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

寵物 更新时间:2025-02-03 21:18:53

牡丹鹦鹉亦稱“情侶鹦鹉”。屬鹦形目,鹦鹉科,計有9個品種,均産于非洲。中國目前最常見的品種,多為費氏牡丹桃臉牡丹面罩牡丹三種,分為兩大類産生的品系來培育劃分,統籌分為“頭類”和“面類”。費氏牡丹、面罩牡丹劃分為“頭類牡丹”;桃臉牡丹劃分為“面類牡丹”。

在國際上,由頭類牡丹培育的品系據資料考證約為30多種,由于頭類品系系列更為複雜,在國内的飼養人數也相對面類牡丹要少。而由面類牡丹培育的品系,按羽色劃分,有17大品系;按基因劃分的話,将原始基因納入,則為18類基因;按遺傳方式劃分,則可以分為6類。下面就“頭類牡丹”與“面類牡丹”以及由“頭類”和“面類”雜交的“騾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在國内尤其是台灣地區,飼養者一般習慣性把牡丹鹦鹉分為牡丹、小鹦兩種類型,或直接以“頭類”或“面類”來區分。這兩種類型的明顯差異在于,頭類牡丹是由“費氏”和“面罩”品種演化及變異而來,比如由“費氏”原種産生的彩虹、花翅、普蘭灰頭、白玉、黃金絲、綠金絲、碧雲天……。“面罩”原種産生的普蘭黑頭、墨水藍黑頭、紫藍黑頭、天空藍黑頭、墨黑頭……。(面罩類除綠黑頭與墨金玢,其餘的,嘴殼在幼年時是淺黃色,至成年後會過渡成淡粉色)

頭類牡丹部分附圖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2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3


面類小鹦則是由“桃臉情侶鹦鹉”演化及變異而來,經過幾十年的培育發展,通過不斷變異和淘汰,目前已形成17個羽色品系,18種不同基因形成的品系,和6種不同的遺傳方式,而通過這18種不同基因品系的不同羽色變化,再利用各種遺傳方式和其它已形成的羽色品系進行繁育,現在的面類小鹦,已不能簡單的用什麼品系來說明,而是用羽色 複合疊加基因的方式,來稱謂單隻面類小鹦。比如國内比較常見的綠桃,黃桃、綠金頂、藍銀頂、紫羅蘭、花桃等稱謂,以及紫羅蘭閃光、藍松石閃光派特、綠松石澳桂閃光派特等,甚至于比較稀少的白小鹦、白閃、薰衣草(淡化紫羅蘭白頭美桂閃光)、伊莎貝爾(淡化紫羅蘭白頭澳桂閃光)等等……。

面類小鹦從羽色上來劃分,共計有17個品系,分别為

1. 荷蘭藍(Dutch Blue)

2. 白面藍(White Face Blue)

3. 海水綠(Seagreen)

4. 橙面(Orange-Face)

5. 淡棕(Fallow)

6. 美國黃(American Yellow)

7. 日本黃(Japanese Yellow)

8. 澳洲雜色Australian Receive Pied)

9. 美國肉桂(American Cinnamon)

10. 澳洲肉桂(Australia Chinnamon

11. 美國銀(American Silver)

12. 橙面黃身(Lutino)

13. 草蛉綠 (Lacewing)

14. 美國紫羅蘭(American Violet)

15. 丹麥紫羅蘭(Danish Violet)

16. 翡翠系 (Jade)

17. 橄榄系 (olive)

按基因劃分的18個品系分别是;

1;原始基因(Primitive)

2;黃化基因(Lutino)

3;深色基因(Dark)

4;淡綠基因(Aqua blue)parblue

5;淺藍基因(Turquoise blue)parblue

6;橙面基因(Orange face)

7;紫羅蘭基因(Violet)

8;閃光基因(Opaline)

9;美國肉桂基因(Cinnamon)

10;澳洲肉桂基因(Pallid)

11;淡化基因(Dilute)

12;邊化基因(Marbled/Edged dilute)

13;顯性派特基因(Dominant pied)

14;隐性派特基因(Recessive pied)

15;華樂基因(Bronze fallow)

16;淺色華樂基因(Pale fallow)

17;淺灰頭基因(pale-headed)

18;長羽種基因(Lone feathering)

按遺傳方式劃分為6類

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utosomal Dominant)

2;常染色體隐性遺傳(Autosomal Recessive)

3;半顯性/不完全顯性(Autosomal Incomplete dominant)

4;性連遺傳-隐性(sex-linked Recessive)

5; 多等位基因遺傳(Multi alleles)

6;共(等)顯性基因遺傳(Co-dominant)

面類小鹦部分附圖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4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5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6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7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8


最後再對“騾子”的品系做個簡單的簡述:故名思義,牡丹類的(騾子),即桃面類牡丹與環眼類(頭類)牡丹的雜交體,類似于哺乳類的“馬”與“驢”或“虎”與“獅”的雜交體,牡丹鹦鹉中的“騾子”這一雜交體,在生物分類學上屬于同屬不同種的分類雜交體。

牡丹鹦鹉的雜交類“騾子”,會遺傳來自父母親本基因中的顯性基因表現性狀,且體型會比父母要大些,毛色會比父母代更顯靓麗,但卻因為染色體基因不對等的原因,并不具備繁殖能力。“騾子”在表現性狀上,會有很多比較接近面類小鹦的體表特征,但略加甄别,還是會發現很明顯的差别……

與面類小鹦比較:

1;具備白眼圈的特征,但不是很明顯。

2;大部分嘴殼呈現淡紅色,界于頭面類嘴殼之間,但會側向面類。

3:面部羽色有黑色素沉澱區域,俗稱“黑臉頰”,此特征來自父母親本,因為基因溶合(共顯)而出現的表現性狀。

4:“騾子”的嘴殼根部會呈現一種白色月牙狀,遺傳自親本“頭類”。

與頭類牡丹比較:

1;眼部白眼圈比頭類牡丹略窄,沒頭類那麼明顯。

2;整體羽色更接近于“面類”小鹦個體,很少會具有“頭類”牡丹般的羽色特點。

3:單位個體的體型,比頭類牡丹要大的多。

綜上所述,“騾子”是一類界于“頭類”牡丹和“面類”小鹦之間的一個奇怪類别,各具有頭面類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完全像。至于現實當中如何區分,得要看個自的眼力和經驗了。

騾子部分附圖: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9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0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1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2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3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4

最後再來一張真正的騾子圖片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5

怎麼區分牡丹鹦鹉品種(牡丹鹦鹉品種區分)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