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傳統樂器雖然沒有歌舞般普及于民衆,但也很流行。無論農區還是牧場,無論民間還是寺院,吹、拉、彈、擊樂種俱全。各種不同的器樂以自己不同性能和色彩,給藏區優美的樂典賦予獨特的音色,顯示出和諧與安甯。
“紮念”是一種曆史悠久的彈撥樂器,“紮念”藏語意為“悅耳動聽之聲”是藏族人民表達思想感情、表達自己願望的一種彈唱藝術形式,該樂器木制琴身,它有六根弦,因此該琴也被稱為“六弦琴”,常用于藏地歌舞朗瑪、堆諧等表演中,在青甘川藏區頗為流行。
拉薩紮念彈唱:紮念作為藏族傳統樂器中曆史悠久,特色鮮明,流傳廣泛的代表性樂器,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該琴由共鳴箱與琴杆和琴頭等構成。此外還有琴弦、琴馬、弦軸、撥片和挎帶等附件。傳統紮念一般張六根弦,主要有兩種定弦方式,一種稱為“薩置”,另一種稱為“居置”或“衛置”。紮念的風格流派與各地的歌舞音樂風格密不可分,按照地理區劃和不同地區歌舞音樂風格的不同也有六種分類,其中拉薩風格便是“拉薩紮念彈唱技藝”,其主要特征就是在歌聲與紮念演奏的伴奏聲部之間形成的被稱為“強孜卡”(“剪刀口”)的支聲形态的多聲部彈唱技法。這種類似對比複調的聲部處理手法,即在堆諧、囊瑪和卡爾魯等歌曲的彈唱中形成的歌聲與伴奏之間時分時合的多聲肢體形态,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技術和藝術水準并形成了特殊的彈唱技藝。
紮念的風格流派與各地的歌舞音樂風格密不可分。也就是說,紮念風格流派的形成是以紮念流傳地的歌舞音樂風格為前提的,形成了與當地歌舞音樂風格融為一體并依附于此的風格流派,其中包括紮念的定弦方式和演奏技法等。按照地理區劃和不同地區的歌舞音樂風格,主要分為阿裡風格、定日風格、拉孜風格、拉薩風格、貢布風格、安多風格和芒康風格七種流派。
2021年,紮念彈唱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圖片來源新華網)
記者:楊曉君
責編:勾曉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