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3:13:15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每天學點兒心理學)1

歸因理論最早是1958年由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提出的。1974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在此基礎上,得出了三維度六因素的歸因理論。

人類最大的恐懼和前進的動力來源于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探索,人類是唯一有求知需求的動物,從進化的角度來講,這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确定的方向。所以,《動機心理學》一書提到人類求知的“閉合需求”,是指對于确定性答案的需求,或高或低,每個人都有閉合需求。而在解釋人類行為過程中,也在尋求因果關系。

歸因理論就是基于人們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應環境,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往往對發生于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社會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出一定的解釋,即認知整體在認知過程中,根據他人某種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種行為特點推論出其他未知的特點,以尋求各種特點之間的因果關系。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每天學點兒心理學)2

在最早的海德的歸因理論中,歸納為一是内因,比如情緒、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而一般人在解釋别人的行為時,傾向于性格歸因;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于情景歸因。

到伯納德韋納的歸因理論,在大量的研究後,将行為的原因歸納為三個維度:

1、控制點(内因/外因):内因還是外因?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因素的來源,是以個人條件(内控),抑或來自外在環境(外控)。

2、穩定性:穩定還是不穩定?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穩定,是否在類似情境下具有一緻性。

3、可控性:可控還是不可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能否由個人意願所決定。

在三大維度下又延展出具體的六大影響因素,分别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度、運氣好壞、身心狀況、外界環境。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每天學點兒心理學)3

比如說小朋友考試沒考好,我們可以歸因是這次考試太難了,還是小孩智商低?是偶爾一次還是長期如此?是可以通過努力完成的還是沒有辦法改變?通常對于外部原因、充滿不穩定性和不可控性,那我們即使再堅持成功的機機率也比較小。就像一個孤獨症的小朋友就沒有辦法要求他一定要在學習成績上考滿分,可以選擇另外的努力方向。而對于未來方向的決策也正如此,與其考慮不确定和不穩定的未來,那可以在未來可以确定的方向上去努力。

韋納從個體的歸因過程出發,探求個體對成敗結果的歸因與成就行為的關系。同樣的,随着心理學科學的普及,大量的心理學理論運用到個人決策及商業策略中,探讨最優選擇的可能性。

羅胖在2022年的跨年演講會中有個論點:“用明天一定會發生的事倒推出今天馬上要做的事”,提到“文化母體”的選擇,這其實就是一個關于确定性和穩定性的問題,也同樣借用了歸因理論。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每天學點兒心理學)4

昨天看陳嘉映的《價值的理由》有一章講何為哲學,說哲學本質是探究事物的所以然,通過求知領會人生的意義。心理學作為哲學的延展學科,今天我們學習歸因理論,試圖去解釋人類在求知求解行動背後的動機和運作規律,但也生出一種“各種事物的所以然思考得越深,越有最終都要連成一片”的感覺。

這到底是世間無物本同源,還是人類認知本同源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