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風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

風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19:10:45

風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風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1

劉玉寶展示研發成果

人生是一個發光的過程,不一定燦如煙花,但至少能照亮前行的路。對于包頭稀土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劉玉寶來說,2009年至今,算得上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9月3日,星期六,包頭稀土研究院中試基地裡,機器聲轟鳴,在試驗現場,身穿藏藍色工作服的劉玉寶認真地查看試驗數據。“試驗過程中,如果發現試驗結果和我們的預期有偏差,就要及時調整和優化工藝參數。”劉玉寶說,隻有盯緊每一個試驗結果、每一個細節,才能确保研發取得好的效果,才能夠最終破繭成蝶。

劉玉寶今年39歲,赤峰人,2009年畢業于内蒙古工業大學。“農村人,不怕吃苦,能為稀土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格外自豪。” 劉玉寶說。

記得那是2010年春節剛過,劉玉寶和同事來到巴彥淖爾市黑柳子村的企業開展铌精礦選擇性還原半工業化試驗,本來這個試驗需要4個人倒班,但是當時研究院人員少,隻能由他和另一位同事兩個人硬扛。“那段時間想起來非常難忘,磨練了意志,收獲了堅韌、執着、果敢。”劉玉寶回憶道,困的時候,他們就穿着大棉襖和工人一起在操作室的地上睡。這段經曆讓他時至今日印象深刻。

做試驗的時候,正常下班時間在晚上9點以後,有時甚至到淩晨兩三點;做熔鹽電解制備稀土合金工業規模試驗的時候,條件有限,實驗過程都在高溫條件下進行,試驗後,身上的工作服像水洗了一樣……

面對科研道路上的種種艱辛,劉玉寶選擇了迎難而上。因為他堅信稀土産業大有可為,在這片沃土上可以幹一番事業!

作為稀土鋼先驅,早在20世紀60年代,包頭稀土研究院就開展了稀土在鋼中應用相關研究工作。随着稀土金屬分離、提純技術的不斷進步,加之國家對先進材料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以包鋼(集團)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科研單位又掀起了一波新的稀土鋼研究熱潮。

在此背景下,劉玉寶找到了将心中理想變為現實的途徑。他開始研究稀土在鋼中高效加入技術,同時在高品質稀土金屬、稀土中間合金制備技術研發及應用方面蓄力前行。他的團隊根據稀土元素化學性質活潑,易與氧、硫、氮等元素作用的特點,綜合考慮加入過程的各個因素,經過不斷嘗試,最終開發了适合稀土鋼工業生産用的新産品及其制備技術。2017年12月,在那個破曉的黎明,看着紅紅的鋼闆躍出地平線,同伴們勝利的歡呼聲依然回響在劉玉寶的耳畔。

作為包頭稀土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負責人,劉玉寶積極投身到中試生産現場,帶領團隊成員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優化等方式降低制造成本。

乘着科技創新的東風,包頭稀土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勇往直前,近5年,先後完成了20餘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涉及稀土熔鹽電解、稀土合金制備、高純稀土金屬制備、有價資源綜合利用等研究領域。

“目前,研究所結合對标工作,積極面向前沿、面向市場、面向現場、面向産業化開展科研工作。”劉玉寶解讀說,現在團隊聯合國内高校聯合研發的稀土低溫電解技術,一是減少了碳的排放,二是減少了能耗,這就是面向前沿的典型例子;面向市場,就是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靶向研究,為市場研制品質高、成本低的稀土金屬、稀土合金産品;面向現場,就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例如熔鹽電解現場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開展相關研究,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面向産業化,就是把産品和技術進行規模化應用,做成“活技術、活産品”。近3年來,與研究所合作的企業有近30家,它們分布在沈陽、北京、上海、河北、甯夏等地,通過合作為這些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超過50億元。

對标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對标産業的發展需求,對标行業的實際需求。劉玉寶堅信,從民用産品到軍事裝備,從船舶到航空航天,從信息化到智能化,一代代稀土人将引領着中國稀土産業不斷前行,用他們的智慧、心血與努力,助推中國稀土科技的高質量發展。 文·攝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網首席記者 劉曉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