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嘉峪關市區風貌。 姜百文 攝
記者楊亮
“春風送溫三月天,戈壁健兒立誓言;為把三九建設好,不怕天寒沙打臉。”這是現年79歲的酒鋼退休職工于寶華,1966年3月8日從部隊轉業來到酒鋼鏡鐵山礦,當時觸景生情編的一句順口溜。
從1958年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3萬多名建設大軍集結在嘉峪關下的戈壁荒灘,他們搭起帳篷,挖出地窩子,安營紮寨,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創業史。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像于寶華這樣的老酒鋼人有的已經老了,有的已經作古。但在他們蹚過的“苦水道”上,卻硬生生地留下了一座工業之城、旅遊之城、生态之城。
工業之城:嘉峪關崛起的力量之源
嘉峪關市的興起,是從開采深埋在地下億萬年的鏡鐵山礦石開始的。從鐵到鋼、從鋼到材的酒鋼演繹史,記錄着嘉峪關這座城市工業發展的輝煌與燦爛。
1970年10月1日,酒鋼煉鐵廠1号高爐建成投産出鐵,結束了酒鋼建廠12年沒有出鐵的曆史。這一天被永遠地載入酒鋼輝煌蝶變的史冊之中。
60多年來,在“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勇于獻身、開拓前進”的“鐵山精神”指引下,酒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如今,酒鋼集團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既有鋼鐵産業又有有色産業的大型國有企業。特别是不鏽鋼年産達到120萬噸,成為國内繼太鋼、寶鋼之後,第三家擁有從冶煉到軋鋼全流程的不鏽鋼生産企業。
從1958年酒鋼成立,到1965年設市,我市一直都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資源工礦型城市。這幾年,随着礦産資源的逐步減少,這座年輕的城市一直都在探索資源轉型的铿锵跋涉之路。
多次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後,酒鋼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建立在過度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基礎上的增長得不償失,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赢得優勢。”
“形勢決定任務,思路決定出路。”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赢得先機、赢得主動,必須全面落實創新驅動戰略。于是酒鋼緊鑼密鼓布局創新研發,開展工業鋁灰、電解槽大修渣等固廢物的無害化處置和工業化利用等項目研究,并成功研發壓水堆核電站用碳鋼和低合金鋼闆。
可是市場瞬息萬變,要想分得一杯羹,必須要有市場話語權的拳頭産品,這一點酒鋼比誰都清楚,因為這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經過不懈努力,酒鋼集團終于研發出鍍鋅前沿産品——鋅鋁鎂。該産品的成功研發,打破了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填補了國内鋅鋁鎂産品的空白。
目前,該産品已成功銷售3萬多噸,成功替代進口産品進入國内光伏、農牧業、光熱、建築等對耐腐蝕性能要求極高的領域,并已實現出口。
在酒鋼這支嘉峪關工業“龍頭”的強勁帶動下,嘉峪關工業現代化經濟體系日趨完善。但嘉峪關市從來都沒有忘記,“一鋼獨大”絕非嘉峪關全力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初衷和落腳點。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改變“一鋼獨大”的發展模式。經過不懈地摸索,如今,嘉峪關“多業并舉”的工業發展業态正在漸進式完善。
大力發展壯大地方工業,索通公司焙燒爐節能改造項目基本建成,裝配式建築智能制造基地、高精度交通用鋁闆等項目全力推進;嘉西光伏産業園建成,在建項目總裝機容量779兆瓦,2019年上半年已實現發電量5.38億千瓦時;
全面加強與中核四〇四的戰略合作,規劃建設中核科技城和中核軍民融合高技術裝備制造産業園,重點打造核工業科技展覽館、人才培訓中心、大數據中心、生活基地、研發基地、民用核裝備制造産業基地等“一館、兩中心、三基地”,全力構築城市新的增長極;
……
嘉峪關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旅遊之城:嘉峪關高速增長的活力之源
2012年9月2日,在首屆國際文化産業大會暨第五屆甘肅省文博會上,站在嘉峪關大劇院的舞台上,央視著名主持人任志宏聲情并茂地朗誦着《親親的嘉峪關》——
“親親的嘉峪關,我來了,和飛天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在明代長城的盡頭,伴着悠悠駝鈴,走進曾經胡風漢韻交織如水的市井……親親的嘉峪關,我來了,在天下第一雄關的城樓上望月,蘆花深處傳來的聲聲雁鳴,沸騰了一座古老城池的黎明……”
在任志宏朗誦的詩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魏晉文化、邊塞文化、敦煌文化、明清文化在嘉峪關的影子。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依托厚重的文化資源禀賦,嘉峪關旅遊的熱度、活力正在激情迸發。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把文化自信視作一種資源運用于旅遊資源的開發之中,那麼這種資源迸發出的活力和自信将是一股深沉、博大、持久的力量。
2019年7月18日,嘉峪關方特二期絲路神畫主題樂園盛大開園迎客,這個西北首家以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為背景進行區域定制化打造的主題樂園,通過高科技創意手段将絲路文化、長城文化、華夏曆史文化、邊塞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種類文化元素進行融合重塑,為遊客們呈現了一道道别開生面的文化藝術盛宴。
“走進絲路神畫,你将體驗到一場身臨其境的絲路文化穿越之旅。”嘉峪關方特旅遊區營銷總監李佐說。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長城文化和絲路文化、宗教文化與民俗文化的交彙地帶,為持續放大優勢資源的文化效應和旅遊效應,我市始終堅持把發展文化旅遊作為促進轉型的重要方向,多點發力、多極突破,加快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展示我市長城、絲路等旅遊資源的獨特内涵,運用傳統厚重、時尚現代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在旅遊産品和服務中注入文化價值、展示文化特色,提升我市旅遊的文化吸引力;
加強重點景區、景點的設施改造提升,加大自駕遊營地、房車營地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鼓勵新建改建一批内涵豐富、個性鮮明、服務優質的特色酒店,開發應用各類網絡載體,增強旅遊接待服務能力;
加強旅遊與休閑、康養、研學、賽事的融合,利用好嘉峪關大劇院等場館設施,開發長城與絲路交彙、曆史與現實交融、傳統與現代交互的精品演藝節目,進一步增加新業态、擴大行動圈、拉長時間線;
加速融入大敦煌旅遊圈,加強與酒泉、張掖、武威和青海、新疆、内蒙等周邊地區的協作發展,策劃推出精品線路,優化接待服務流程,構建具有強大集聚輻射效應的“圈旅遊”;
……
經過持續地培育和打造,如今嘉峪關旅遊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嘉峪關旅遊釋放出的文化效應、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持續加大。
2019年成功舉辦了國際鐵人三項賽、籠式足球世界杯等精品節會賽事,獲評2019避暑旅遊樣本城市,上半年接待旅遊人數414.2萬人次,同比增長24.9%,旅遊收入30.22億元,同比增長28%,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态勢。
如今,嘉峪關旅遊已從單純的量變實現了質的飛躍,“一古一今”“一動一靜”旅遊模式日臻成熟。
生态之城:嘉峪關永續發展的生命之源
2019年上半年,嘉峪關的統計數據再次顯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為19920元、12603元,分别增長7.8%、8.5%,絕對額位居全省第一。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嘉峪關已經好多年了。那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嘉峪關是否與生活質量、環境質量的提升一緻呢?嘉峪關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讓草木樹林蔥郁,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這是建設美麗嘉峪關的美好藍圖,也是嘉峪關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一路走來,嘉峪關成長的每一個鼓點,不隻有發展過程的暖心、暖民,更有綠色生态的顔值和氣質。讓全市人民在分享發展紅利的同時暢享新鮮的空氣、陽光和水,嘉峪關從來都是堅定的執行者和推進者。
每天早晚,退休在家的李春英都要到小區附近的南湖生态公園鍛煉身體,這已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以前南湖這一片到處都是垃圾,下雨天道路泥濘、坑窪不平,現在的嘉峪關環境好了,城中處處有公園,城郊村村像桃源,怎麼轉也轉不夠!”李春英說。
截至目前,嘉峪關市已建成110多處公共綠地和13座公園。全市林地面積達到18236.01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4.9%,森林面積15155.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2.38%,全市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現在的35.61平方米,人居生态環境顯著改善。
“從全省各地州市的排名來看,嘉峪關的這幾個數字都是名列前茅的。”林草局工作人員付瑞波說。
如果把時間向前推40年,1973年出生的鄭義這樣回憶兒時玩耍的情境:“到處都是光秃秃的灰色和黑色的戈壁灘,整個城市的顔色單調而沉悶,沒有玩耍的地方,整個城區隻有一條不到一公裡長的主街,除了路兩旁的行道樹,整個城市再沒有任何綠化,也沒有公園。”
從“黑白灰”到“滿眼綠”,每一個為“嘉峪關綠”接續奮鬥過的雄關人始終銘記着一個個植綠、護綠、守綠的瞬間。在市民林曉雲的内心深處,她把嘉峪關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片綠,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自嘉峪關建市以來,曆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政治任務和底線任務來抓,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責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鮮明地樹立了起來。
以改善生态面貌和優化人居環境為根本,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實施關城景區周邊、旅遊公路兩側等綠化提升工程,完成雄關廣場、火車南站、方特大道城市主幹道及重點區域綠化美化工作;
制訂打赢藍天保衛戰工作方案,全面推進工業、餐飲、運輸等行業領域空氣污染防治,上半年空氣優良天數為155天,比率達到85.6%,綜合排名全省第四;
靠實市、鎮、村三級河長制,全市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下水水質均達到水環境質量要求。對全市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進行核實,全力推進土壤修複治理項目實施,有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生态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潤,非一流之歸也。”如今的嘉峪關,山水與文脈競秀,傳承與創新共進,厚重的絲路文化嬗變出蓬勃的跨越發展。開放的嘉峪關,發展的嘉峪關,猶如時刻張開雙臂的鲲鵬,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你我他,去欣賞這裡的嘉風玉韻,感受這裡的滄桑巨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