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大類資産配置?大類資産配置,指根據投資的目的和需要,将資金在不同 的資産類别中進行分配 根據 Brinson et al.(1986,1991) 針對美國共同基金的研究,基金随時間變化收益率的 90% 是由資産配置策略決定,周仕盈(2019)基于公募基金的業績歸因分析同樣得出資産配置重要性的結論大類資産配置對于長期成功投資相當重要,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最佳大類資産配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類資産配置,指根據投資的目的和需要,将資金在不同 的資産類别中進行分配。 根據 Brinson et al.(1986,1991) 針對美國共同基金的研究,基金随時間變化收益率的 90% 是由資産配置策略決定,周仕盈(2019)基于公募基金的業績歸因分析同樣得出資産配置重要性的結論。大類資産配置對于長期成功投資相當重要。
大類資産配置是資産配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許多學術研究都證明了資管收益差異的大部分都可由大類資産配置來解釋。良好的大類資産配置為銀行資管的風險控制和長期收益提供了基礎性保證,有助于銀行積極謀求産品、投資、經營模式、盈利模式的轉型,在這場群雄逐鹿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其在大類資産配置方面的研究,能夠根據客戶需求給出具體的大類資産配置策略,并随着經濟周期的變化動态調整。
1. 大類資産配置綜述從資産配置的演變來看,主要經曆過如下幾個階段。恒定混合策略階段,比較常見的有等權重和 60/40 股債混合,這類策略簡單直觀,通常隻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進行初始資産權重分配和定期再平衡即可。Markowitz(1952)的均值-方差模型及相關優化策略階段。均值-方差模型在數學上簡潔優雅,但在實踐運用中卻存在諸多問題。運用均值-方差模型需要對資産的預期收益率和協方差矩陣進行估計,但經驗研究表明,對于波動率的估計表現尚可,但收益率預期卻很難準确估計。在Markowitz 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礎上,基于一定準則劃分不同的周期,對不同周期給出不同的收益預測則形成了基于經濟周期的資産配置模型,比較出名的就是美林時鐘模型;而在其基礎上再納入主觀觀點,并以貝葉斯法則将其納入後驗的優化方法就是 B-L 模型。
下一個階段發生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業界對于風險和波動的關注大為提升,于是有了基于風險進行分配而不僅是資産類别進行分配的風險平價的思想、模型以及相關優化策略。這裡要提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橋水全天候策略,其内核就是風險平價的思想(Qian,2005)。此後,随着學界對于資産收益背後究竟是由什麼來驅動的研究不斷深入,因子配置與投資的思想逐漸流行。從國際資管行業發展動态看,目前正處于從資産配置向因子配置進化的過程中。
由于銀行營業網點衆多,且銀行理财客戶大多由原儲蓄客戶轉化而來,銀行理财業務在規模和渠道方面有着天然的優勢。銀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後,理财産品尤其是公募理财産品的銷售
門檻下降,具有一定普惠性質,更需要重視對于風險的管理。大類資産配置即是對于風險和收益進行衡量和匹配的重要方法論。此外,由于銀行理财的淨值型産品對于淨值波動管理的要求較高,使用大類資産配置的技術手段還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和平滑波動。權益類資産是大類資産類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類資産配置方法論的實際操作離不開對于權益市場投資的認知和經驗的積累。
2. 大類資産研究方向大類資産配置能力是資管行業的核心價值和長期競争力來源,大資管格局下商業銀行資管也應該加快大類資産配置能力建設。
第一,深化“固定收益 ”優勢,主動拓展投資能力邊界。固定收益市場是商業銀行資管資産配置的傳統優勢,也有利于商業銀行資管淨值化管理。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化驅動債券投資。從目前持有到期為主轉向交易型、策略型的投資模式,同時迎合非标轉标的趨勢,圍繞資産證券化等重點領域,打造标準債券市場的投資能力。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資管還需要不斷拓展投資能力的邊界,布局權益類資産、外彙資産、商品類資産和另類投資領域,逐步構建完善的投研體系,從而為客戶提供覆蓋所有資産類别的投資能力。
第二,提高FOF/MOM投資能力,優化委外投資體系。商業銀行資管在一些非常專業化的領域,因涉足較少等問題無法短期内構建有競争力的配置團隊。可以借助MOM、FOF業務模式,更好地将商業銀行資管資金資源優勢與基金、券商資管、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在二級市場方面進行專業性結合,建立高效的委外投資體系,從而快速實現短闆領域的布局和配置。實際上,我們看到以FOF/MOM 為代表的委外能力的建設需要打造兩大支柱:首先是宏觀和大類資産研究能力,這是進行委外投資體系建設的基礎;其次是需要建立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人甄選體系。包括管理人進入門檻設定、管理人員名單構建,委外投資決策流程、管理人業績表現持續跟蹤監控及定期名單更新等。
第三,實施風險前置投資管理,主動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受經濟和政策環境影響。商業銀行資管很難輕松獲得和過去一樣的投資回報,對利差形成了較大的壓力。能否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從風險角度索取回報獲得成長,将成為所有投資、所有資産配置、所有金融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管理風險、認知風險、對沖風險和交易風險将成為大類資産配置的核心邏輯。未來商業銀行資管大類資産配置管理要專注于風險溢價,而不再局限于被動地防風險、控風險,更要積極主動地去管理風險、經營風險。通過把資産類别分解為風險構成,更好地理解各資産類别之間的聯系,明确風險回報的來源,以進行風險前置的投資管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