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古代黑科技煉鐵風箱

古代黑科技煉鐵風箱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03 21:25:22

古代黑科技煉鐵風箱(一種古老的鼓風助火的工具)1

《道德經》雲“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意思是說,皮橐内充滿空氣而不塌縮,拉動其體又能将其内空氣壓出。

這是春秋時期的文章,文中提到的“橐龠”是最早的助火工具,等到漢代,畫像磚上就有了橐龠的形狀,三個木環、兩塊圓闆、外敷皮革,當然還有拉手,極似今天的手風琴的風箱,隻是沒有那麼精緻,另外,要大得多。據考證,這種工具一直用到唐宋間,是風匣的濫觞,之後,便是風匣的時代了。

風匣,意味着小,大了就不好意思叫風匣了,最起碼叫風箱。

肯定一開始就叫風箱,生産用的,尤其是冶鐵,當然也可能是冶銅、冶金。那是當時最先進的科技部門,用的自然是最先進的科技工具。後來,這項技術逐漸地生活化、小型化,于是有了風匣。這就像我們今天的羽絨服、運動鞋、方便面蔬菜包、太陽能、太陽鏡、GPS等等一樣,原本也是高科技,航空航天用的,後來都逐漸生活化,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風匣的結構很簡單,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封閉的匣子,當然需要有三個孔,前後的孔上還得有活動的門闆,便于在拉動活塞時空氣的進出,中間的孔需要有凸出的嘴,便于和爐竈的風道相銜接。

古代黑科技煉鐵風箱(一種古老的鼓風助火的工具)2

中國漫長的古代社會,乃至近代社會,為了提高抗擊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的能力,都講究建設大家族和大家庭,這樣的組織方式在生活中便表現為大莊園、大庭院、大竈、大鍋等等,而對于燃料日益缺乏的北方農村而言,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便比較艱難,表現在做飯上,則必須考慮如何利用有限的燃料将大鍋飯做熟、做好。

一般情況下,爐竈在竈房裡,用于做飯的燃料是麥草、牛馬糞、其他柴草。在通風條件不是很好的竈房内,憑借爐竈的“吸力”使柴草燃燒,産生的火力不強,不催鍋,燒開一鍋水需要較長的時間,至于炒菜之類需要猛火的工作,更是勉為其難。

如何讓性“軟”的麥草火催鍋,這就需要風匣。

麥草性“軟”,竈膛内填得少了,那微弱的火力不足以燒開大鍋;而當竈膛内填滿了麥草,因為和空氣接觸不充分,柴草産生的煙多而火少,這時候拉動風匣,讓更多的空氣注入竈膛,柴草燃燒充分,火便猛烈,做飯需要的時間較短,煮飯、下面、炒菜的效果要好得多。當然,如果需要小火,則不需拉動風匣,僅憑竈膛内的餘火,或少量的的柴草即可。

一般情況下,拉動風匣不需專人。主婦将打制的準備工作做好後,專心拉風匣燒水,待到水開便将準備好的食材下鍋,一頓香噴噴的飯就做好了。由于火的燃燒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也可以一邊燒水,一邊準備食材,這樣更節約時間。當然,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者孩子也能拉風匣了,主婦就将拉風匣的活專門教給他,有人幫忙,竈上的活就更輕松一點。

古代黑科技煉鐵風箱(一種古老的鼓風助火的工具)3

風匣的制作,一般不容易見到,因為一個風匣一般情況下,那是可以使用好多年的,甚至可以傳代。據說,風匣制作需要較高的手藝,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工藝要求高,特别是那些闆材要拼接得嚴絲合縫,這樣,風匣拉起來輕松,更不會張風漏氣,做無用功。

風匣的維修卻是經常性的,一般就是加固“活塞”和給“活塞”膏油。用錘子反方向敲擊風匣的前擋闆,将其拆卸下來,抽出裡面的“活塞”。檢查活塞上綁紮的用于增加密封性的羊毛之類的東西是不是磨損了或者松動了,磨損了就要重新更換,松動了便要将綁紮線重新綁緊。之後在“活塞上”加上潤滑油(我們叫做“膏油”),潤滑油一般是清油,也就是胡麻油。至于其他的維修就更簡單了,風門(一般是後風門)上的擋片松動了,重新将其訂好,中間的送風門堵塞了,将其掏開。

風匣的曆史終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有了電,許多家用電器逐步進入農家,最先進入家庭的電器中除了收音機、電視機,還應當有鼓風機,小型的鼓風機風力大而持續,開關随意,還能節省人力很快就在鄉村普及開來,風匣就漸漸被淘汰了。

而今,就連柴火竈也逐漸被淘汰,風匣,這種古老的鼓風助火的工具成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記憶,幫助人們回憶這昔日生活的溫馨輕輕地美好。

古代黑科技煉鐵風箱(一種古老的鼓風助火的工具)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