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吧,用經濟學的思維談教育。)
作者:毛志傑
開學在即,很多學生就要離開父母的羽翼參與到住校的集體生活中。按照慣例,一般由學校安排宿舍甚至是上下鋪具體位置,學生照做就是了。這真的是最合适的分配方法嗎?
有過住校經曆的網友也提出另外一個願望,即“自由結合”的方式選擇室友。
那麼,“學校安排”還是“自由結合”哪個更合适?我們不妨從經濟規律方面做下推論和分析。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經濟規律也符合自然及科學的發展規律,并不是僅僅在經濟方面起作用。其實,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問題也都可以用經濟概念來思考和解釋,當然也包括教育領域。這也是之所以我選擇用經濟學分析教育話題的原因。
那麼,如果将自由市場中“無形的手”這一概念具體運用到“住校安排的選擇”問題分析上,那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自由結合”的住校方式或許就是最恰當、最貼近人性的方式。
想想也是,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是很微妙的,誰和誰對脾氣,隻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老師或學校領導不會知道的。
或許也有人會提出這樣那樣的理由來反對“自由結合”的住校方式,比如:容易混亂,不好管理等等。其實,堅持“學校統一安排住校”方式的最大的理由或借口就是“不好管理”。
但是,這個理由會掩蓋了很多人性溝通中的自然需求,真的讓不對脾氣的人在一間宿舍住三、四年,真的是一種煎熬,或許還會激發不必要的矛盾。
其實,我們甚至還可以将“自由選擇”住校的範圍擴大些,不僅僅限于同一班級,甚至可以擴大到同一年級或着不同年級,讓同學自由組合(當然隻限于同性之間)。這樣做的好處就類似于我們經濟學上将市場範圍擴大的效應,更有利于更多的同學找到興趣相投的室友。當然,也和經濟學中需要政府引導的道理一樣,學校制定好規則做好引導工作也就可以了。
如果還有人無法接收這種形式,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将學生宿舍看做“租房”形式,學生在外租房不也是“自由混搭”嗎?也沒說必須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級。在校内用“自由結合”的方式還多了學校的“小管理”,也會更有效率、更加人性化。
您說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