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鏡知
八月,是被“集采”支配的一個月。仿制藥、胰島素、IVD、人工關節前仆後繼,今天來聊聊種植牙,這個既讓人意外、又不意外的高值耗材集采。
意外是因為口腔科市場化程度高,約六成的種植牙業務是由民營醫療機構完成,且種植牙本不在醫保覆蓋範圍内。不意外是因為國家醫保層面釋放的降價、調結構決心——有條件的要集采,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采。而且據《财健道》了解,牙科的高耗集采是更高層直接提出的要求。
8月24日,甯波市醫保局就《關于進一步明确醫保曆年賬戶支付種植牙項目的方案》公開征求意見,提出用醫保個人賬戶的曆年賬戶,支付目錄内的種植牙項目,支付标準是國産3000元,含材料費不超過1000元、醫療服務費2000元;進口3500元,含材料費不超過1500元、醫療服務費2000元。
此處的材料費,不隻是種植體,還包含基台、牙冠、修複附件、配套工具等。據國海證券的調研,口腔醫院采購種植體的進貨價:國産品牌約400元-600元,韓國品牌種植體約500元-800元,歐美約1600元-3000元。
家鴻口腔遞交創業闆的招股書中,披露了其代理瑞士品牌登士柏(Dentsply,全球排名前三的種植體)的均價,2020年種植體單價約1470元/個,基台約650元/個,通過積分、返利等廠商給予代理商的優惠,單價還可小幅降低。
種植體等耗材的“批發價”從400元-3000元不等,裝到消費者嘴裡後,終端價漲至6000-20000元,這中間10倍左右的空間,成為被抨擊的關鍵點。
但牙科果真是暴利嗎?從賬目清晰的民營口腔醫院來看,種植體等耗材的采購價并不高,通策醫療曾在8月23日的投資者調研交流會中表示:公司采購的最貴種植體就是3000元左右。那為什麼最終消費者支付的費用如此之高?
無論是主營民營口腔醫院的“牙茅”通策醫療,還是主打連鎖口腔診所的瑞爾齒科,超過一半的成本需用于支付牙醫、護士的薪酬。2020年,通策醫療的人力成本6.37億,占總成本超過55%;瑞爾齒科的雇員開支5.85億,比重也超過50%。
因此,這個行業最稀缺而值錢不是耗材,而是優秀的種植牙醫,一流牙醫可能需要10年沉澱。隻是在現階段,消費者為技術服務付費的習慣尚未完全建立,所以醫療機構将價格轉移體現到耗材實物上。
從耗材的選擇上,沉澱了優質牙醫的公立醫院、高端民營口腔機構,更偏好歐美系耗材。中低端民營機構,更偏好韓系耗材,走高性價比路線。韓國種植體品牌奧齒泰(Osstem)的終端價在6000元左右,2019年在國内市場份額已達到33%。
事實上,口腔機構競争激烈,名醫挖角戰、價格戰一直在進行。種植、正畸等高端修複,也都有了平價版服務,但還是有大量消費者選擇昂貴版。因為患者對醫療服務的結果預期往往很高,價格需求彈性較低,加上決策強依賴于醫生的推薦,難免出現“想種牙卻種不起”的情況。
▲ 圖說:價格較低的烤瓷橋和活動假牙,可替代種植牙療法
從本次甯波給出國産3000元、進口3500元的種植牙醫保支付标準來看,覆蓋國産及進口中低端産品的概率更高。如上所述,其實公立醫院偏好歐美系種植體,且定價整體略高于民營醫療機構,醫保集中采購耗材的談判價很重要,但能否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讓降價的高值耗材順利入院,才是關鍵。
不過,此次甯波嘗試用醫保個賬支付種植牙,個賬的留存仍是個人消費、最多是家庭共濟,這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種植牙需求猛然放量,給醫保帶來過大壓力。
醫保個人賬戶的籌資,與當地的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關。甯波市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9952元,全國排名第8位,高于廈門、珠海等城市。且甯波在醫療健康方面的創新一直走在前列,此番由其進行種植牙進醫保、集采的“先行先試”,也順利成章。
今年3月全國“兩會”時,全國人大代表、肥東縣總工會兼職副主席李小莉表示:群衆對“看牙貴、牙科暴利”的呼聲很高。如果種全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套房。建議将種植牙費用盡可能地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以滿足群衆對口腔健康的需求。此消息一度發酵至微博熱搜第二名。
事實上,此前多個城市讨論過相似問題。2020年11月,濟南市醫保局回複市政協 “擴大口腔醫療統籌報銷範圍”的建議,稱根據市醫保基金承受能力,“考慮我市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還是立足于為群衆提供基本疾病治療保障,解決群衆醫療負擔,将種植牙釘材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的條件尚不成熟。”
2020年濟南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6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32位,将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的條件尚且不成熟。那在更廣泛範圍内,将該自費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挑戰和壓力可見一斑。
截至今日(8月31日),甯波醫保方面仍在就“醫保曆年賬戶支付種植牙”征求意見,關于醫療機構使用未中選品牌産品的限制條件、中選産品如何帶量等尚未明确,可預見的是執行細則應不會過于激進。
(作者為《财經》研究員,實習生張羽岐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