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叫孔夫子

為什麼叫孔夫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20:28:45

“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天底下沒有不會蒼老的人,萬事萬物的規律本是如此,無法更改。在華夏的曆史長河中,曆朝曆代總有一些權貴之人想要謀求長生不老之術,但最終都隻是化為灰燼一場空。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1

跟随年歲的流逝,享受人生的天倫之樂是人之常情,但是社會上卻屢屢發出不同的聲音。年老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跟不上時代的浪潮,很容易被他人不理解,甚至落得一個“老而不死是為賊”的罵名,但其實孔夫子說這句話本意并不是如此,這其中另有深意。

氣憤之言,怒其不争

孔夫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是德才兼備的大聖人,他這一生所推崇的儒學受到世人的敬仰,時至今日仍然影響深刻。他認為“百善孝為先”,做人應該“尊老愛幼”,對于老人的看法孔子認為應該是尊重孝敬的,但為何他又會說出“老而不死是為賊”這樣的話呢?想要真切地理解此句的意思,就要設身處地的聯想孔夫子千年前的心境。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2

孔夫子有一好友,其名為原壤兩人原是舊相識,之前在原壤母親的葬禮之中,他就不重禮節,竟然敲着母親的棺材唱歌,孔子見狀甚感詫異,這身邊怎麼能有如此無禮之人。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3

年老之後,兩人相約見面,孔子見原壤坐着都無規矩的時候,頓時火冒三丈,于是便對其斥道:“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你年幼之時就不懂得恭敬,年長後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年老還不死就隻會害人。這是孔子對友人的一句氣話,對于這樣的人隻能怒其不争。

老而不尊,不足為敬

這樣千年前的一句氣話,早已經變了味,演變成對于年老之人的污名。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有着不同的見解。在年少之時,不懂得禮數,常人隻會因其幼小而開脫。但是在年老為長輩的時候,是要為年輕之人做表率的,直至這時還無法改變自身的陋習,做事粗鄙遭人嫌,那又如何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呢?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4

社會是一面鏡子,無論成事與否,一個人的品行是騙不了人的脫口而出的話術,行走坐落之間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君子之材,世人皆能識其品德,與之相交,但粗鄙之人卻隻會讓人避之不及。倘若想要獲得世人的友善對待,那自身也需要以禮相待他人,這是來回往複的。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5

老年人經過大半輩子的生活,在晚年的生活之中很難改掉固有的成見,從而人随心所欲,殊不知這樣一時的暢意隻會對自己有損,不僅得不到他人的敬仰,反而被人所不恥,實乃得不所償之舉,定要加以改之才能讓生活更加順意。

嚴以律己,成就美名

自東周時期起,華夏文明就将禮儀之道深深地刻印在其中,是東方的“禮儀之邦”。為人有禮,才是大體之舉,這樣才能左右逢源,被人賞識,從而人生事業有所成。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6

儒家第二位傳承人孟子曾經有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想要受到他人的尊敬,首先得以禮數對待他人才行。從小了說,這是關乎個人的修養問題。可在更大的層面而言,這也是一國行穩緻遠的治國之法。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7

倘若一個社會中,人人粗魯沒有規矩,為非作歹沒有任何的約束,那百姓何以安居樂業,豈不是整日都要生活在這水深火熱之中“不學禮,無以立”,有禮方能樹人,定社會,修養天下。

小結

在現代的社會中,時代發展日新月異,老年人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在小一輩的眼中甚至會覺得老人的處事方法有很大的問題,雙方之間産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對其發出“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惡語。這樣的難題出現,雙方無法改變對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寬容諒解的心去對待,尤其是老年人,與年輕之輩發生口舌之争,不論成敗對自己都無益處。

為什麼叫孔夫子(老而不死是為賊)8

其次,生活之中确實有固守成見不懂禮數之人,想要獲取他人的好态度,隻有審視自身,提高自己的品行,用高尚的禮數對待他人,這樣才能受人尊重,否則隻是在自怨自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