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6月,再次來到四川。
這一次,深入農村、文物保護單位、學校、企業等進行調研,對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四川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這在成都全市幹部群衆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堅決把領袖的深切關懷轉化為奮進力量,把領袖的殷殷囑托轉化為自覺行動,把領袖的戰略擘畫轉化為美好現實,在省委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踔厲奮發,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都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
“牢記囑托,早日實現世界第一的目标”
6月9日是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最值得紀念的一天”。他不僅見到了,與握手、交流,還激勵他們,“我很高興地看到年輕人撐起大梁。”“要有事業心、責任感、成就感。”
在四川,極米科技是個特别的存在——作為一家總部在成都、制造在宜賓的企業,成都極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專注于智能投影産品領域,是一家集設計、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高新科創企業。2021年1月,宜賓市極米光電有限公司開始投産,現有智能投影生産線7條、光機生産線10條,員工1400餘人。
“來到生産車間,我跟彙報,形态創新之後,産品供不應求,但我意識到底層技術的創新和生産工藝的創新,必須依托實體才能完成,否則就是無根之木。”鐘波說,早期極米生産都是代工,但這樣也存在問題:既怕創新技術洩密,又怕生産被卡脖子。
“所以我們一定要建自己的生産基地!”鐘波表示,克服重重困難,極米科技在宜賓建成了280畝、25萬平米的極米智能光電産業園。
2018年,考察四川時,勉勵企業搶抓機遇,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争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諄諄囑托,言猶在耳。
鐘波表示,中國是制造大國,但是還需要更多的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才能支撐起制造強國。過去八年,極米依靠産品形态創新,從無到有開創了家用智能投影品類,“我們還将繼續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研發上追求極緻,研發很多領先行業的自主研發技術,牢記囑托 ,早日實現世界第一的目标。”
成都市生态環境局局長張軍:
加快推動制定成都市的長江上遊重點流域保護修複等方案
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态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在考察中,指出,四川地處長江上遊,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遊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遊生态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成都地處長江上遊,市域内包括錦江在内的江河,最終都彙入長江上遊水質達标與否,直接關系着長江流域的清與濁。”對此,成都市生态環境局局長張軍感觸頗深,在他看來,過去幾年是成都生态文明建設成效最為突出的曆史時期,特别是自2018來川視察期間首提“公園城市”後,全市上下牢記殷殷囑托,堅決扛起先行示範的使命擔當,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所想、所盼、所急,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逐步兌現了“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曆史承諾。
張軍用一組數據來佐證: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2016年的214天增加到2021年的299天,地表水水質總體由輕度污染改善為優,黃龍溪斷面水質穩定達到III類。2018年4月和2020年11月,在兩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對成都市強化頂層設計抓生态文明建設,特别是錦江水生态治理的舉措和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今年,成都水生态環境保護将進入新階段。“接下來,我們将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築牢長江上遊生态屏障。”張軍透露,堅持幹支流協同治理,成都以入河排污口整治為重要抓手,對幹流入河排口實施視頻智能監控,精準管控,持續鞏固提升錦江治理成效,讓“濯錦之江”更具生機活力。同時,推進岷江、沱江流域水環境協同治理及水污染防治聯動,聯動整治重點跨界河道,加快推動制定成都市的長江上遊重點流域保護修複、黑臭水體治理等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成都
四川綠丹至誠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旭:
“充滿信心,一定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四川,走進試驗田,察看水稻長勢。他指出,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态農業、高效農業。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這讓四川綠丹至誠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旭備受鼓舞,作為從業者,他連用幾個“很振奮”來表達心情。“很振奮,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相信通過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該公司是成都一家農業企業,主營業務包括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油菜、小麥等農作物新品種及農業新技術研發、生産及推廣。其中,該公司與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宜賓市農科院聯合研發的水稻品種宜香優2115連續多年蟬聯長江上遊稻區種植面積第一。
“該品種已連續三年不能完全滿足種植戶的需求,為保障今年的種子供應,我們将制種計劃調高了30%。”王旭表示,據農業農村部種業大數據平台,在長江上遊稻區包括雲貴川渝以及陝西南部,去年的種植面積為250萬畝。
雖然手握“王牌”,但該公司并未停下前進的腳步。今年該公司又有150餘個新品種正在四川省4個試驗示範基地進行田間展示。王旭表示,正在進行展示的新品種研發時間最短的也在7、8年左右,長的在10年以上,是一項需要“久久為功”的工作,如今備受鼓舞,“川内很多科研院所及高校都在做基礎研發,我們主要是做應用,确保好的品種能夠更好地進行推廣。”
成都市蒲江縣明月鄉村旅遊合作社經理雙麗:
“讓村民們過上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
“的重要指示堅定了我們将繼續不遺餘力立足鄉村,帶領鄉親們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成都市蒲江縣明月鄉村旅遊合作社經理雙麗幹勁十足,這些天來,她一直在為明月村的特色農産品拓展新的銷售平台和渠道。
其實,多年以來明月村一直是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典型村。以陶瓷為特色,明月村牢牢抓住了鄉村文化與鄉村旅遊發展的契機,不僅村民富了起來,年輕人、有志青年,也紛紛來到成為新村民,開拓新舞台。曾經“北漂”的雙麗就是來到明月村幹事業的新村民。她告訴記者,在鄉村旅遊已經大放異彩的基礎上,如今明月村還在立足特色農産品推動産業發展。
“比如明月村特色的農産品雷竹筍,我們如今對其深加工,開發出特色筍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雙麗說,曾經明月村在農産品銷售方面比較薄弱,如今找準特色之後,一方面深度開發特色産品,另一方面也積極尋找有幹事熱情的年輕人,同時讓村民們廣泛參與。如此一來,筍丁的銷售平台越來越多,銷量也日益攀升。
“現如今我們幹勁兒更足了,”雙麗說,在深入學習此次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之後,村幹部、村民們熱血沸騰,“一定要拼出更紅火的日子,讓村裡的産業發展,居住品質都更上一層樓!”
“不僅要更上一層樓,我們還要讓村民們過上城裡人也羨慕的鄉村生活!”成都市蒲江縣兩河村黨委書記姚慶英激動地說,去年,兩河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了37000元。因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技術,村裡的特色柑橘、特色草莓和猕猴桃産量連年攀升,村裡産、銷一體,還發展了自己的物流,創建了自己的品牌。
“鄉親們不僅不愁吃穿住用行,而且我們還在不斷提升村民們的生活品質,讓環境更優,讓民生無憂。”姚慶英說,村幹部、村民們學習了此次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之後,信心倍增,“一定要走出我們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明月村村民正在茶園采茶
“成都工匠”魯萌:
“讓以殘卷獲新生,護文脈之書香為己任”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這段話,讓“成都工匠”、四川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檔案修裱專家魯萌深有感觸。
她表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記憶和曆史沉澱,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在這裡,自然、人文與社會風俗多種景觀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獨厚、品位極高的天府之國。“傳承古籍修複技藝将創新與匠心兼容并蓄,作為一名文物修複師将繼續讓以殘卷獲新生,護文脈之書香為己任。”
魯萌注意到,近年來人們更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尤其對文物修複,公衆的關注越來越濃烈。
“以前我們談論文物修複的時候,大家都不怎麼在意,但是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家長帶着小朋友來體驗文物修複技藝,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要從事這一份職業。”她說,最近,四川西部文獻修複中心一位年輕工匠就曾和魯萌分享過,當書葉的每一個洞空被她“拯救”後,她會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治愈感,正是這股熱愛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堅持了下來。
魯萌表示,四川西部文獻修複中心一直以“搶救更多古籍”為目标,注重人才的培養,内部人員會定期培訓,外部招聘也努力吸引更多年輕人。作為國家級古籍修複技藝傳習中心之一,四川西部文獻修複中心傳習所還會邀請國内知名“工匠”開展講座分享;也曾開設過雕版印刷、造紙、傳拓等研學課程。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李彥琴 林聰 王垚 實習生 胥婷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