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钗,在《紅樓夢》中與林黛玉同處一首判詞,作者在塑造這兩個時,雖容貌形體、性格處事相差甚遠,卻又各有千秋,至于才情,黛玉敏捷不凡,寶钗則渾厚博學,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
林黛玉被接來賈府住了幾年後,薛家随之而來,繼而刮起了“金玉良緣”之風,很明顯,薛家是直取寶玉這門親事而來。根據前八十回給出的線索,我們知道“金玉良緣”最終如願以償,薛寶钗和賈寶玉過上了一段“舉案齊眉”的日子。再後來,賈寶玉離家出走後,薛寶钗又成了“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複年年。”的閨中怨婦。那麼,再以後呢?
或許有人認為,薛寶钗就這麼孤獨到老了,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其實作者通過一個細節暗示了我們,那就是在寶钗的金鎖上,刻有一句話,“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那麼賈寶玉一旦離開她,她還能“芳齡永繼”嗎?明顯不會。
那麼薛寶钗會怎麼死的呢?在死前她又經曆了什麼?雖然在其紅樓夢曲和判詞沒有相關暗示,但在其他細節中,作者已埋下了伏筆。
衆所周知,林黛玉有很多影子,而這些影子大多影射她的人生軌迹甚至結局,如齡官、林紅玉影射黛玉勇于追求愛情,晴雯影射其心性高潔,最後死于流言蜚語。那麼寶钗呢?襲人是一個,其與薛寶钗同樣工于心計,性情沉穩。再有便是白金钏了。
白金钏和薛寶钗,是對偶性名字,白通薛(雪),金通寶,钏乃手飾,钗乃頭飾。而在金钏跳井前,說了一句話:“金簪子掉井裡頭,有你隻是有你的”,這裡金钏成為了掉井裡的金簪子,而金钗也是兩股簪子合成,所以,金钏是薛寶钗影子無疑。
而在金钏跳井後,薛寶钗用自己的衣服給她裹妝,事情巧合到吊詭,這意味着什麼呢?薛寶钗最終也墜井而亡。有沒有這個可能?非常有!
女子頭上的金钗,曆來常見于文人墨客作品之中,而大多時候,钗自多用于表示離别,如何遜《詠鏡》中曰:“寶钗如可間,金钿畏相逼”;周邦彥《秋蕊香》的:“寶钗落枕夢魂遠,簾影參差滿院”,可知作者亦有用钗字暗示寶钗婚姻不幸的。而除此之外,在許多的詩詞中,寶钗常常被用于感慨前塵往事,興衰際遇等等,在這些詩詞中,寶钗常常是沉埋井底,最後被打撈出來。譬如唐人張籍的《古钗歎》寫道:
寶钗墜井無顔色,百尺泥中今複得。
又有元人吳炳的《古钗歎》寫道:
何年美人寶钗失,深井沉泥污玓瓅。
這些詩詞除了用于感慨時移世易,滄海桑田,也還暗示了薛寶钗如這些老古董一般,被封建禮制的泥污掩蓋了原本色彩,成了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但是,薛寶钗為何會墜井呢?很有趣的,薛寶钗在金钏死後,安慰王夫人的一番話,就透露出了原因。其道: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他并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
為了減輕王夫人的罪惡感,薛寶钗編造金钏失足墜井的理由,然而前文我們說過,金钏是薛寶钗的影子,那麼會不會是将來寶钗墜井,恰好是這個理由呢?很巧,有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南北朝的詩人湯僧濟有一首詩《詠渫井得金钗詩》,詩中寫道: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插,照井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钗于此落,從來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這首詩中,講到一個倡家女在井邊對影自憐,最後不小心将寶钗滑落進了井底。這不是與薛寶钗杜撰金钏墜井的原因如出一轍嗎?更有意思的是,在這首詩中,在井邊自憐的女子是位“倡家女”,也就是風塵女子。這是否意味着薛寶钗後來成為風塵女子呢?細究起來,還真有可能。
在第一回中,寫到一首《好了歌》,其中有一句“擇膏粱,誰承望流落煙花巷!”,後面脂批:一段兒女死後無憑,生前空為籌劃計算,癡心不了。
擇膏粱,便是處心積慮想高攀豪門貴府,卻不知道,如此籌謀計劃,最終也逃不過流落煙花巷的悲慘結局。
那麼在《紅樓夢》中,哪個女子為了攀親處心積慮?又是哪個父母為了女兒能攀高親“籌謀計算”?很明顯,就是薛家一家人,那”金玉良緣“便是薛家為了擇賈府這“膏粱”籌謀計算的結果。隻可惜,原以為得償所願的薛家人不知道,最後賈府被抄,薛寶钗作為女眷,難逃其咎,由賈府最後“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衆兒女“風流雲散”來看,這罪名不小,薛寶钗這樣的年輕女眷會被如何處置?多是充為官妓。
如此,薛寶钗就成了湯僧濟詩中的“倡家女”,這位“倡家女”某日在井邊顧影自憐,卻不小心掉進了井裡,當年安慰王夫人的那句話,最終應在了她自己的身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