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的靈魂卻萬裡挑一。
提到王羲之,大家都會想起他“書聖”的稱号,想起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想起他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的書法成就。
我們若是對一個古人感興趣,想去了解他,有兩個渠道,一是史書記載,二是後人編纂。史書穿梭千年,留下的是隻言片語,後人編纂,雖是旁觀者,但也難免添加主觀色彩。
王羲之
不過不論哪個渠道,是真是假,王羲之總是給人一種飄逸灑脫、溫文儒雅的世外高人感覺,又或是整日之乎者也,一心向學的“學霸”形象,畢竟人家是“書聖”嘛。
不過抛開他“書聖”的身份,仔細去揣摩的他的事例,不難發現他為人挺有意思的,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逗比”,放到現在說不定能夠成為一個“段子手”。
1.我們先來看一下王羲之小時候因為讀書專注而吃墨的故事,這一事例也為廣發家長教育孩子提供了新素材。
一日王羲之在書房練字,練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他家丫鬟為他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包子,再三囑咐王羲之要吃飯,王羲之跟着應和了一下。
之後王夫人和丫鬟來到書房,看到王羲之正拿着包子蘸着墨汁往嘴裡送,滿嘴烏黑,滑稽至極。
王羲之 吃墨 故事
有時候,人一旦專注起來,或許會鬧出很多趣事,不僅在學習上,生活中也是。
上學期間,我有一個很有趣的朋友,一日我們在餐廳吃飯,在餐廳用完餐後是需要把餐盤放回收納處的。
我這個朋友當時正在論述一件事情,講的眉飛色舞,吃完飯一邊走一邊說,也忘了放餐盤,端着餐盤走到了樓下超市,周圍人見人笑。而後我們也猛然意識到了問題,直接笑得直不起腰。
覺得王羲之記載“吃墨”一事僅是想做個笑談,想用他“逗比”的本性去博後人一笑,并未想着教育後人。呆闆無趣之人才不會有如此行徑,就算有也隻是一笑而過,并不會有意記載下來。
2.
王羲之的老婆是當朝太尉郗鑒的千金,王家雖然鼎盛,但是王羲之的父親卻英年早逝,所以王羲之在王家諸多子弟中并不得寵。
太尉大人想在王家子弟中選取一個做女婿,王家子弟得到消息後都精心打扮自己,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逆襲”機會呀,于是都奮力表現自己。
陣容堪比皇帝選秀,十八般武藝皆想顯擺一番。
可是唯獨王羲之特立獨行,不知道他是咋想的,既不打扮也不前往梳洗,甚至不參加“選秀”,那他在幹嘛?讀書,還是躺下床上讀書,躺就躺吧還衣不蔽體。
太尉親信看了一圈王家子弟後,又想去見王羲之,推開門,王羲之四仰八叉躺在床上,一手摸肚皮一手讀書,那畫面堪稱絕美,絕對抓眼球,
東床快婿
太尉親信将此事禀報太尉,太尉大人當機立斷決定要将女兒嫁給他,嫁給這個不走尋常路的王羲之,後來就有了東床快婿一說。
不管此事是不是王羲之故意為之,都能展現出他“逗比”的一面。
若不是故意的,則看出王羲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一面,就如同那瘋瘋癫癫、幽默風趣的道濟和尚。凡是大大咧咧之人,必定笑口常開,有趣至極。
若是有意為之,可以看出我們的書聖王羲之是一個很會“炒作”的“營銷大師”。他知道找噱頭,知道抓人眼球,知道如何加深印象。
以這種自黑的方式來吸引關注,一個無趣的人是想不出的。
3.
王羲之到了中年時期,已經名滿天下了,其書法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于是粉絲無數,皆以擁有王羲之的書法為榮,其迷戀程度不亞于現在追星。
可是出名也有出名的難處,王羲之家每逢貼對聯都會頭疼。王羲之剛搬到紹興的時候,過年揮筆寫聯“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前腳貼上對聯,後腳就有粉絲來盜取。
面對如此情形,我們的王同學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寫下對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貼在門上,衆人一看覺得分外不吉利,指指點點而走,就這樣對聯保存了下來。
看衆人散去,王羲之又在對聯下加上幾個字,改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日行”
真是個小機靈鬼!
4.世人皆知王羲之是“書聖”,卻不知他是一個有靈魂有體溫,幽默機靈的“書聖”,絕非老古闆,滿嘴之乎者也之人。
關于王羲之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細細揣摩總會發覺他不為人知的一面,今日論述王羲之“逗比”的一面,并無大不敬之意,隻是想給他枯燥乏味的形象中,增添一抹色彩。
——編輯 芊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