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科技期刊與信息整合

科技期刊與信息整合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02:13:17

科技期刊與信息整合?來源:科技日報“依托萬方、維普或通過自建網站,中文期刊比較容易做到數字化出版和國内發行,而我國大型英文科技期刊要走向全球,亟待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數字出版平台”近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分子植物(英文版)》(MP)期刊常務副主編崔曉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要推動科技期刊發展,亟待建設國際化數字出版平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科技期刊與信息整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科技期刊與信息整合(科技期刊走出去)1

科技期刊與信息整合

來源:科技日報

“依托萬方、維普或通過自建網站,中文期刊比較容易做到數字化出版和國内發行,而我國大型英文科技期刊要走向全球,亟待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數字出版平台。”近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分子植物(英文版)》(MP)期刊常務副主編崔曉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要推動科技期刊發展,亟待建設國際化數字出版平台。

數字出版平台關乎期刊未來

數字化對期刊發展有多重要?《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顯示,2016年愛思唯爾公司76%的營收來自數字化産品;施普林格·自然目前出版約有3080種期刊雜志,純紙出版隻有15種,其他都有電子版或隻有電子出版。

近年來,中科院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台、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網、超星等數字化期刊平台,正在進行編輯、出版、傳播、利用全鍊條的數字化轉型。《2017—2018中國數字出版産業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互聯網期刊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14.86%。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華區學術關系總監顔帥認為,數字化意味着論文可以實現電子化出版,不再需要倉儲,能做到開放獲取,方便搜索相關研究并識别剽竊。此外,數字出版有助于交流信息化、提升科研水準、促進合作。

但目前,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商業模式,數字出版收入所占比例偏低。“我國缺乏具有國際顯示度的英文期刊數字出版平台。”崔曉峰說。在數字出版的背景下,單篇文章獲得DOI号就可以迅速上傳、直接被下載并進入銷售環節。“不用等整本期刊印完後才開始期刊的經營。”顔帥說。

對大型出版商而言,數字化也意味着轉型可控。數百萬篇文章采用統一模闆,節約了數字化投資的成本,同時以一個産品服務于所有區域,可實現全球覆蓋。“建設大型的數字出版平台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短期内或難以看到回報,但長遠來看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赢。”崔曉峰說。

開放獲取有利于補足發行短闆

在數字出版技術推動下,傳統訂閱模式慢慢走向開放獲取模式。

自2000年Biomed Central出版第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以來,開放獲取成為越來越多科技期刊出版商的選擇。《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8)》顯示,全球範圍内,施普林格·自然發表的研究論文有27%采用了“金色”開放獲取模式,即由出版商主導、通過各類開放獲取期刊來實現學術内容免費開放的路徑。2017年10月的統計數據顯示,歐洲有4個國家超過70%的通訊作者現已通過“金色”開放獲取模式來發表文章。

對科學研究來講,開放獲取能破除信息獲取屏障,使全球科學家能免費共享研究數據和科研成果。對科技期刊工作者而言,開放獲取有助于解決我國科技期刊全球發行難的問題。“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是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機遇,但也要警惕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掠奪性’開放獲取期刊。”崔曉峰說。

開放獲取的論文可任由讀者免費下載,對作者本人意味着什麼?

“在完全數字環境中享有前所未有的發表速度,快速傳播能帶來更多科研合作。”顔帥稱,開放獲取有助于掃除研究中的信息獲取障礙。

施普林格最新發布的《評估混合型期刊的開放獲取效果》報告顯示,最近4年,開放獲取書籍的平均引用量比非開放獲取書籍高50%。該報告采訪的許多作者稱,開放獲取的一大好處在于直接通過鍊接便可分享書籍,從而擴大了讀者群,尤其是在那些讀者負擔不起傳統印刷版圖書的地區。

“開放獲取的受益者不僅是科學界,有相當數量的公衆也在科研數據庫中搜索和閱讀已發表并立即免費開放的論文,這有助于提升公衆的科學素養。”顔帥強調。(實習記者 代小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