考慮加深印象、激發情感、産生共鳴、深受啟發、發人深思、催人想象、同味不盡、想象無窮等作用。
句段作用分析“2步驟”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讀懂句段内容。因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确句段位置就顯得特别重要,而讀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結合文本分析。依據句段位置,确定對句段作用分析角度,結合文本分析作答。
【特别提示】要注意與句段作用相近的題型。
【背示例】
(2016•天津)作者回憶童年路的經曆,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滿分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送路比喻可子離開母語,強調母語給人帶來的庇護感和安全感。
②結構上,呼應題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議論。
7
考點三要點概括類2大題型
“概括内容要點”是散文閱讀的常考考點,“内容要點”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說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處。内容要點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常考題型有局部内容概括和情感主旨概括。
題型一:局部内容概括
“局部内容概括”即指概括一個段落的内容要點,也指概括多個段落(層次)的内容要點,包括段(層)意概括題、特點概括題(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環境、某種題型、某一方面等的特點為中心)和因果探尋題。
常見設問
1.(2018•天津)請結合全文賞析,文中的“我”為何要尋找徽墨。
2.(2017•天津)文章寫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氣質?
3.(2016•天津)作者深情地诠釋了母語的多重意義,請結合全文加以概括。
4.(2015•山東)請根據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5.(2015•福建)文中說:“故鄉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精神層面的影響”包含哪些方面?請簡述。
記通法答題技巧
信息檢索提煉“3方法”
摘取法:有些信息顯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時可摘錄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詞語。
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個方面,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關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來并組合在一起。
層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無明顯的對應關鍵句時,則可将原文内容分層,層層分析後歸納概括。
局部内容概括“3步驟”
第一步:審清題幹,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這一步的關鍵是明确概括對象是什麼以及指向對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結果、作用、意義、影響、方式、特點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區間——确保信息搜索全
不論是概括哪類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遺漏要點,都必須要理清全文思路,這樣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裡。
第三步:檢索加工,整合答案要點——确保要點條理現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區間後,要準确提煉,分類整合,進行信息的檢索加工。
牢記: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
凡題幹語句出現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區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兩點分散在離題幹句較遠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維,适當擴大搜索範圍,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題答案要點一般有顯性要點和隐性要點,而“隐性要點”的尋找需要“适當擴大搜索範圍”并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背示例】
(2017•天津)文章寫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氣質?
【滿分答案】
堅韌忍耐、從容優雅、孤高兀傲、風骨高潔、清簡、争先向上等。
8
題型二:情感主旨概括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對人、事、景、物的認識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現出的感情傾向。在散文閱讀題中,對主旨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歸納内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态度或深層意蘊。
常見設問
1.(2018•浙江)根據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慶幸”的深層意蘊。
2.(2016•湖南)概括全文主旨。
3. (2012•山東)你認為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
情感主旨概括“5方法”
1.解讀題目法
很多題目直接點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練的概括。有的題目即使沒有點明主旨,也往往與中心意思有着幹絲萬縷的聯系,是最佳的思考切人點。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對首尾的語句進行重點品悟,這樣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議論抒情語句法
散文中的議論抒情語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觀點态度,抓住了這些語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段意串聯法
即彙總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歸納,歸納指從不同事物中尋取共同點并抽取出帶有共性的論斷,概括不一定都尋找共同點,它更要求将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在更高的層次上找到一個集中點。也就是說将每段的中心聯系起來,在整體上找出它們表達陳述的集中點,從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這種逐層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煉的方法,是分析歸納文章中心意思最實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傳統的方法,是各層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種“意思的綜合”。
5.因文而異法
不同文體運用不同方法來表達中心意思,寫人叙事散文常寫人記事,應看其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表達了什麼精神、人格;寫景狀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應看其寫了什麼景物,打發了什麼感情或闡發了什麼哲理;議論哲理散文看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表明了什麼觀點等。
概括文章情感主旨,往往需要綜合以上各種方法,另外還要關注寫作背景、小注等一些細節。
【背示例】
(2014•湖南)概括全文主旨。
【滿分答案】
文章充滿溫情地叙寫了農業時代糧食與人的血肉聯系,并以此與大機器時代糧食生産、消費方式進行對比,表明了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和全部,應珍愛糧食。
9
考點四:技巧賞析類2大題型
賞析散文的藝術技巧是高考散文閱讀的重點和難點,高考常設置兩種題型來考查:表達技巧鑒賞和語言特色鑒賞。對于這兩類題型,均需先準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屬語言特色,然後再結合文本多角度透徹分析。
題型一:表達技巧介紹
“表達技巧”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達意的所有手段,如表達方式運用技巧、表現手法運用技巧、修辭手法運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散文有以下四種常見的技巧
一、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排比,借代,誇張等。
二、表達方式:
1、記叙:
①記叙角度: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
②記叙詳略:詳寫、略寫;
③記叙方法:順叙、倒叙、插叙、補叙。
2、描寫:
①描寫角度:
a.感覺角度:視覺、聽覺、嗅覺、觸覺;
b.觀察角度: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俯視仰視;
c.寫景角度:遠近結合、高低結合。
②描寫手法:工筆細描、白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面側面結合等。
3、抒情:
①直接抒情
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4、議論:
散文中的議論是在記叙過程中融入的傾向和評價,形成夾叙夾議的特色。
三、表現手法:包括對比、象征、襯托、想象等。
四、行文技巧:包括設置線索、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照應題目、首尾響應、前後照應、伏筆、鋪墊、抑揚等。
【常見設問】
1.(2019•天津)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2.(2017•課标全國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兩個不同的人稱,其中蘊含着怎樣的态度?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
3.(2016•北京)文章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老腔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賞析。
4.(2016•天津)賞析文中畫線的文字。
5.(2016•浙江)請結合上下文,賞析文中畫橫線部分。
記通法
答題步驟:表達技巧鑒賞“3步驟”
①指出手法: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特點,或者根據題幹的要求準确定位;
②分析内容:結合具體内容,分析這種表達技巧在文中是怎樣運用的;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③概括效果:根據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積累,結合具體的内容,概括出這樣運用的作用及表達效果。這是最重要的一環。
【特别提示】
解答表達技巧鑒賞題,要注意以下兩點:
1.判斷表達技巧要準、全
①準确掌握四個層面的技巧術語。這一點要牢固掌握本講所述的相關技巧,并能透徹理解其作用。
②多向賞析判斷要全面。賞析表達技巧題一般都是多向切入,考生在此出現的問題最多,通常隻是簡單列出幾個技巧名稱,其它的技巧答不出來。在此,我們當然反對把所有的技巧都寫上去的做法,但在“全面”上還是有所講究的:優先切入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聯系前後文,主要考慮表現手法;文字量過多,不忘表達方式角度。
2.分析表達效果要實在
①必須與内容相結合。隻用一些“生動形象”一類的套話,分析表達效果定會空泛,所以一定要結合着分析所表達的内容,堅持内容與形式的一緻性。(記住: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方法技巧,都是為了把所寫的人或事、所抒的情、所闡發的道理,明白清楚的告訴讀者。)
②必須與語言相結合。書面解答時,要從文中相關部分抓住一些核心信息、關鍵詞句,準确地引述于分析中。這樣做,可以避免術語堆砌、内容空泛。另外,有時與文章結構結合,分析其結構效果。當然,這要根據其位置特點而定。
【背示例】
(2016•北京)文章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老腔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分析。
【滿分答案】
①聯想。從老腔的腔調聯想到關中大地特有的生活,點出了老腔源于關中大地、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特點。
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調比喻為驟雨拍擊秋禾的嘯響、雨潤賣苗的柔聲等,既寫出了老腔的雄渾奔放,又寫出了婉約平和,将抽象的感覺化為形象的畫面,生動地寫出了老腔給作者帶來的感受。
③排比。幾個句子構成排比,強化了作者自己聆聽老腔時的内心感受。④化用古詩句。如“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等,豐富了作品的文學意蘊。
10
用詞之美
精美的煉字:動詞、形容詞的使用,準确、簡練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動、形象、傳神、充滿動感、充滿想象,等等。
疊詞:①語言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從而增強語言藝術表現力,具有繪畫美;②疊字能使韻律铿锵悅耳,富有音樂美;③疊字可以組成整齊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疊字能使意思強化.起到強調作用:⑤疊字能使上下文聯系緊密,一氣呵成之感。
反複:突出某種意思,強調某種情感,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引用化用:引用詩詞、化用典故一富有文采,典雅優美。
句式之美
句式整齊。節奏和諧,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強化表達的情感。
長短句的交錯運用,整句(對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語)、散句(句子參差不齊,長短不一的結合。句式參差,錯落有緻,節奏頓挫,音韻和諧。
修辭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對偶句、反問句等。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确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人入勝。
描寫之美
這類手法往往能使描寫生動、細膩,刻畫事物逼真、形象、鮮明。
常見設問
1.(2017•課标全國川)本文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請結合全文對此加以賞析。
2. (2013•江西)指出下面這句話所體現的人物語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達效果。
3. (2012•山東)以③④段為例,簡要分析本文語言的兩個主要特點。
答題步驟
語言特色鑒賞“3步驟”
第一步:概括特點
從用詞、句式、修辭或風格等角度,用一兩個詞概括。概括時既要考慮到文本語言的一般特征,又要充分考慮所給語言片段的特征。
第二步:舉例分析
結合文本,緊扣内容(關鍵詞、關鍵句)析作用(對主旨的體現、對情感的表達)。
第三步:規範作答
題目所涉及的語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題時應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後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點表述形成合理的順序。另外,指明效果用詞要準确,要注意運用術語。
【背示例】
(2012•山東)以③④段為例,簡要分析本文語言的面個主要特點。
【滿分答案】
①形象生動。如“她撒一把來,雞們懷着感激之情撲動翅膀,争奪地上的米粒”,在精緻地描寫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語言鮮明生動。
②優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轉動起來,金黃的玉米被緩緩磨成面粉”,運用多個抒情性意象,給人詩情畫意之感。
③含蓄蘊藉。如“這一點也沒有損害勞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戲的出演,已經經過了預先的排練”,語言含意豐富,從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簡潔而細膩。如“藍,藍,白雲停留一- 會兒,就又很快散盡,剩下的,依然是藍”,語言簡潔凝練,描寫細膩。
11
考點五:形象概括類2大題型
散文是以抒情為宗旨的,但多數散文不是直接抒情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來完成。閱讀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進而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選用的文本來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常考題型有形象特點概括分析題和物象作用分析題。對于此類題目,應當由表及裡,從多個角度去概括分析,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題型一:形象特點概括分析
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形象特點概括分析”是指對人物形象特點或物象特點的概括分析。
常見設問
1.(2019•天津)關注“教學手劄”公衆号,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文中的老祖母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2015•北京)本文倒數第三段描寫了哪些賞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寫出了梅花怎樣的品質與格調?
3.(2016•浙江)聯系全文,評價母親這一人物形象題問
4.(2013•天津)請概括老代的性格特點,并加以分析。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3角度”
1.從記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點
這一點與概括小說形象特點需要從情節入手是一個道理。
2.從描寫中概括分析特點
對于文中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細節描寫要重點關注,這些描寫均可以提煉出形象的特點。
3.從抒情議論中概括分析特點
文中抒情議論的語句,特别是對形象的評價性語句,往往直接點明形象特點,概括分析時不可忽視。
【背示例】
(2013•天津)請概括老代的性格特點,并加以分析
【滿分答案】
①老代憨厚,沒有生意人的精明,“我”問他飯錢,他不說具體數字,隻說昨天有人給了60元;
②老代淳樸,“我”和他談好飯錢60元,給他一張票子,他不要,“我”強行給了他。(答淳樸、憨厚、豪爽、大度,結合文本分析即可)
12
題型二:物象作用分析題
散文的物象不僅僅有其本身的具體意義,而且具有被賦予的抽象意義。可以說,我們在文學作品中欣賞的物象,都是客觀物象和作者主觀思想情感融合而成的形象。散文物象作用分析主要是就物象對文章内容主旨、藝術構思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分析。該題型又可分為主要物象作用的分析和次要物象作用的分析兩類。
常見設問
1.(2013•浙江卷) 文中多次寫到“牛鈴”有什麼藝術效果?
2.(2011•北京卷)作者曾說:“雪”是《祁連山》的“文眼”,具有重要作用。請通讀全文,談談雪的重要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題技巧
把握兩類物象不同作用
1.主要物象作用
①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解釋散文的神,一般來說寫物要找志,寫景要析情。
②藝術構思方面:主要物象多為全文的線索起着把衆多材料貫穿在一起的作用。
2.次要物象的作用
①内容主旨方面:對内容的充實作用,對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
②對主要物象方面:對比,襯托,類比,虛實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鮮明突出。
③藝術構思方面: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背示例】
(2011•北京卷)請通讀全文,談談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滿分答案】
“雪”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雪”化水彙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孫,“雪”賦予祁連山以壯麗景觀,聖靈神韻,使人生出親切之感;“雪”充當的是作者抒發思想感情和表達曆史感悟的載體;“雪”作為生動鮮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賦予藝術感染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