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7:25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作為經開區最早的高中,同時也是人大附中在北京南城最出色的分校之一,真正做到了立足經開區,一心一意做教育。”今年7月,在2022高考交出滿意答卷後,學校官微發布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學生人數從兩千餘人迅速增多至六千餘人,陸續有學生進入清北等名校,學校成為北京市内為數不多、擁有“三金”社團(指北京市金鵬科技團、金帆書畫院、金奧運動隊)的學校……自2017年加入人大附中聯合總校以來,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發展駛入快車道,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成果。

站在2022年的時間軸上,回望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辦校曆史,可以看到一所基礎薄弱校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家長心目中的好學校,如何讓就近入學與享受優質教育可以兼得。而在學校快速發展的背後,站着一個始終堅持幸福教育的“大家長”——校長王教凱。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讓每個孩子近享優質教育)1

自2016年起,王教凱已執掌人大附中經開學校六年。受訪者供圖

從“溫暖”開始,讓老師重拾信心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放在中小學校身上,依然适用。沒有名師的學校如何稱之為名校?

2016年初,在人大附中工作了12年之久的王教凱,帶着人大附中這所名校的“光環”,調任北京二中亦莊學校(人大附中經開學校前身)擔任校長。

“來之前我搜過,整個區的好學校名單裡,搜不到這所學校。”王教凱初次踏入京城南部的這所學校,就感受到了和人大附中完全不同的氛圍,“說實話,失去了我在人大附中的那種感覺。但也真的感受到了責任很大,因為很多事情都要改變。”

想要盡快熟悉學校情況、确定發展方向的王教凱決定:設置“校長傾聽日”,每周一上午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傾聽老師們的想法。“學校在幾年裡經曆了轉制、更名等,對于老師們來說,學校變動太多心裡就沒底,新校長能在這裡待多久呢?反映在面上就是對教學缺熱情,對人也少溫度。”王教凱決定先從“溫暖”開始,讓老師們重拾對這所學校的信心。

王教凱将自己在中國人民大學的編制直接轉到了現在的學校,給老師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斷了自己的“後路”,堅決要在這裡做出點兒成績。王教凱還陸續解決了衆多老師的“煩心事”:申請公租房。此外,他還給老師寫生日賀卡,三八婦女節為女教師送花,配備運動器材讓老師可以鍛煉身體,解決老師子女入園難的問題,等等。

點點滴滴的小事就像一顆顆石子投入沉寂已久的學校,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老師們漸漸安下心來,對新校長有了信任也有了期待,漸漸的,越來越多的老師願意跟着王教凱一起作出改變。

“我就帶着一批老師抓教學,先從高三開始。”在山東從教了15年、在人大附中教書12年的王教凱,在執掌新學校的第二天,就和所有的高三老師開會,不斷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讓老師們願意、相信通過努力可以創造奇迹。

2016年夏,送走高三學生後的暑假,也是王教凱在這裡的第一個暑假,他組織了全員的教師培訓。在此之前,學校教師多是去外區參加培訓,而且規模比較小。王教凱利用自己在人大附中積攢的資源,請來了語文特級教師于樹泉等衆多教學名師和專家。

“很多老師反饋說特别受益。”此後,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每逢寒暑假就進行全員教師培訓的模式傳承了下來,同時,還有各種小規模的學科類教師培訓,每年舉辦教育教學年會。漸漸地,學校老師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琢磨教學這回事兒。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讓每個孩子近享優質教育)2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老師們在集體教研。受訪者供圖

2017年加入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後,學校的老師們開始有機會全員進入人大附中聯合總校的教師培訓項目中,深度參與培訓,人大附中的管理團隊和老師也越來越多地給予了這所學校支持。“像于老師,給我們的老師做講座培訓,還到課堂聽課,一起做教研。他還給我們學校捐了很多書。”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老師們甚至直接與本部老師結對、拜師,學習人大附中的教學經驗。

王教凱深知辦學一定要有強大的教師隊伍,在不斷提升學校原有師資力量的同時,他還從全國各地引入優秀老師,并從國内知名高校招聘優秀的畢業生。目前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有正高級教師11人、特級教師25人、碩博畢業生290人。

老師肯鑽研、學生出成績。近年來,人大附中經開學校中高考捷報頻傳,高考平均分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學校增值力強,學生人均提升名次在北京市領先,在全區高考中連續創造了高考史上最優秀成績,讓首都南部教育強力崛起。

讓課程變得“色香味俱全”

在2016年王教凱到校之初,學校的課程設置更多局限于完成學業。但在王教凱看來,完成學業隻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課程就是營養,學校有什麼樣的課程、學生就吸取什麼樣的營養。”王教凱始終認為,學校的課程不僅要有營養,還要“色香味俱全,真善美都有”。

作為一名“人大附中人”,王教凱的教育理念深受時任人大附中聯合總校校長劉彭芝的影響。“劉校長一直說的是‘愛與尊重’,我要在這裡把這四個字發揚光大。”王教凱同樣認為,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愛是自然流露的奉獻,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創造的源泉。“我們的辦學理念是要‘辦溫暖的、負責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與人大附中的辦學理念一脈相承,但也有基于我們所在的經開區未來發展的考慮。”同時,王教凱還提出了培養自信、自由、自主、自省、自然的“五自”少年的目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豐富學生的課程供給成了必然的結果。

熟知人大附中的教育教學,帶着人大附中本部幾百名選修課的課程開發經驗,王教凱一步步在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把自己認為适合學生的特色課程“複制”了過來,同時結合學校師生的實際情況,做了改良。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讓每個孩子近享優質教育)3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校園裡有各種各樣的書,學生們可以随意閱讀。受訪者供圖

“我來學校半年時間裡,就招聘了一批特别優秀的年輕教師,有的教師是做工作留下來的。”王教凱認為,有時候一個老師就能改變一所學校。集聚了一群優秀教師,科學、藝術、體育等不同種類的特色課程也漸漸有了模樣。其中,家長點贊最多、最讓學生受益的莫過于體育課程。

2017年,王教凱開始在學校小學部推行“零點體育”,即孩子們每天在上文化課之前先上一節體育課。這節課的時間是從每天上午8點到9點,在這期間學校設置了趣味性、競技性、拓展訓練等課程内容,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

體育帶給學生的改變十分喜人。“我前幾天随機到小學一個班裡去聽課,突然發現這個班沒有一個戴眼鏡的學生。”王教凱心裡止不住的開心,通過體育鍛煉,學生的近視、肥胖等問題以及肺活量等指标都有所改變,最讓人高興的是學生學習更專注,思維更活躍,解難題的能力更強了。

2019年,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确立了六大育人領域(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科學素養、人文精神、技術創新、品質生活),打造三維六域“魔力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适合自己發展的教育。

數據顯示,除國家課程外,學校每年開設校本課百餘門,其中近40門為科技類課程,學校主編的《人工智能與科技智造創新實踐》讀本已正式出版。

記者在人大附中經開學校小學部的特色課程介紹中發現,“魔力課程”有基礎類學科課程、拓展類特色選修課程和綜合類項目課程三大類,人開詩詞大會、人開演說家、科技、棋類、非遺類等等。學生特色課程的成果也展示在教學樓大廳、教室走廊兩側,五彩斑斓、特色鮮明的作品,引人駐足。

“我記得有一個老師來辦公室找我,要組建足球社團。聽完老師的方案後,我說行,我一定支持你。”随後,在王教凱的鼓勵下,各種各樣的社團開展起來,也讓學校在更大的舞台上得以被看見。

2021年,北京市教委公示全市高水平學生社團,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攬獲“三金”:金鵬科技團(電子與信息分團)、金帆書畫院(書法)、金奧運動隊(跆拳道)。同時擁有三個高水平學生社團的學校,在整個北京市也并不多見。

善用區域優勢,把課堂搬進企業

“大黃蜂”、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細數人大附中經開學校這幾年的重大活動,會發現濃濃的“科技感”。

“你知道經開區有多少家企業嗎?”王教凱向記者提問。“三萬多家。”他笑着說,這恰恰是經開區最大的特點,也是學校要充分利用的優勢。

2017年,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确立了“三強兩優一領先”的戰略目标,其中“兩優”指的是要利用好兩個優勢,一個是學校十二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面向孩子的未來辦教育,一級一級地助推他們的成長;另一個是利用好學校地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的優勢,把課堂搬到企業,把企業引進到學校,讓孩子們熱愛科技,更好地去創新。“一領先”則是實現辦一所科技領先學校的目标。

“剛開始提出這個目标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這個目标像口号一樣,很平常。實際上絕對不是。”王教凱說,“科技領先,我們就要培養一批科技愛好者。這就意味着學生不僅僅要了解科技相關的知識,還要自己發明創造,并且能夠說明自己的發明創造。”

讓王教凱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學生高考後在分享經驗時提及了自己參與科技社團的經曆,“原先他是話都不敢說的人,後來在科技社團裡得到了各方面的鍛煉,有了自信,到後來高考成績在全區領先。”

“近水樓台先得月”。背靠擁有三萬餘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經開區,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索性把課堂搬到了企業裡。疫情防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一學生每周五下午都會進企業參觀學習。同時,人大附中經開學校還和企業合作開發衆多科技課程、建立實驗室,讓學生可以深度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發展史、感受企業的先進科技,讓學生真正感知“改變世界”的力量。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讓每個孩子近享優質教育)4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學生們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科技作品。受訪者供圖

今年8月,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人大附中經開學校金鵬梯隊學生向公衆展示了電影院智慧管理機器人、智慧教室管理機器人、多功能折疊尺、蔬菜水果自助稱重售賣機器人等14件科技作品。這已是該校第四次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舞台上展示學生的科技夢想。

“這些年,雖然也苦也累,但我覺得特别幸福。這種幸福來源于學校的變化、整個區域教育的變化。”王教凱認為,老百姓看到了孩子的變化、感受到了學校的發展,進而就會對整個區域的教育更有信心,“在經開區,家長們一說到‘人大附中經開學校’還是挺驕傲的。”

帶領人大附中經開學校團隊至今已有六年多,王教凱自認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人大附中”的金字招牌在經開區已經響當當。

按照《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經開區将結合亦莊新城城市十大功能組團布局,推進教育組團式布局、集團化發展,實現十大功能組團中每一個組團内部至少建成一所高水平學校,家門口都有好學校,讓每個孩子就近都能享受優質教育。

“一所真正的學校,其實就是一個溫情的校長,帶着一群有溫度的人,幹着一件溫暖的事。”在人大附中經開學校官方微信公衆号每條推送的末尾,都有這樣一句話。而今,已經在人開學校當了六年多“大家長”的王教凱依然在做溫暖的事,依然走在讓優質教育資源落地生花的幸福教育路上。

“加入人大附中集團是我來到這裡之後的第一個夢想,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現在這個夢想已經實現了,但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把學校打造成一所國際領先的學校。這個夢想我可能見證不了。但我相信,未來它一定會成為這樣的學校。”10月17日,深秋的北京陽光暖暖,在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會議室,王教凱堅定地說出這句話,嘴角的笑意漸漸綻開。

【同題問答】

新京報:未來,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推動教育發展?

王教凱: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政策上要落實好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社會尊師重教。二是深入推進五育并舉,确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促進教育優質均衡,辦好家門口的教育,高度重視基礎學科建設。四是教育、科技、人才齊推動,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五是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設更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關鍵。

新京報:展望未來五年,你認為教育領域将有哪些新變化?

王教凱:一是從導向到教育實踐,徹底從教書向育人轉變,在育人的根本——立德上下功夫,發展素質教育。二是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到教育、科技、人才聯合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三是從培養人才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轉變。四是學校更像學校,校園更文明、書香、創新、智慧、和諧,學校更安靜,成為一個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五是教師更優雅幸福,不再為了分數,為名次,為職稱,為榮譽焦慮,坦然但執着,溫暖又堅定,有尊嚴地幸福生活。六是學生是健康陽光、身心有力、德才兼備的,眸子裡閃爍着自信,内心充盈,充滿激情地擁抱未來。七是課堂是溫暖歡動的,不再隻是知識的海洋,而是生命的港灣。教學互動,協商對話,不僅是個人認知的交流,更是生命的交融。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