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的話】
說到王冕,學生以及考小學語文編制的各位一定背了他的《墨梅》。而今天呢我也将從“墨梅”說起。
至于《儒林外史》這本書作者吳敬梓的介紹和其他,我想等到我看完整本書以及寫完整本書的讀書筆記後再寫,因為那時候我對他的感受以及認識一定是最客觀、最深刻的,也能真的懂他。而不是我現在在開篇簡介中看到的那樣直白和浮于表面的認識。
一、關于《墨梅》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書,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今天推送的小學必背古詩詞正好有這一首詩,所以就先來說說《墨梅》這首詩。其實關于《墨梅》第一句還有另一個版本:吾家洗硯池邊樹。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書法很有名,他的《蘭亭集序》更是天下第一行書。而他家門前有一個洗硯池,常年練習書法用來洗筆墨的。
而生于元朝的王冕就認為:天下姓王的都是一家。因此他就作詩:吾家洗硯池邊樹。王羲之家的洗硯池就是我家的,因此有了“吾家”這一版本了。
當然了,這是一個傳說。因為年代久遠,更因為古代的文字保存很落後,很多古詩也是經過一代代的傳抄很多字都會有所改動。每一個版本流傳下來的字更是千奇百怪,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
我個人對王冕了解不多,沒有深刻去研究王冕其人,但是關于他的事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明史》,有他專門的記錄,我這裡就不多說了。
我主要是說說《墨梅》這首詩。
小時候讀詩除了覺得朗朗上口,并沒有其他的一些想法。但是等慢慢長大、有了一定閱曆、一定的年紀,才明白了很多詩詞裡面的所謂的“情感”。
就拿說這首《墨梅》裡的那顆染了墨色的梅花來說,生長在洗硯池邊,常年受到墨汁的侵染,所開的花朵都已經有了墨的顔色。
可是那又怎樣呢?這并不妨礙“她”繼續清香啊。因此作者在詩的後兩句寫到:“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詩人不僅僅是在自喻,更是在表達一種觀點,縱使這世道渾濁不堪,我自向天看,遺世獨立,不被所污,隻留下這一點點的清香充盈在這天地間。
當然,關于元朝,那是很久遠的事情了,我們後世的人就算再如何去評價,也是無法做到真正的客觀。
可是關于現在我們能真正的遺世獨立,真正的慎獨,真正留下一點點“清香”的人很少呀。所以詩人的情感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相隔了千年的現在都依然值得我們效仿、尊重并且堅持的。
二、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風流誤
《儒林外史》第一回便是<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隐括全文>這是我讀起來最不費腦力的開頭,因為第一回就是借助王冕的事迹直接表達了整本書的大意。簡而言之就是不用在文章裡面去猜:作者這麼寫的主旨是什麼?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作者這麼寫有什麼用意?
第一回的梗概是:王冕從小家境貧寒,讀不起書,給人家放牛,自學成才。後來元朝皇帝請他做官,他沒去,隐姓埋名,過起了隐居的生活。什麼功名利祿于他如浮雲,做官就是想不開,隐居深山老林,過自己的生活不好嗎?安度晚年不好麼?
而作者借着世人叫他一句“王參軍”而諷刺當時的社會,什麼蠅營狗苟都是當官的,為官不為人民,想為人民辦事的做不了官。
不得不說吳敬梓終其一生隻寫了這一本書,确實有點憋屈了。我想如果吳敬梓是那種類似李白的那種性子,這個書一定會被當時的執政者當做禁書給毀了,索性現在還能看到他,真是莫大的榮幸。
古人以做官為自己畢生的理想。
隋唐科舉開始,寒門可以出貴子應該是那時候所有人的夢想。但隻要有階級夢想就永遠不會那麼容易實現。
所以那時候的人們為了出人頭地,也不得不面對官閥們的歧視,他們被功名利祿所“蒙蔽”,費盡了心力,可能到頭來,連一個秀才都不一定考的上。
這麼一比較,現在的我們真的幸運得太多了,高校各種擴招,中職興起,高職提供各種專業,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
可是,古人的慘,可不是我們一兩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的。
其實可以設想一下,就是自己努力了很久,都沒有獲得那個想要的東西,你會不會很沮喪?努力了那麼久,把很多東西都放棄了,很多美好的東西都視而不見,本以為自己會成功,結果卻被現實無情的打臉時,才會清晰的察覺: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當然了,這隻是我搞笑的一種理解,但是古人的那種仕途不順,真的不是我等凡人能體會的。子曰: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孔老師都這樣說了,那些學子難道不懂嗎?
我想并不是他們不懂,而是他們太想為了所謂的“功名利祿”把眼前的東西通通抛下。所以他們才不幸福,他們的那個世道才會亂呀。
如果世道能清正廉潔、能讓有識之士為國盡忠,那麼那個世道就不會有那麼仕途不順的詩人、詞人,以及那樣的亂世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