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把《紅樓》分成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
前八十回一般都默認為曹雪芹的親愛作。
而後四十回,認為是續寫的大結局。
認真研讀紅樓,我們會發現,在七十六回時,字裡行間,賈母的那種悲傷感不言而喻。
七十六回寫紅樓的最後一個中秋。
也是全書最後一次大聚餐。
賈母一再的不願回房。她在宴席上發現,王熙鳳,李纨生病了缺席,薛寶钗與薛姨媽她們都在自己的院子裡團圓。
她老人家意識到,自己已過八十大壽。
人生還不定有幾個中秋之夜了。
她在歡樂中體會悲涼,在團聚中接受分離。
她讓邢夫人回去跟丈夫團聚,她讓孫女們回房。
獨獨自己還要再坐會兒。
隻有探春陪伴着她,這個對家族放不下,也許以後也隻有這個孫女能牽挂家族。
紅樓中,最害怕“散了”的不是賈母,是賈寶玉。
賈母是睿智的。
她明白沒有不散的宴席。
她明白經曆過三四代繁華的賈家,終有曲盡人散的時刻。
不是她可以左右的。
所以這一夜,她把她人生的精彩都拿了出來。
讓人遠遠的隻拿笛箫慢慢吹來。
是慢慢吹,讓吹箫人吃好了再吹。
隻有心裡不再慌的人,才能慢下來。
這是藝術,是熏陶,是一個大家閨秀幾輩人培養出來的。
賈家的後代再也不會繼續的生活。
賈母也把自己的一生定格在了這一夜。
而最會傷悲的林黛玉,确實對生死看的最開的一位。
這一夜,她與史湘雲在凹晶館連句。
紅樓罪精彩的詩句也在這裡誕生。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也許就是林黛玉自己的人生結局。
易中天先生就說黛玉是沉塘而仙逝的。
一部紅樓,讓後人回味百生。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