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能成角兒的,必然在藝術上有使觀衆認可的地方,也許沒能使你認可,但他一定有其他觀衆認可。否則不可能成角兒
孟廣祿就是如此,有的人愛得不行,有的人恨得牙癢癢。隻要看到他的演唱視頻,必然評論“撒狗血”。(小聲說:可能也未必懂得撒狗血什麼意思,人雲亦雲,反正大夥都說呗)
撒狗血有錯兒嘛?
說“撒狗血”的無非是覺得他總是“卯着唱”,瞎賣力氣、一味讨好觀衆。可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娛樂的多樣化,孟廣祿、于魁智們的風格恰好适合了時代潮流,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您聽鄧掰掰沒個兩三年您真不一定聽得出哪兒好來,可我認識好幾個戲曲小白第一次聽孟廣祿的唱就被吸引住了,真想讓年輕人喜歡京劇,誰給你兩三年的時間啊?
孟廣祿強調:“演員要迎合觀衆的審美”。畢竟觀衆才是京劇的根基,得到了觀衆的認可才是好演員
京劇要多元化發展
過去老一輩在創造京劇輝煌的同時,也為京劇定下了諸多條條框框。使京劇變得越來越講究,規矩是越來越多,束縛也越來越多。也促使演員越來越缺乏創新精神,更甚者不懂得結合自身條件學習,隻是一味模仿,這是不對的
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劇評,還很多對四大名旦不滿的呢,特别是對反傳統的程荀,包括裘盛戎也常被時人稱為“妹妹花臉”“銅錘青衣”,但也恰恰是他們符合了時代的發展,推到了京劇的進步。
所以京劇不是模仿秀,京劇是角兒的藝術,角兒是要有個人魅力的,要與時俱進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