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7:06:03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王維《山居秋暝》的意境美

作者:洞若(鄢文龍)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1

也許,你第一次接觸王維,是因為他的《鹿柴》。

也許,你真正進一步了解王維,是因為他的《山居秋暝》。

也許,你更喜歡詩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也許,你更欣賞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也許,你更注重詩中的結句“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2

我卻被詩中的雙關而留步;

我卻因詩中的倒裝而思考;

我更喜歡詩中所呈現的天真大雅,色韻清絕,雅淡中透出緻趣。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3

那月從松間照來,好生嫉妒;

那泉由石上流出,特别陶醉;

那浣女、漁舟的晚秋情景,尤其是一“歸”字,一“下”字,句眼大妙,“喧”“動”二字屬之“竹”“蓮”,更奇特入神。

在他的筆下,随意揮寫,便得大自在。不欲仕宦之意,盡在山居秋暝。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4

那種山村秋夜,清新明爽,潔靜純美,簡直就是他心中的人間桃源。

靜默的空山,清新,清明,清澈,好一個安靜而一塵不染的潔淨空間。自然,他的心境也因此而空靜清明。而這一切,都因松、泉、石,生機勃勃,勃勃,生機。

空山的秋暝,這般熱鬧,卻以動顯靜,和平而恬靜,恬靜中充滿一片生機。

透過“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們感覺到的是一種音樂之美。

你會發現:上句的音節由斂到放,與月色照射的景況相切;下句的音節由碎而圓,和泉流石上的景色相合。其詩之音節優美,正見其音樂修養之獨臻。

他觀察自然的藝術本領,匠心獨運,總是能巧妙地捕捉到适于表現其生活情調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

眼前的這一首,便把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裡的笑聲,小漁船緩緩地穿過荷花的動态,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這種感受,像一隻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又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

雖寫景卻不粘着于實相,而從光影、聲響與詩人的感覺印象着以淡墨,雖畫筆不能到,境界卻空明澄澈。

那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是他高潔情懷的寫照。翠竹青蓮之中勤勞善良的人們,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正映射出他渴望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

他在以自然之美,表現出人格之美,從而呈現出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5

我們一直流連于這樣兩個聯句,實在是欲罷不能: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寫靜,一句寫動,動中有靜,靜中顯動;一句有光,一句有聲,照亮心扉,蕩入心底;一為所見,一為所聞,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互相映襯,自然融合,挂在心間。

比起魏文帝曹丕的“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雖俱自然妙境,但王維的色彩層次更見豐富。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表現的是人的活動,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人物完全融化在山水景物之中。“竹喧”“蓮動”,突出視覺與聽覺上的刹那感,流動着語言的張力與層次。

品讀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那幽靜清新的境界,隻覺晚來秋山,毫無纖塵,确是世外。

陶醉在“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那歡樂優美的瞬間,隻感到農家生活,情趣盎然,換了人間。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6

正午的時光,不期而至,我依然陶醉在石上的清泉一流而過,沁人心脾。

傍晚的時分,我十分期待,我隻想在明月山一享“明月松間照”的詩意與遠方。

尋覓一種禅悅,一種蟬蛻塵埃之外的禅悅。

2022.8.12于明月山下天沐溫泉谷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7

作者介紹: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的是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8

洞若,原名鄢文龍。教授,作家,學者,江西省高考語文命題人。曾任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複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

中國思辨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修辭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理事,中國模糊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委員會常務理事。

出版散文集《月在波心》《月點波心》、傳記《周德清評傳》《晚唐巨擘鄭鹧鸪》《姚勉評傳》、文學評論《颠覆與超越——史鐵生文學作品的修辭化生存》等著作18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