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朝海上絲綢之路

明朝海上絲綢之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0 20:20:23

明朝海上絲綢之路?1368年,蒙元勢力退出中原元明嬗代,明朝失去了蒙元帝國經營絲綢的天然優勢面對西北邊疆三面受敵的困境,出于構建邊疆安全的需要,明朝主動派遣使臣攜帶金帛出使西域,招懷遠人,暢通北方綠洲絲綢之路,其中以傅安、陳誠二人的西使最為有名傅安曾七次西使,羁留撒馬爾罕13年陳誠一生曾4次遠使西域,3次到達撒馬爾罕、哈烈(今赫拉特城)明朝使臣的足迹遍詣西域,加深了明朝與西域世界的互信,為明朝綠洲絲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明朝海上絲綢之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明朝海上絲綢之路(明代的綠洲絲綢之路)1

明朝海上絲綢之路

1368年,蒙元勢力退出中原。元明嬗代,明朝失去了蒙元帝國經營絲綢的天然優勢。面對西北邊疆三面受敵的困境,出于構建邊疆安全的需要,明朝主動派遣使臣攜帶金帛出使西域,招懷遠人,暢通北方綠洲絲綢之路,其中以傅安、陳誠二人的西使最為有名。傅安曾七次西使,羁留撒馬爾罕13年。陳誠一生曾4次遠使西域,3次到達撒馬爾罕、哈烈(今赫拉特城)。明朝使臣的足迹遍詣西域,加深了明朝與西域世界的互信,為明朝綠洲絲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明代陸上綠洲絲綢之路是以漢唐以來的絲路為基礎,明朝把經略西域的重心放到了哈密一帶,明代綠洲絲綢之路與漢唐時代的絲路大體相合,但亦有變化。哈密是明代綠洲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明朝的貢使、商旅舍南道而走哈密,敦煌至哈密段早已寥落的交通再次興盛。明代的絲綢之路沿着古絲綢之路出玉門關至哈密,然後越火焰山、流沙河、火州(今哈拉和卓)抵達吐魯番。這一段大緻與唐代的中、北道相合。從吐魯番往西分為南、北兩路,北路從崖兒城(今新疆交河故城)向西北沿着漢唐時代的絲路北道到達今伊甯以西、阿力馬力山口(今霍城東北)以東;南路則從崖兒城折向南到達托克遜,沿阿拉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北部)西行,穿越博脫秃(即今開都河上遊地區),進入孔葛思河(即今鞏乃斯河)谷。南北兩路在阿力馬力山口以東彙合後,越過阿力馬力山口,渡過衣烈河(伊犁河)折向西南翻過爽塔石(今三塔什山脈),繞過亦息可兒(伊塞克湖)東面,向西南過塔爾塔什大坂,喀喇烏隻,取道北行溯喀修喀兒河西上到達塔拉斯河谷,沿河谷西行到達養夷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穿越養夷、塞藍(奇姆肯特東)、達失幹(今塔什幹)、疊裡迷(今烏茲别克斯坦捷爾博茲)、撒馬爾罕、八剌黑城(巴爾赫)、渴石(今烏茲别克斯坦薩赫裡薩布茲)、俺都淮(今阿富汗安德胡伊)、哈烈。此外,經哈密、吐魯番、察裡斯(焉耆)、庫車、阿克蘇、鴉兒看(今莎車)、撒裡庫爾(塔什庫爾幹)、越過帕米爾高原、塔裡寒(今阿富汗西北邁馬納西南)西進,經八魯彎(今阿富汗喀布爾北帕爾萬)、可不裡城(喀布爾),沿着喀布爾河谷,進入配夏哇(白沙瓦),經阿塔克(阿托克)、臘和兒(今巴基斯坦拉合爾),可達南亞莫卧兒帝國首都德裡。明代絲綢之路最明顯的變化是,前代一直很繁榮的途經塔裡木盆地南緣的絲路南道衰落了,而在原來的中道和北道之間出現了一條新的道路,此外,在阿力麻裡(霍城縣西北)與吐魯番之間還有一條不同于北道的道路。

明朝通過綠洲絲綢之路與西域世界的聯系空前加強,綠洲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比漢唐絲路繁榮有加。明朝與西域各國的貿易往來主要采取“朝貢”與“回賜”形式的官方貿易。從洪武初年開始,西域的撒裡畏兀兒、哈梅裡、吐魯番、火州、柳城哈兒、别失八裡、哈烈、撒馬爾罕、俺都淮等處俱派出貢使向明朝朝貢,明朝也以回賜的方式賜給西域諸國内地所産物品。

明朝與西域世界的朝貢貿易規模空前。雙方貿易使團龐大,人數衆多,尤其是明朝前期,使團少則幾十、多則三四百人。永樂十七年,哈密向明朝派出的朝貢使團有290人,沙哈魯使團有500多人。明朝亦派出龐大的使團攜帶大量白金、瓷器、文錦、紗羅、絹布等物品西使。天順六年,京衛指揮等官員127名,各領白金、彩币等物随使臣馬雲等往西域諸國貿易。西域諸國朝貢貿易數額巨大,回賜數量衆多。西域馬是貢使貿易的大宗。明朝回賜的商品中茶葉占大宗,此外,綢緞、鐵器、麝香、梭布以及其他中原生活用品也輸入西域。除了以朝貢為主的官方貿易外,西域與明代的市場貿易和私商貿易也相當頻繁。

對明朝而言,通過絲綢之路上的朝貢貿易,除了獲得西域諸國朝貢的馬匹及當地的土特産品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雙方的朝貢貿易往來,明朝樹立了在西域的政治影響力,維護了西北邊疆的安全。西域諸國則借助朝貢貿易從明朝賺取了巨大經濟利益,而且利用朝貢的機會強化同明朝的經濟文化交流。

明初,嘉峪關外的貢道并不安全,使臣屢遭邀劫,貢物被搶奪,梗塞貢路的狀況時有發生。明王朝一方面派兵征讨,在嘉峪關外相繼建立七個羁縻衛所,通過撫綏關外的羁縻衛所,保護商旅,維護貢道安全;另一方面,派使臣厚赍西域諸國,借助西域諸國的力量來維護貢道安全,善待來往貢使。

明朝與西域諸國的絲綢之路貿易中,義利沖突不可避免。西域商人假貢使之名夾帶私貨,販賣人口,酗酒逞兇,騷擾驿遞,違反明朝律法。在明王朝内部對朝貢貿易的質疑聲中,明王朝開始規範朝貢貿易。明朝首先限制哈密、亦力把裡、撒馬爾罕、吐魯番朝貢貿易的次數、人數,做到朝貢有期,遣使有數;其次,規範經嘉峪關進入河西走廊的西域貢使的路線、待遇,通過驿遞系統護送赴京貢使經河西走廊、蘭州、平涼、西安等地赴北京朝貢。再次,申明禁例,禁止官員、軍民、店鋪與西域貢使進行非法貿易,引誘貢使從事違法活動;最後,對于不能赴京,滞留在河西走廊的西域貢使,明朝提供專門居住的館舍,貢使白天可在河西市場交易商品,晚上則被封閉在館舍中,不允許與外界接觸。西域貢使離境時,必須在嘉峪關接受稽查,如發現違禁物品則予以沒收。

明朝置嘉峪關外不問,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但将這等同于明朝不重視與西域世界的聯系,也是一種誤解。明朝主動招徕西域世界,通過朝貢貿易,保證了明代絲綢之路的繁榮和西北邊疆的安全,利用綠洲絲綢之路,以達到構建“益順天心,永笃誠好,相與還往,同為一家,俾商旅通行,各遂所願”的共同體的目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