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觀書有感其二表達的道理

觀書有感其二表達的道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2 20:23:47

觀書有感其二表達的道理(觀書有感其一賞析)1

【作者介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孝亭先生。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朱熹的詩歌,寓哲理于形象,不遵循前人格式,獨具創新。

【創作背景】

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寫“書樓”,并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兩首《觀書有感》。

【字詞解釋】

鑒:鏡子。

徘徊:來回移動。

為:因為。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

那(nǎ)得:怎麼會。那:怎麼。

清:清澈。

如許:如此,這樣。

為:因為。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隻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

【原文翻譯】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在面前展開,

天上的光彩、浮雲的影子在水面上一起徘徊。

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透明?

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送來活水。

【實戰演練】

1.這首詩中的“源頭活水”比喻什麼?

答:“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隻有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

2.這首詩說明了什麼道理?

答:這首詩告訴我們:人要想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着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