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風和日麗。近年來,三亞建設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創客小鎮,為當地旅遊業注入了更多活力。
資料圖片
北京市海澱區溫泉鎮中關村創客小鎮會議室内景。
資料圖片
河南省信陽市田鋪大塆創客小鎮,綠水青山,風景秀麗。
資料圖片
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銅官創新創客中心,學員在直播推銷陶瓷産品。
陳思汗攝(新華社發)
近年來,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投身創新創業創造。為了更好地服務這些年輕創客,降低他們的創業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創客小鎮應運而生。
現在,創客小鎮在全國各地的發展速度正在加快。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紮根的基礎上,創客小鎮也正向二、三線城市乃至鄉鎮、村一級推進。這些創客小鎮都有什麼特點?運營這些年來取得了哪些建設成果?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北京、河南、四川、海南等地的創客小鎮。
北京中關村創客小鎮:
拉近生活和工作的距離
7月22日早上7時,趁着夏日雨後難得的清爽,傅恒晨跑了半小時。8時吃過早餐後,傅恒準時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住所到辦公室,步行時間不超過5分鐘。
這是創業者傅恒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節奏。2018年5月,他創辦的科技公司正式入駐地處北京市海澱區溫泉鎮的中關村創客小鎮,由此開啟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和傅恒享受到同樣福利的,還有高新技術、新能源、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其他創業者。中關村創客小鎮正是針對他們的需求而設立的創新創業基地。同樣在此創業的創客楊逢麥對本報記者說:“中關村創客小鎮是面向海澱區創客們的人才公租房,也是衆創空間,正成為海澱這邊創業團隊的大本營。”
中關村創客小鎮,總體規劃建設面積約120萬平方米。位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項目定位為“全産業鍊數字科技賦能基地”。一期工程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由人才公寓與雙創基地構成。經過3年多的運營積澱,已經成為海澱區的創新名片之一,是全國範圍内排名前列的科技創新創業基地。
作為北京市首批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房的五個試點項目之一,中關村創客小鎮不僅提供公租房,還具有共享辦公、項目展演等工作空間及生活服務功能。自2017年1月迎來第一批創業團隊至今,這裡已陸續進駐了上百家企業。像傅恒一樣,超過3000名創業者在這裡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辦公”的理想生活。
“以前,每天耗費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是兩個多小時,現在不足10分鐘,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傅恒說。
在創客小鎮能享受到的便利遠不止如此。小鎮一期占地5.9萬平方米,有10棟共2772套精裝公寓,2.68萬平方米衆創空間以及2萬餘平方米商業服務空間等配套業态。
按照海澱區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專項補貼政策,入住小鎮的創業者還可以享受50%的租金補貼。整個衆創空間部分有578個工位,還設有獨立辦公室、視頻會議室、路演大廳、展示中心、會客廳等,基本可以滿足一個創業企業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所有需求。園區内還專門配置了分時租賃的電動車、電動公交車,班車體系也已完備。餐廳、24小時健身房、咖啡館、便利店、健康管理體驗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也早已投入使用,為創客們提供了生活保障。
“從試點效果上來看,中關村創客小鎮無疑是成功的,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職住平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衛民認為,中關村創客小鎮将國家住房保障戰略和創新戰略進行巧妙結合,從建設過程到運營模式,都為其他試點提供了借鑒。
河南田鋪大塆創客小鎮: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闆
許秀青是田鋪大塆第一個開農家樂的村民,回想起2015年村幹部來勸自己開餐館的情形,許秀青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對他們提出的那句質疑:“你讓我來開農家樂,那誰來吃呢?”
田鋪大塆是一個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的小村莊,村落規模4.6平方公裡,現有村民82戶。中原文化、楚文化與徽派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形成土坯牆體、斜頂瓦房的獨特建築形式,有數百年以上的建村曆史,為典型的豫南民居。
2014年以前這裡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居住環境破舊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這裡的真實寫照,土地不足以養家糊口,大多數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守着綠水青山,卻找不到飯碗。
2014年,田鋪大塆美麗鄉村建設被河南省财政廳确定為“一事一議”獎補項目,項目總投資2400多萬元,分别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整治。根據田鋪大塆獨特的人文地理條件,當地政府決定以周邊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生态資源開發為依托,着力打造創客小鎮,努力把田鋪大塆打造成美麗、宜居、創業的魅力鄉村,促進農民增收。
2015年,田鋪大塆三色農耕園藝合作社與上海蔓鄉旅遊投資管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開始打造河南省首個創客小鎮,并打出了“為創新創業者搭建學習創作平台”的口号。打造創客小鎮的協議簽訂後,田鋪大塆的村幹部們敏銳地意識到,随着創客們到田鋪大塆開辦各種特色小店,遊客們也會慕名前來,到時田鋪大塆的民宿和餐飲業一定會随之紅火起來。于是他們找到當時家裡還比較困難的許秀青,希望她帶頭開一個餐館,為村民們作一個脫貧緻富的模範示範。
就這樣,田鋪大塆的第一家農家樂“春臨農家”開了起來。讓許秀青沒想到的是,農家樂的生意非常火爆,老兩口忙不過來,甚至讓兒子兒媳婦辭了城裡的工作回來幫忙。2018年,許秀青的農家樂收入30多萬元,不僅讓她還清了債務,還存下了一筆積蓄。2018年底,許秀青被田鋪鄉評為“創業示範典型”,這是許秀青人生中獲得的第一個獎狀。村民們看開農家樂能掙錢,接着又相繼開了8家。2020年7月10日,田鋪大塆上了《新聞聯播》,聯播着重介紹了小小古村落煥發新生機的事迹,講述了土生土長的許秀青和她的“春臨農家”農家樂的小故事。從這以後,“春臨農家”也成了網紅打卡地。
除了興辦農家樂,田鋪大塆還将創客平台與文化旅遊相結合,把創新創意融入美麗山水,打造了20餘家特色小店,開發了品類豐富、層次多元的鄉村旅遊産品,讓田鋪大塆走出了深山。
田鋪大塆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冰對本報記者說:“通過創客小店的示範引領,同時也為推動村民們持續增收,我們積極鼓勵本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引導本地村民開辦民宿、農家樂。随着田鋪大塆知名度的持續攀升,大批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投資支持家鄉發展,相繼創辦了許多民宿小店,掀起了一輪返鄉創業的熱潮。”
目前,田鋪大塆共有特色創客小店24家、民宿21家、農家樂8家,吸納265戶農戶入股合作社,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蛻變。
四川菁蓉創客小鎮:
工人宿舍變創客空間
“菁蓉小鎮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發展快,二是環境好,三是服務到位。”第一批入駐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菁蓉創客小鎮的創客李儒雄說,2015年2月自己第一次來的時候,小鎮空空蕩蕩沒有人氣,設施也不完善,但在很短的時間内,孵化器的辦公空間就裝修完成,創業者也紛至沓來。“如今,我們的孵化器從3000平方米擴大到1萬平方米,整棟樓裡住滿了創業團隊,吸引了很多優質項目。”李儒雄說。
走在菁蓉小鎮寬闊整潔的街道上,人們可以看到一座座挺拔的孵化器大樓、創業公寓,還有創客食堂和多功能體育場館等。每到周末,小鎮便會舉行“菁蓉彙”等創業活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工人的宿舍園區。随着傳統産能減弱,大面積的宿舍樓和配套設施閑置下來,直到2015年年初,成都市啟動“創業天府”計劃,這個“産業空心鎮”抓住機遇,轉型成為創客小鎮。
“選擇這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裡有閑置空間。”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蒲斌說,經過簡單的改造,閑置空間成為創客空間,原來的難題成了菁蓉鎮獨特的競争優勢。
蒲斌說,為了解創客們的需求和問題,菁蓉鎮推出了“菁蓉管家服務”,每天,由管委會工作人員擔任的“管家”會逐個走訪企業和創業者,了解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後分解到管委會和郫都區各部門進行解決。“通過‘政區合一’的問題聯動機制,我們形成了創業者政務服務綠色通道。”
依托周邊高校、企業資源,再加上鼓勵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菁蓉小鎮很快取得了蓬勃發展。成立後2年内,菁蓉小鎮就已引進孵化器27家、創新創業項目852個,聚集創新創業人才過萬人。
蒲斌表示,未來菁蓉鎮将依托周邊英特爾、京東方等世界500強企業,聚焦人工智能産業生态圈建設。“我們将重點引進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人才和企業,用全鍊條創業服務,讓人才和企業進得來、留得下。”
海南三亞特色小鎮:
為新業态注入新活力
“這些景泰藍很有特色,太美了……”7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龍江藝術風情小鎮綜合藝術展覽館參觀的市民張軒贊歎道,這裡有充滿當地民族特色的黎族文創産品,在遊覽中欣賞它們讓人心情愉悅。
海棠灣龍江藝術風情小鎮位于海棠灣龍江片區,是三亞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創客小鎮項目。立足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三亞市政府在深入發掘本地黎族苗族獨特文化内涵的基礎上,沿襲北緯18度國外知名景點的風情特色,打造了集旅遊、購物、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手工創藝創客小鎮,吸引了來自書法、繪畫、陶瓷等諸多領域的國内外藝術界及影視界前沿的藝術家和創客來此創業生活。
“我們設立小鎮的終極目标在于以特色形成自己的産業生态,圍繞三亞的旅遊IP(特色概念)進行一源多用的開發,形成集藝術展覽、藝術交流交易、文化市集、民俗風情、農業觀光、特色民俗、餐飲娛樂等多位一體的文旅休閑目的地。”三亞東晟旅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應飛對本報記者說:“龍江手工創藝小鎮是海南第一個以海南珍稀文化手工藝品為主線,融合展覽收藏、休閑互動旅遊和文化産品銷售為一體的複合型主題風情創客小鎮。目前,龍江藝術風情小鎮正與各大美院藝術院校及省内院校,如三亞學院藝術學院、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院校展開合作,并且和北京宋莊、798藝術家和文化類機構達成簽約意向合作。”
據悉,目前小鎮已有102家文創企業注冊完成并開始經營,約30家文創企業也在小鎮入駐辦公并開展具體業務。不隻是龍江藝術風情小鎮,近年來,三亞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設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創客小鎮,為三亞旅遊業等業态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數據顯示,目前三亞全市6個特色小鎮已經完成招商注冊1300餘家,實際入駐130餘家。2020年度累計産值超100億元。
此外,借着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機遇,三亞還設立了海南首個金融創新小鎮——三亞·亞太金融小鎮。
三亞·亞太金融(基金)小鎮創始人、鎮長張焱對本報記者說:“随着自貿港政策利好不斷釋放,每天都有不少投資者組團來考察,包括北京、深圳、杭州等國内金融企業紛紛表示入駐意願,許多外國的金融機構也緻電咨詢相關優惠政策……我們對于金融小鎮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現在,三亞·亞太金融小鎮已入駐700餘家企業,并在制度創新、離岸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投融資對接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正在着力打造海南金融創新先行先試區。”(記者 楊俊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7月27日 第 06 版)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