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臉,一般指的就是在遊戲裡,對角色形象進行自定義調節。
比如調個眼睛大小,鼻子位置、身高體型啥的。
玩家們通常都是一周目捏個美型老婆,然後二周目重開存檔放飛自我。如果遊戲允許,恨不得把眉毛捏到褲裆裡去。
不太懂你們這些美型獵人.jpg ▼
然而有個不成文的小規律,那就是——
一款「可以自定義角色形象」的新遊戲要是火了,捏臉通常都會第一時間出圈。
拿近期火熱的《 艾爾登法環 》來說吧,雖然捏臉系統是宮崎英俊的一貫操作,但法環的捏臉自由度也再創新高。
以至于,玩家們又開始瘋狂整活了。比如,在遊戲裡捏出個魯迅,或是光頭強。
我家門口有兩棵樹,一棵是黃金樹,另一棵也是黃金樹 ▼
至于上一個捏臉出圈的單機遊戲,則更是位重量級——《 賽博朋克 2077 》。
玩家除了可以控制各種面部細節外,還能調節“ 小兄弟 ”的尺寸。
也因此讓民風淳樸的夜之城裡,誕生了無數大雕萌妹,徘徊于大鳥轉轉酒吧門口。
就不放圖了 ▼
相比于注重單機體驗的遊戲,網遊捏臉則更能展現玩家個性。
在《 永劫無間 》裡,你的角色可以在照面之前就給對手造成精神打擊,自 ♂ 由度可謂又上了一個台階。
捏臉系統的樂趣和創作空間之大,有時候甚至能超越遊戲本身。
比如在一款手遊裡,小發見識到了開發組那非碳基生物的審美奇迹。
捏出這些個玩意,估計楚人( 起于戰國時代的山海經民間作者們 )的棺材闆都要按不住了。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順應時代下,居然還誕生了「捏臉師」這個職業。
微博上曾有個讓人摸不着頭腦,卻又讓人心生羨慕的話題 # 99 年女生靠捏頭像月入 4 萬。
這與虛拟社交軟件的火爆、元宇宙話題的讨論度脫不開關系。
但更多地,是大夥對自定義形象的在乎,已經到了願意掏腰包付費的程度了。
所以,捏臉系統到底是誰搞出來的呢?真是個人才。
而要追溯這個淵源,也是一件麻煩事,因為捏臉這玩意,并沒有詳細的記載資料,也沒人閑到去研究捏臉的曆史。
不過根據知乎答主 Cryexe 和國外論壇網友 musubitime 的觀點來看,他們都一緻覺得——
捏臉鼻祖,應該是發行于 2000 年的《 模拟人生 1 》。
因為在《 模拟人生 1 》裡,不僅能選擇人物性别,還可以選擇不同身材、臉部、衣着等。
各種外形貼圖排列組合,幾乎能做到讓每個玩家的角色形象都不一樣。
說,是不是你的童年 ▼
此外,也有一些網友表示,第一個能稱得上捏臉的遊戲,還得是——
2005 年由完美世界推出的同名網遊《 完美世界 》。
其角色自定義的自由度之高,以至于你可以弄出一個“ 網紅小胖 ”或是“ 港台當紅小花張柏芝 ”。
當時新浪遊戲的編輯,
文筆也很有年代感 ▼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小發在這個問題上較了勁,一番搜索,最後還真讓我找出點意想不到的冷知識。
接着,咱們就來捋一捋。
首先,若想搞清楚捏臉的曆史,得把範圍擴大,落到「角色自定義」這個大概念上。
據小發了解,第一款可以自定義角色屬性的遊戲是《 龍與地下城 》,簡稱 D&D,也是跑團和現代 RPG 的祖師爺。
早在 1974 年,這遊戲就以桌遊的面貌問世。
在 D&D 最早的設定裡,玩家就要根據遊戲規則,自定義初始人物的力量、體質、敏捷、智力等數值。
并用 20 面或 8 面的骰子,來決定遊戲進行後的判定,如攻擊是否命中、輸出了多少傷害等。
這些現在看起來老掉牙的基礎設定,當年可是個讓歐美宅男們瘋狂的新鮮玩意兒。
既硬核,又讓每次遊戲過程不可預測,甚至還需要一定的數學底子,一下就吸引了百萬人入坑。直到現在,全世界依然有着龐大的粉絲基數。
雖然這和捏臉之間的跨度有點大,還是個桌遊。
但毋庸置疑,就是 D&D 的成功,為玩家開創了「自定義角色」概念的先河。
然後,時間便來到了 1990 年左右。
那幾年因為 D&D 的火爆,為遊戲開發帶來了不少新思路,尤其是角色扮演類型遊戲發展迅猛,《 勇者鬥惡龍 》、《 最終幻想 》等名作陸續登場,堪稱 RPG 的黃金年代。
這其中,還包括了那個至今都沒有第六代的——《 上古卷軸 》,玩家俗稱老滾。
而在《 上古卷軸 1 》裡,玩家就可以自定義角色形象了。
不過也僅限于換換發型和塗裝▼
自定義形象這招還真挺管用,那個年代的玩家都感覺挺新奇。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啟發,沒過多久,老大哥任天堂就站出來了。
根據 IGN 在 1997 年發布的一篇文章來看,任天堂即将推出一款非常令人吃驚的軟件,什麼 PhotoShop、3D Studio 你們可要小心了。
因為這個軟件,可以讓你扮演弗蘭肯斯坦( 小說科學怪人裡的主角 )!通過簡單的 3D 圖形界面,就可以構建一個角色形象,包括身高、體型、臉型、服飾等!
小發一聽,我去,這不就是捏臉麼?
谷歌機翻 ▼
而這個軟件,也比《 模拟人生 1 》早了一步發布,并在 1999 年 12 月正式與玩家見面,名字就叫——
《 Mario Artist : Talent Studio 》。
之所以沒叫它遊戲,因為這就是一個 N64 上的繪畫程序。
這款 23 年前的軟件裡,才是真正第一次讓玩家體驗到了捏臉系統。
眼鏡、鼻子、發型、身材、服裝的自定義一應俱全。
雖然有些粗糙,不像如今能調整參數,但可選的素材庫也屬實不少。
果然論創意這一塊,還得是任天堂啊,不得不感歎一句世界主宰。。。
而這個軟件,其實也正是我們熟悉的 Mii 角色的前身。
多少人在 NS 上捏臉捏得不亦樂乎?現在知道是怎麼來的了吧~
到了今天,捏臉系統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自定義角色也成了玩法環節的一部分,要麼能增加代入感,要麼能給大家帶來樂子。
為了把角色捏得好看,瘋狂上網抄作業的傳統,也一直保留至今。
所以,有沒有哪款遊戲的捏臉,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呢?
不如在留言區分享一波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