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本周三我們推送了有關全學科閱讀的文章,介紹了全學科閱讀如何給學校帶來變化。其實閱讀對于家庭中親子關系的維系同樣重要。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兩點關于親子閱讀的建議——
親子閱讀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更是高質量陪伴的有效方式。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抽出時間來陪孩子讀書,但在讀書過程中,也産生了一些令人困擾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圍繞着親子閱讀的一些問題,跟大家分享兩點建議。
親子閱讀不要帶有太強的功利性
1. 不要把書籍當成治病良藥
在很多家長心中,繪本成了能夠治病的良藥。教養孩子的時候,一旦遇到問題,就會給孩子買繪本,好似孩子讀完繪本就會有所改變,其實這是不對的。
繪本隻是一種文學作品,它可能帶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它不是藥。如果父母帶着吃藥治病的功利之心去給孩子選書讀書,可能會破壞孩子讀書的興趣。
2. 不要拔苗助長
有一些家長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會特别要求孩子去認字,看到孩子隻喜歡看圖畫,不喜歡看文字,就會着急發火,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認字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過于刻意的要求會讓孩子原本就濃烈的興趣遭到破壞。
還有一些家長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便讓孩子去複述剛讀的故事,這反而增加了孩子閱讀的壓力,破壞了孩子閱讀的樂趣。
其實,正确的做法是多聽孩子講,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内心,并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一些表達的方法和技巧。陪孩子讀書,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聽一聽書中的故事,知道故事中的行為習慣和傳達的價值觀,就足夠了。
3. 讓孩子去選擇
孩童時期是人類思想比較稚嫩的階段,不同思想文化的熏陶,會使孩子形成不同的精神世界。因此,很多家長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去選擇自認為适合孩子閱讀的書籍,以求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思想,摒棄“壞”的思想,這也是功利性太強的表現。
讀書确實是通往世界美好的門票,我們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能夠打開進入精神世界的一扇又一扇窗戶,進而豐富我們的思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使我們的内心世界更加開闊。
但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和偏好,家長要做的是把控好閱讀的價值方向,支持孩子自己選擇要閱讀的書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享受讀書過程中的快樂,感受讀書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總之,想要孩子喜歡閱讀,就一定要讓他在閱讀當中感受到興趣和快樂,不能讓家長的功利心破壞孩子閱讀的興趣,否則會導緻孩子帶着壓力、痛苦、焦慮去讀書,失去閱讀的動力,對閱讀感到困難和厭煩。
親子閱讀要注重參與性和投入性
陪孩子讀書,不是簡單地機械地閱讀文字,而是要有感情地投入,要和書中的人物、情節去互動交感,讓孩子聽着家長的聲音沉浸在故事當中,孩子的情緒就會随着人物的情緒發生起伏和變化,同時也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意思了。
讀完一段故事後,家長可以跟孩子交流、探讨、回味故事内容,讓孩子能夠打開心靈世界,述說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孩子就會感到讀書是一件輕松的值得回味的事情。若是孩子對故事更加感興趣,或許還會要求家長再讀一遍呢。
有些孩子會打斷家長的讀書,問一些簡單的或者充滿想象力的問題,這是孩子投入故事情節中的一種方式。家長不要急于繼續閱讀,而是要和孩子一起讨論書中的人物、故事和情節,鼓勵并欣賞孩子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因為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絕佳時機,家長一定要積極參與并投入進去。
甚至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會反複地要求閱讀同一本書,這種現象在低齡兒童身上是非常常見的,也是非常正常的。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有一定的掌控力,現實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所以孩子通過固定地讀同一本書、聽同一個故事、感受同樣的情景,去體驗“駕馭”的感覺,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
同時,孩子通過反複地閱讀和聆聽,能夠特别熟練地将故事中的語言、事物、場景聯系在一起,并且能夠自主地去複述故事甚至表達一些閱讀感悟,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有些故事當中可能隐藏着孩子想要追尋的深層的情感,可能是愛,可能是勇氣,可能是親密的關系,而這些情感表達一次并不足夠,他需要反複地表達、反複地接受、反複地呈現,才會有更加深刻的感覺。同時,孩子重複體驗這些令他感到快樂的故事,也是在重複體驗跟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要陪孩子一起去體驗他所需要的那份情感,這樣才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加豐盛的精神營養,才能夠陪孩子更好地成長。
來源: 人民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