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來,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的熱潮席卷全球,不僅“艾莎”“安娜”成為小朋友們的心頭好,影片相關的衍生品及演出更是受到追捧。
然而,記者近日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打着《冰雪奇緣》IP噱頭招徕觀衆的兒童劇演出,更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反饋“上當受騙”的經曆。
10月15日至18日期間,号稱“大型人偶童話劇”的劇目《冰雪奇緣》在喜馬拉雅大觀舞台、上劇場和上海商城劇院進行了多場演出。記者從演出傳單上看到,該劇醒目地使用了電影《冰雪奇緣》中“艾莎”與“雪寶”的人物形象,英文标識“FROZEN”亦與電影标題十分接近。
傳單顯示,在4天時間裡,這台《冰雪奇緣》有多達25場的演出,票價為80元至680元不等。成人憑券購票後,可免費攜帶一名兒童入場,其中,購買580元及680元的小朋友可以在開演前上台互動、領取主題玩具,轉發相關宣傳鍊接的觀衆還可以在演出結束後“與艾莎公主合照”。
光看這些介紹,記者很自然地将演出與電影《冰雪奇緣》聯系在一起。在進一步掃碼購票時,多張舞台劇照也明确顯示,演出中有與電影《冰雪奇緣》标志性人物“雪寶”造型完全一緻的人偶,主人公“艾莎”的造型也與電影如出一轍。
然而,在具體購票頁面中,記者發現了一些令人不解的内容:
比如,該劇的全名是《冰雪奇緣之冰雪公主》而非《冰雪奇緣》,演出介紹沒有任何關于迪士尼有否授權的說明。
又比如,在劇情介紹部分,該劇與電影情節有至少八成相似,部分人物的設置卻又有明顯不同。比如,故事都發生在“阿倫戴爾王國”,主人公都是天生具有制造冰雪能力的公主“艾莎”,“艾莎”也都曾因險些傷害了親人而被關在城堡裡,并在成年後逃到山中構建屬于自己的冰雪王國。但電影中,是妹妹“安娜”用愛拯救了姐姐“艾莎”;而演出中,“安娜”幹脆變成了“弟弟小王子伊恩”,反派也從“鄰國王子”被改成了“妄想奪位的老伯爵”。
那麼,《冰雪奇緣之冰雪公主》到底是不是電影《冰雪奇緣》的改編版本?記者随後緻電演出方天恩演出,接線客服以“我們演的是這個故事,但我們是一個兒童劇”,回避了記者提出的該劇是否得到正版授權的提問。
而在被反複追問劇情改動原因以及演出是否會出現電影音樂時,這位接線客服一度語塞,給出了較為肯定的回答:“我隻能跟您說,這是我們自己做的一個兒童劇,用了《冰雪奇緣》人物,劇情跟電影可能會有一點點出入,但也接近,差不多;音樂的話,我們是原(停頓)……就是電影那個音樂。”
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10月17日裡,社交網絡上出現了部分網友對這場演出的吐槽。有網友稱,孩子心心念念看《冰雪奇緣》,但演出内容大相徑庭,音樂也完全走樣,“還好沒有買一開始想買的680的票,因為賣光了,買了480的票已經覺得上當得一塌糊塗”。
還有網友稱,帶孩子去看了演出,但孩子失望而歸,整個演出“極不尊重原著”,卻又“盜用别人圖片做宣傳”。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觀衆提出質疑後,《冰雪奇緣之冰雪公主》甚至還在加演。10月19日的購票頁面顯示,當天18:50在上劇場的演出已經售出了大部分位置,隻有少量680元、580元、480元和380元的觀演票。
明顯沒有得到《冰雪奇緣》原版授權的演出,《冰雪奇緣之冰雪公主》何以打着電影的名義大行其道?
不僅是上海的觀衆自稱“受騙”,記者發現,各地網友都曾吐槽過這台全國巡演的兒童劇。今年5月,有廣州網友吐槽,因為演出是學校推薦,想都沒想就買了票,結果發現改動太大,“還是不要打着冰雪奇緣的名字,搞這種山寨演出欺騙小朋友了吧”。
從“天恩演出”的微信公衆号看,這台演出在告别上海後,還要前往北京、無錫、大連等地。
當然,這也不是演出市場上首次出現打着迪士尼《冰雪奇緣》旗号招攬觀衆的“原創兒童劇”。今年7月,有滬上網友稱,因孩子是迪士尼《冰雪奇緣》粉絲,購買了“大型原創親子魔幻兒童舞台劇《冰雪奇緣》”的演出票,演出劇場外還有大量迪士尼玩偶娃娃在售賣。但從演出内容看,除女主角名叫“艾莎”、有人偶撞名“雪寶”,該劇演出劇情和《冰雪奇緣》幾乎沒有任何關系,舞美更是粗制濫造。
記者在查證後發現,除前述的《冰雪奇緣之冰雪公主》,目前演出市場上還有多台主打“冰雪奇緣”的兒童劇演出,包括《冰雪奇緣之冰封的愛》《冰雪奇緣之雪寶大冒險》等。這些演出多以全國巡演的方式進行,制作方則涉及多家不同的演出公司。
或許是為了規避著作權風險,這些演出往往會在海報上注明“改編自安徒生《白雪皇後》”,但在宣傳售票時又大量使用迪士尼電影《冰雪奇緣》的人物形象和畫面,主人公也包括“艾莎”、“雪寶”等。除了兒童劇外,還有一些拼盤電影音樂會也曾以《冰雪奇緣》為名,相關宣傳手法與涉嫌山寨的兒童劇目頗為接近。
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合夥人李宇明律師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得到迪士尼官方授權,這些使用電影《冰雪奇緣》人物形象的演出宣傳資料,将構成對原作著作權的侵害,同時可能構成對電影相關衍生表演的不正當競争,“至于演出内容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則要進一步具體比較演出版本的劇情、人設、服裝、音樂等等,判斷究竟有多少内容構成了實質近似。”
而對消費者而言,這些演出宣傳資料則構成誤導,涉嫌欺詐消費者,“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該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别能力為準。結合演出的宣傳資料和客服的介紹,觀衆很容易将這類演出認定為迪士尼《冰雪奇緣》的舞台劇版本。從目前觀衆的反饋看,也确有消費者已經産生誤解,合法權益遭到侵害。”
李宇明律師表示,文化演出消費同樣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觀衆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來源:周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