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工作會議為标志,中央明确提出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建立城市設計制度。從注重“量”到 注重“質”,關注城市特色風貌和空間品質問題。
城市設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作為重要的城市設計項目類型之一,總體城市設計(下文簡稱“總設”)實踐亦廣泛開展。
梳理我國總設項目實踐的脈絡可以看到,在80-90年代的萌芽雛形時期,以風貌規劃為主開展實踐,從視覺美學角度關注風貌特色塑造。
2000年後總設蓬勃發展,進一步關注城市文化和形象塑造,探索工作内容邊界,但出現“大而全”傾向。2015年後,以法定化形式明确了總設的工作内容框架,制度化和實施導向得到重視,總設工作也日益明朗和成熟。
我國總設項目實踐發展脈絡
近年來,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建立,其編制重點是對于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複”。
總設可以與不同層次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内容進行融合及銜接。通過總設,體現對大尺度城市空間結構的戰略性把控,加強城市三維形态和特色風貌的塑造,有助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完善和落實。
國土空間規劃視角下總設工作的趨勢
以長沙市總體城市設計與風貌區規劃項目為例,長沙在2014年就已開展了控規城市設計全覆蓋工作,并制定相關技術規定和編制相關規劃。
2017年,長沙入選住建部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将城市設計作為打造城市亮點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開展了包括總設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同時,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也開始進行編制,并拟将總設核心内容同步納入其中。
因而,面對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背景下新的工作要求,本次長沙市總設進行了初步探索,優化成果,加強銜接。
面對從增量時代到存量時代、從追求速度到追求品質、從城市總體規劃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從描繪願景到落地服務等轉型需求,長沙總設的實踐方向和方法聚焦在以下四個方面。
新時期背景下總設實踐方向
1
戰略性——目标統領
存量背景下,總設工作内容已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愈加強調具有一定高度的戰略性指引,與總體層面相關規劃内容進行銜接。
建立共識,強調高屋建瓴的戰略性思維,明确風貌定位和格局結構,對國土全域空間進行整體性、框架性、戰略性的提煉與構思。
首先,通過明确特色定位,形成價值觀念和發展目标的城市共識。既形成目标統領總設全盤工作,也直觀描繪出城市未來的風貌意象,得到各層次受衆的共鳴。
風貌定位是總設工作的關注焦點之一
以長沙總體城市設計為例,在資源特色維度上,長沙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是以湘江為代表的水環境以及以嶽麓山為代表的山環境,同時,嶽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與長沙老城之間形成了國内僅有的“山水洲城”關系,成為城市的核心自然特色。
在曆史文化上,作為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形成了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人民性格,也孕育了近代紅色文化以及現代時尚文化。在時代發展方面,長株潭一體背景下,創新動力十足,需要呈現引領地區發展的現代化城市面貌。
長沙的山水洲城核心特色
由此,從自然環境、曆史人文、時代發展進行綜合考量,長沙總設提出“山水洲城景,湖湘人文韻,時尚現代貌”的風貌定位,并進一步提煉“山水洲城詩畫景,星耀湘都楚風情”的風貌願景,對長沙未來的風貌形象進行更加直觀的描述和表達。
在戰略性風貌格局上,本次長沙總設站在區域視角,順發展大勢、契山川形勢,從國家層面到區域層面再到長株潭層面及國土空間層面來逐層遞進和聚焦,進而确立長沙都市區風貌格局。
百裡江廊提出打造一江兩岸功能和生态複合的景觀走廊。
東西輝映則借由兩岸差異化特征,形成動靜兩分的城市意象。
聚心控城,梳理最重要的精華片區進行重點打造,形成城市集中核心。
八脈通江則關注對山體和河流生态廊道的保護和控制。
長沙都市區風貌格局
2
戰術性——策略傳領
戰術性強調采用問題導向,尋找切實可行的切入點,并運用靈活方法,集中優勢資源,強化城市環境和空間品質。
基于上述長沙風貌定位及風貌格局,進一步确定長沙風貌塑造的六大戰略抓手,即“一江、兩岸、五核、一心、兩河、三山”,并确立七大風貌策略予以落實。
提出落實風貌定位和格局的六大抓手及策略
擁江策略:強化一江兩岸的城市風貌特色
湘江是長沙的核心風貌資源,也是長株潭一體化的文化紐帶。
嚴控湘江河道藍線和濱江綠線,沿岸規劃建設濱江綠帶。加強湘江十五洲島的保護和利用。
控制濱江建築高度與整體尺度,塑造富有層次、錯落有緻的濱江天際輪廓線,形成共享舒适、文化魅力的一江兩岸城市空間。
長沙80公裡湘江岸線劃分為4個各具特征的主題段落
傍山策略:形成青山入城的和諧山與城關系
山體與城市的融合是長沙重要的風貌特色,對山體加以保護和控制。重點控制谷山、嶽麓山、大王山等山前地區的建設。
嚴控山體綠線,建設沿山綠帶,控制近山建築高度。城市外圍地區的山體加強保護,通過綠帶建設将山體融入城市。
山體分類管控
依河策略:塑造尺度宜人、市民樂享的濱河城市風貌
除湘江外,長沙擁有多條尺度宜人的河道,應加強浏陽河、撈刀河、圭塘河、龍王港、靳江河兩岸的控制,保護生态濕地,重點對沿河道路、綠化景觀、建築高度和體量進行管控,形成良好的濱河城市景觀。
整故策略:保護和利用曆史文化資源,彰顯文化魅力
加強曆史城區、曆史建築的保護,控制周邊地區建築的高度、體量、色彩等各項要素。結合曆史遺迹、公共空間,建設主題鮮明的曆史文化步行路徑。
優徑策略:優化城市主要幹道的道路景觀
根據交通服務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兩個維度的耦合關系,針對長沙主要城市幹道的特點進行風貌優化與引導。
同時,梳理和構建能夠将長沙核心風貌區系統串聯的精華路徑。
主要幹道的風貌分類引導
塑核策略:建立長沙重要風貌節點
重點加強對風貌核心區的管控,加強風貌核心區的風貌塑造,引導标志建築與開放空間相結合,加強風貌核心區之間的交通及視線連接。
控廊策略:控制城市視線廊道
構建“核心風貌區之間的戰略性結構視廊-地區性視廊-局部性視廊”三級體系,将景觀及功能的核心地區串聯為眺山、望水、見園、看建築的視廊系統,并依據視廊要求及其他策略要求優化城市高度分區。
3
管控性——政策引領
如何使總設成果有用,便于操作和管控,也是總設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需要關注城市設計的有效落地,與法定規劃的多層次銜接,進行總設成果的轉譯,完善城市設計實施管理程序和制度。
在本次長沙總設中,以重點風貌區 風貌分區的方式進行重點區段和特色分區的雙重管控。
通過劃定30處重點風貌區,突出曆史文化型、公園綠心型、中心功能型和城市門戶型的不同特色,加強風貌核心區之間的交通及視線連接。重點風貌區總面積占市區面積的20%。
劃定城市重點風貌區
從空間塑造、地标引導、高度控制、密度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引導标志建築與開放空間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通過後續城市設計不斷跟進,完善重點地區風貌。
對城市中心地區(公共服務)類型的重點風貌區的引導示例
對于重點地區之外的一般地區,進行風貌基本面的引導。結合地方管理單元,劃定風貌分區,通過通則式管控,進行風貌及特色引導,控制城市風貌基本面。
劃定風貌分區,管控風貌基本面
4
實施性——行動綱領
總設的落地性需求日益凸顯,需要從人本角度滿足市民的需求和感知。
通過加強一系列行動導向的實施層面工作,謀劃實施項目,構建管理銜接,并結合雙修工作,使總設成果可用宜用,設計意圖可被延續,特色風貌可被感知,實現以人為本和提升品質的設計初衷。
長沙總設的實施項目謀劃緊密結合“山水洲城”的核心特色打造。結合七大策略,提出觀山景觀視廊、湘江特色畫廊、中央洲島翠鍊、活力城市客廳、最美城市林蔭道、曆史文化步道、山水洲城特色拓展區等7個行動進行風貌特色的塑造,使其可視,可達,可讀,可遊。
控制觀山景觀視廊
打造湘江特色畫廊
5
小結
新時期背景下,制度建設已經明确了城市設計的常規動作和底線,并有效推進了工作成熟。總設的實踐在戰略性、戰術性、管控性、實施性等方向進行了探索。
未來更需要考慮,總設如何在多尺度、多維度上參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内容,更好地發揮城市設計的價值。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總設工作将依然會發揮其獨特作用,引領高質量發展和締造高品質生活。
項目編制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研究分院
主要完成人員:陳振羽、蔣朝晖、魏鋼、魏維、管京、唐睿琦、袁璐、武晉
撰文:魏鋼
感謝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指導和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協助。
本文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研究分院總體城市設計專題的第四篇:基于長沙總體城市設計編制的體會與思考,歡迎分享。
城市設計聯盟
内容定位:傳播城市設計理念,分享經典項目案例和專家觀點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門、城市設計相關從業人員和設計愛好者
視頻訪談節目:定期邀請采訪城市規劃,建築,市政,園林領域專家
打造跨專業交流、咨詢、媒體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