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觀光園生态景觀設計

觀光園生态景觀設計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02 16:27:10

觀光園生态景觀設計?生态旅遊村建設下的植物景觀設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觀光園生态景觀設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觀光園生态景觀設計(生态旅遊村建設下的植物景觀設計)1

觀光園生态景觀設計

生态旅遊村建設下的植物景觀設計

_葉安茶

多年來,我國鄉村建設圍繞“清潔” “美麗”鄉村等主題為基礎,随着“村村通”的有效實施,鄉村的衛生環境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開始受到高度重視。由此,鄉村建設進入全新階段,不僅緻力于打造生态宜居鄉村,也開始實施各項鄉村扶貧政策,全新的生态旅遊村建設成為主要方向,鄉村植物景觀設計更是保障其生态效應的關鍵 。如樂清市北白象鎮前西岑村的生态旅遊建設成立了“嶼上西岑”專項工程,該村生态環境良好,與周圍的村居、綠植、農田相映成趣。

1 生态旅遊村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相關概述

1.1 生态旅遊村植物景觀規劃内涵

植物是景觀中最鮮明、引人注目的特征。因此,鄉村旅遊目的地可以沒有重要的地形、水景、園林建築等,但必須有植被。沒有植物景觀進行裝飾和襯托,就明顯缺乏活力。因此,植物是營造鄉村景觀必不可少的材料,植物構成在鄉村景觀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美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美的基本要素。旅遊景觀資源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隻有美麗的風景才能吸引遊客 。

1.2 生态旅遊村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生态旅遊村建設對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 3 個方面。

1.2.1 景觀開發與保護相結合。配置植物前,要調查鄉村旅遊目的地的發展規模、承載能力、旅遊市場規模、人流量等,确定開發區内的植物選擇和配置。植物分配的首要考慮是保護自然,根據場地的環境和現有的生态條件,規劃和選擇合适的植物材料,營造美麗景觀。

1.2.2 植物組成應以原生植物為主。鄉村遊客對自然環境的自然、純淨和美麗有很高要求。通過大量營造鄉土植物,真實體現鄉村旅遊勝地的人文環境,還原古樸新穎的“鄉土味”和“民族味”。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植物構成要以當地植物為主,外來植物為輔,遵循“适地适樹”的原則,提升可識别性 。

1.2.3 植物的構成要與景觀相結合。從旅遊美學的角度看,地方旅遊活動應給人以形式感、美感、意義美。因此,在鄉村旅遊區植物景觀的構成中,應注意植物與當地土壤、河流、村莊的和諧統一。注重前景與背景的結合,協調統一鄉村旅遊區植物景觀等景觀要素。

2 生态旅遊村建設下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法選擇

2.1 多層次化展現植物配置

創建多層次的植物景觀,注重運用全面立體式空間,在綠地中組合各種植物,形成園林的立體化展示空間,營造豐富的綠色景觀;避免千篇一律,注意自然野趣的景觀效果;避免空間結構中缺乏社區等級;注意群景樹形的對比與和諧。充分利用枝、莖、葉、花、果等植物特性,營造多層次、近自然的森林綠地格局。結合喬木、灌木、草、藤等類型,可多種植高大喬木類 。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綠地的各個高度,最終形成立體綠地。集結社區時,要調整上下層的色彩,利用豐富的季相變化,形成優美的園林景觀。

2.2 植物需突顯自然野趣與主題

植物配置應盡可能模仿自然群落特點,不同物種、不同密度、不同規格的植物之間适應和競争,形成群落的共生和穩定。如增加主題植物的數量或增加特定綠地中植物的比例。在面向草地的背景下,如桂花草甸,在樹的邊緣間斷種植 3~5 組桂花,對 2 棵樹稍作裝飾,在草叢中間作為一株孤獨的植物強調主題。要想打造更為豐富的植物類景觀,可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秋色植物類景觀,依托背景樹種植秋色葉樹。

2.3 植物應彰顯季相變化效果

地方植物景觀設計遵循整體植物景觀規劃的原則。合理搭配常青樹和落葉喬木。由于植物一年四季都在生長,其葉、花、果呈現的形狀和顔色會随季節變化而不斷變化,更具觀賞性。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的構成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節特點。用觀賞價值高、特色鮮明的植物組合激發人的靈感,增強季節感,在園林景觀中,展現植物的獨特藝術效果。為避免季節交替時出現局部枯萎的現象,可通過混合開花時間不同的樹木,加入常青樹和花卉,以延長其觀賞期。

2.4 植物要結合氣候

結合霜害、凍害的角度來看:常青樹比落葉樹受降雪的危害更嚴重。從抗旱性來看:應選擇抗旱性最高的樹種,如杉、楊、柳。在抗風沙方面:天氣大風時,枯枝常被風吹斷,甚至傷人。因此,在設計中必須特别考慮這一點。一些高大的樹種要遠離人流量大的區域。社區廣場和道路兩側要防止風災以保護人身安全,應選擇樹冠硬、材質強、根系強、根系深的樹種,如馬尾松、杜松、核桃、白榆等,可中度密植以增加抗風性,在設計中不采用孤植或疏植的木材設計方案,除非有特殊情況或為了保存原有的老木材,避免小樹進入深坑栽種,防止小樹和樹苗被風吹斷或倒伏。

3 前西岑村生态旅遊建設的植物景觀設計

3.1 前西岑村生态旅遊建設簡述

前西岑村地處樂清市北白象鎮東南,東與七裡港接壤,南瀕瓯江。全村總面積約 1.674km 2 ,總人口近 2000人,居住面積約 12 萬 m 2 。其生态環境優美,村中央有 10座共 10 萬 m 2 水陸參半、大小不一的島嶼(牛轭潭、葫蘆瓶潭、褲裆潭、三潭印月潭、埭底潭等),猶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

在生态旅遊建設方面,前西岑村改造基礎設施取得了顯著效果:環村約 6km 範圍均已完成“白改黑”改造;針對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大掃除清理殘餘垃圾;極大提升了村民間的公共意識水平,全面改善了水岸附近的發展狀況。

同時,綠化美化大升級:村内綠化面積達到了 2 萬多 m 2 ;西岑濕地公園由此轉變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此成立了多達 14 人的督導員工作隊伍,專門指導村民如何垃圾分類,并展開相應的宣傳培訓活動。

圖 1 白象鎮前西岑村

3.2 前西岑村植物景觀設計遵循的原則

3.2.1 遵循自然生态風貌原則。前西岑村嚴格遵循“尊重原始自然面貌,追尋自然和人文生态,展現鄉村景觀特色”的發展理念,在此基礎上大力倡導“完善空間功能布局”的規劃理念。為呈現鄉村植物景觀元素,符合景區特色内容,直接将植物景觀的基本要素融入當地旅遊規劃方案中,由此達成全新的格局。在此基礎上,積極倡導自然循環和生态的發展,重點維護好原生态面貌,由此全面整合相關資源,要在符合實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觀空間,過程高度強調維護空間、自然及當地文化特色。所以,切實保證農村原始植物資源是實現當地植物景觀特色的重要基礎。

3.2.2 遵循生物多樣性需要原則。前西岑村積極倡導自覺的生态旅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産品。 植物景觀的多樣性是植物組成的多樣性(植物、動物、農作物、花卉、果蔬、森林等)、遊覽空間的多樣性(點、線、面空間、時間序列、空間系列)等(見圖 2)。為此,就要求植物景觀設計必須高度重視有效維護鄉村生态資源,在此基礎上,充分展現植物元素在景觀規劃中的作用,依托植物元素最終達成鄉村綠色景觀的效果。

圖 2 “嶼上西岑”植物多樣配置

3.2.3 遵循生物生态特性與鄉村環境協調原則。前西岑村大多依山傍水,人們可耕種、生産、生活。在一些村莊環境得到很好保護,周邊環境資源沒有遭到破壞的同時,也有很多村莊由于人口增長、農用地擴張、植樹造林等原因,導緻田園、山林等相關植被遭受破壞,最終使生态人居環境趨于弱化。特别是當地經受了城市農民工發展熱潮,導緻範圍内絕大部分農村耕地荒廢,且周邊諸多老村落都處于無人居住狀态,周邊的相關植物資源不足。由此,随着農村綠化面積不斷減少,相應的生态綠化景觀也将随之遭受巨大影響。所以,前西岑村在實際規劃生态旅遊村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利用周邊村落原有環境和建築空間,充分尊重當地植物景觀的生态呈現效果,采取因地制宜的形式進行全面、有效的調整。重點強調植物與園林綠化、鄉村道路、湖泊與河流的協調,樹與花的交替,妥善管護珍貴稀有的樹種(見圖 3)。

圖 3 前西岑村植物景觀與建築、道路的協調搭配

3.3 前西岑村植物景觀設計存在的不足

3.3.1 缺乏生态系統藝術規劃。該村綠化水平較低,整體綠化規劃不足。鄉村環境本身具備一定特殊性,該村一直沒有全方位規劃生态藝術景觀。在當地林業部門的指導下,大多數村莊随意種植,沒有完整的土地空間、規章制度、規劃設計指導。看起來雜亂無章,很難營造園林景觀。立面沒有生态層,植物選擇單一,不符合田園風格。

3.3.2 綠化樹種城鎮化,缺乏本土特色。由于城市綠地建設的經驗趨于成熟,且大多數苗圃培養城市類的園林植物種類較多。除少數郊區村莊外,大多數村莊都沒有本土綠化苗圃。近年來,多數地區均采用了相應的綠化植物景觀,如常見的榕樹、桂花、銀杏、秋楓、樟樹等,屬于沿用多年城市類園林樹木。過度使用城市綠化苗木降低了當地特色,影響當地生态特色。

植物配置需遵循相應的技巧,充分結合一定的規律。鄉村道路宜并排種植,村旁房屋宜成簇或分散種植,山麓宜成組或片狀種植。在植物種類上,果樹散布在果園和村屋中,古樹和大樹有獨特的大空間,果蔬種植在菜地和棚架中,花卉和海草片狀種植,沿溪流水線種植竹子。但目前的綠化植樹存在很多問題,如一看到空地就種,沒有規劃,缺乏藝術感。

3.3.3 未落實農村綠化後續維護,綠化景觀功能不佳。目前,生态村綠化建設重種樹,疏于後期管理。生态村建設後,由村民管理,由于維護技能不足、人員不足和管理意識滞後。因此,在種植完成後不久,會出現生長不良、病蟲為害等情況,影響植物成活率,最終難以達成預期綠化效果。

4 生态旅遊村建設下的植物景觀設計思路及建議

4.1 植物選用需突顯鄉村風貌

生态旅遊村植物選擇應盡可能規避城市化,選取的綠化樹種應充分符合農村發展實際,充分展現農村獨特風貌。如村屋前的院落,環境以低矮的灰瓦和小花帶點綴。非常自然生态,充滿了鄉土民居的韻味。玉米、高粱、胡椒等農作物挂在房子的走廊、門窗上,散發濃烈的氣味,激發人們的懷舊情結。房子被庭院隔開,沿路種植月桂、酸柚、三卡李等樹木,底下是各種花草樹木,成為旅遊村規劃的重要特色。

因此,要建設鄉村植物景觀,首先,要保護當地的原生植物,再進行适當轉化。當地植物資源豐富,需要嚴格保護。其次,需要從改善植物景觀的角度進行按需設計和配置。最後,為助力生态旅遊發展,可種植田園時令植物

4.2 植物景觀需依托原有景觀實施生态配置

生态旅遊村的植物種植結構要注重相應的布設技巧,彰顯生态園林的内涵及價值。如符合當地特色的生态植物,通常結合當地村莊土地實施規劃布局,可圍繞現有的特色果蔬、時令花卉種植進行布局,還可嚴格依照具體的功能特性進行全面規劃設計,據此形成特色化的田園風光,塑造花海和田園般的農業景觀。

(1)種植花卉和觀葉植物時,要根據樹花和草花的區别進行排列。(2)種植開花和大灌木的觀賞樹木,可改變鄉村生态系統花園和豐富景觀色彩。選擇樹木花卉時,主要考慮形狀良好、季節性且相對易于種植和維護的樹種。種植方法有沿水護岸行植、鄉間小路植、特種園植、裝飾植等。(3)草花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旅遊景點,屬于歡迎花型。種植方法有片狀、帶狀和波浪狀。(4)彩葉植物造景可反映農村四季的生物物候變化。湖、塘、池的岸坡上可種植金絲楊、秋楓、紅柏,共同構成一幅意境廣泛的景觀。

4.3 生态綠化需全面提升整體管護水平

由于農村種植情況較為分散,且種植面積差異很大,内部各街區對生态綠化的積極性也因地而異,有的村民很重視,有的則不然。因此,易形成種植、管理分離的現象。

要引入生态農村環境綠化管理和保護機制,建立标準化的保護模式。以項目部或園藝公司為管護主體,邀請村民參與管理,建立“政府 村委會 人”或“政府 公司 村民”的聯合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組建環境管理隊伍,配備維修人員,确定維護技術規範和标準,加強監督檢查,通過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管護水平。最後,可選舉村長為管理團隊的領導或監事,以行使職權彰顯其權威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生态旅遊村建設充分符合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及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但在實際規劃中,要充分結合鄉村生态環境,不僅要保護鄉村原有景觀環境,還需不斷提升其綠化景觀水平,要重視植物景觀的配置作用。因此,在生态旅遊村建設中,強化生态種植成為主要的努力方向,選擇的景觀植物是否符合當地環境風貌、人文、風土特色等,都成為建設者必須考慮的重點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