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現在的僧人為什麼不受戒了

現在的僧人為什麼不受戒了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9-04 22:18:02

現在的僧人為什麼不受戒了?我們都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葷腥、不能喝酒,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現在的僧人為什麼不受戒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在的僧人為什麼不受戒了(僧人能不能吃雞蛋)1

現在的僧人為什麼不受戒了

我們都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葷腥、不能喝酒。

實際上,“葷”這個詞無論是在戒律原文裡,還是在中文裡,指的都不是肉,而是味道濃烈的蔬菜。中文裡,“腥”這個詞指的才是肉。

佛教中的“葷”大緻包括蒜、蔥、韭菜等,是怕味道影響修行的環境。

那麼很多人會問,那雞蛋呢?

我們知道,雞蛋是母雞的卵細胞。母雞不需要受精,也可以定時排出卵細胞,也就是下蛋。今天養殖場裡的雞,大都是未受精的雞蛋。從科學的角度講,未受精蛋是不可能長成小雞的。從十二因緣的角度講,不受精也就沒有“識”進入到受精卵的過程,也不算是有生命。

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中說過,養殖的雞蛋因為沒有生命,所以吃了不算犯戒。但雞蛋也不屬于植物,而且還有腥味,所以為了更好的保持吃素的習慣,最好别吃。

那麼牛奶、蜂蜜這些産自于動物的食品呢?

印度佛教是可以吃奶制品的。傳說釋迦牟尼在結束苦修後,就是喝奶恢複的體力。

一般的看法是,吃蜂蜜和奶制品本身不算殺生。但要看生産過程中有沒有殺生,是不是虐待動物。比如蜂蜜的生産過程中可能會殺生,所以蜂蜜不應該吃。而現在的牛奶,是專業奶牛生産,并不是從小牛嘴裡奪走的,不會因為喝牛奶餓死小牛,就沒有問題。

蛋糕、面包等食品,大多會添加雞蛋、牛奶、蜂蜜等成分。該不該吃佛學界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最好不吃,也不要用來供奉神佛。

中藥中有一些來自于動物的藥材,因為已經儲存了很久,類似于“三淨肉”。而且吃藥不是為了享受,是為了治病。因此隻要吃的時候把其當成藥而不是肉食,那是可以吃的。

還一個要注意的是,對于出家的僧人來說,并不是不吃肉就可以了。因為食欲也屬于人的一種欲望,對修行也是一種阻礙,所以吃飯還不能吃美食,不能享受其中的味道。

佛教又把食物稱為“療饑藥”、“藥石”,就是說,我們并不想滿足自己的食欲,但是饑餓讓人乏力,如同生病一樣,沒辦法,我們就得像吃藥一樣,不得不吃食物。但藥還是少吃為好,更不能樂在其中了。

所以嚴格來說,那些追求味道的精緻素食,已經偏離了佛門的宗旨。用“素雞”、“素鴨”一類讓人聯想到肉食的名字,就更不應該了。不過,這種素齋廚房或許不是僧人經營,隻是外賣給俗客,那應該是可以的了。

佛教的戒律并不是不近人情的。

相對大乘,小乘戒律比較嚴格,但《四分律》也說:“若比丘得好美食——乳酪、魚、肉,若比丘,如此美食,無病自為己索者,波逸提。”言下之意,若是生病的比丘,也是可以吃美食的。

還有一個過午不食的問題。

前面說過,印度佛教原本有出家人過午不食的規定。這個規定的最初目的,是和印度佛教徒的生活方式有關。印度佛教隻能以乞讨為生,化緣是個很花時間的行為,所以限制為一天一次,另外佛教還有一個說法。說早晨是天人進食的時間,中午是佛陀進食的時間,下午是畜生進食的時間,晚上是餓鬼進食的時間。出家人要效仿佛陀,所以隻在中午吃飯。

中國的佛教僧團因為需要勞動耕作,下午不吃飯體力跟不上,所以後來允許參加勞動的僧衆吃晚飯。不過晚飯不能在齋堂吃,要拿到自己的房間去吃,表示這隻是對勞動僧衆的特殊照顧。

因為有這個原因,所以有的人認為,用食物供奉佛,最好也在上午。

大家都知道,佛教禁止飲酒。這其中的原因,倒不是飲酒本身有什麼危害,而是人喝醉了會肆意妄行,可能會犯下其他大罪。喝酒上瘾後也會産生不必要的欲望。相比殺生之類的大罪,飲酒戒是比較輕的一款。比如做菜的時候放了料酒,那樣的菜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能把酒當飲料喝。

禁酒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修行者失控,那麼當然,佛教也禁止吸毒。

抽煙不會讓人失控,佛教也沒有明确禁止抽煙的規定。但是抽煙是一種生理上的享受,就像不應當享受美食一樣,很多佛教人士是不主張吸煙的。

以上都是根本的居士五戒裡的戒律,出家人當然要都遵守了。而關于出家人,還有一些更加嚴格的戒律。

佛教不鼓勵食用美食的出發點,是盡量減少修行者的欲望,以便更好的修行。那麼推而廣之,一切欲望上的享樂,都是應該禁止的。

出家戒中有一條叫“不坐卧高廣大床”。“床”在古代不僅指床,還包括凳子椅子。實際上,過于舒服、裝飾華麗的坐具卧具都屬此列。這條戒律是為了避免舒适安逸。

按照這個規定,現代人用的床墊、沙發恐怕都是犯戒的。推而廣之,坐飛機頭等艙,坐軟卧,坐豪華小轎車,住星級賓館,恐怕都是不合适的。

還有一條“不視聽歌舞”。這條也很好理解,因為世俗歌舞的目的是讓人享樂,甚至會勾起人的欲望,當然不利于修行。但是,佛教歌曲不包括在内。佛教歌曲稱為“呗”,《十誦律》卷三十七:“呗有五利益: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疲勞,聲音不壞,語言易解。”說“呗”有五種好處。

後來“呗”傳到漢地,又被改造成了有漢族特色的樂曲,在曆史中不斷的創作、流傳。《法華經》說:“或以歡喜心,歌呗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傳統佛教戒律中對男女接觸的規定非常嚴格,比丘連看到女性都要盡量避免(漢地僧團因為免不了要進入民宅,要接待女香客,所以遵守不那麼嚴格)。主要是因為佛教認為性欲是最難禁止的欲望,盡量避免比丘和女性接觸,是為了有利于修行。

從佛理上說,禁止娛樂是個原則大方向,具體去做是靠自覺。如果想虔誠修行,自然會覺得電視裡,電影裡的種種娛樂是對自己的幹擾,就會主動拒絕這些娛樂了。

反過來,如果把持戒修行當成了和佛祖的一種交易,覺得“隻要我忍受住了種種戒律,我就能受到好報”,那麼就會總覺得戒律是在處處和自己作對。總希望去摳戒律的字眼,去考證戒律的出處,從戒律中鑽個空子,以便自己能更舒服的完成戒律的規定,還能享受到持戒的“好報”。

這就好比醫生建議想減肥的人不要吃糖。人家醫生是好意,原則也說得很清楚了。可有的人一面想減肥,一面又想鑽空子,去摳醫生的字眼:巧克力不算糖吧?餅幹不算糖吧?吃少點也沒關系吧?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反正減不減肥是你自己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