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按勞分配基本概念

按勞分配基本概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2:07:06

按勞分配基本概念?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它不僅僅是決定分配的一個基本原則,而是體現着社會主義區别于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資本論》可以看作是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它以資本為邏輯起點,對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揭示了決定這一生産方式的基本經濟規律一一剩餘價值規律而《共産黨宣言》則可以看作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它在階級矛盾分析的基礎上提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和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第一階段或科學社會主義)的必然産生和勝利而《哥達綱領批判》一書,隻是科學社會主義内容的具體展開,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經濟學主要經濟範疇的展現如果說《共産黨宣言》着重于消滅舊世界、“消滅私有制”的話,那《哥達綱領批判》則着重于建立一個新世界,建立社會主義的所有制一一生産勞動的個人所有制(不錯,是勞動者的勞動個人所有制,不是生産資料公有制)的生産方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按勞分配基本概念?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按勞分配基本概念(談談與按勞分配相關聯的幾個重要範疇一一緻吳海平)1

按勞分配基本概念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它不僅僅是決定分配的一個基本原則,而是體現着社會主義區别于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資本論》可以看作是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它以資本為邏輯起點,對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揭示了決定這一生産方式的基本經濟規律一一剩餘價值規律。而《共産黨宣言》則可以看作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它在階級矛盾分析的基礎上提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和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第一階段或科學社會主義)的必然産生和勝利。而《哥達綱領批判》一書,隻是科學社會主義内容的具體展開,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經濟學主要經濟範疇的展現。如果說《共産黨宣言》着重于消滅舊世界、“消滅私有制”的話,那《哥達綱領批判》則着重于建立一個新世界,建立社會主義的所有制一一生産勞動的個人所有制(不錯,是勞動者的勞動個人所有制,不是生産資料公有制)的生産方式。

在《哥達綱領批判》這本看似普通的、評述式的著作中,馬克思向我們說明了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範疇。隻有真正理解了這些基本範疇,我們才能真正進入科學社會主義大門。

如果有網友想探索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産方式,那我們就一道來重新學一學這個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從而在更廣闊的視野中了解按勞分配的基本涵義。

一,作為按勞分配的利益主體的人一一勞動所有者。

“生産的權利是和他們提供的勞動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勞動來計量”;“它不承認任何階級差别,因為每個人都象其它人一樣隻是勞動者”,“例如在現在所講的這個場合,把他們隻當做勞動者,再不把他們看做别的什麼,把其它一切都撇開了。”很顯然,在這裡馬克思指明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注意,這裡的勞動者是勞動所有者,而不是勞動力所有者。這兩者是性質區别的。作為勞動力所有者,它的主體性表現在流通領域,表現在市場上。勞動者可以在市場選擇合适的買主來讓渡自己的勞動力。而一旦進入生産過程,勞動力所有者的勞動就歸資方所有了。勞動所有者則是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所有者。他投入勞動,并對這種勞動的結果負責:當勞動投入取得成就時,他得到滿意的收益;而當勞動投入未能取得成就,他也隻能獨自承擔這個結果。這也是生産隊模式區别一切工商企業的地方。在人民公社時期,社員聯合起來,利用公有的土地及其他生産資料進行生産,然後按照“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餘下都是自己的”模式進行個人收入分配。你幹得好的,你可以拿0.80元、甚至1.00元一工,你搞得不好,你可能一個工隻有0.30或0.40元。按勞分配是按照勞動的結果進行分配的,收入好壞全在于你的勞動結果如何。而勞動力所有者則是另一回事:企業搞好了,你拿的是工資,企業利潤多了,與你沒有關系;反過來也一樣,企業搞得不好,也不用你負責,即使企業破産了,在清算時也要先結清工資。對勞動者而言,社會主義相對于資本主義的區别,就是勞動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的區别。

二,按勞分配權利要求的性質一一勞動所有權。

我們常說,“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作主”,“社會主義要實現按勞分配”。這“勞動者當家作主”是什麼權利?難道不就是“誰勞動誰管理”的勞動管理權嗎?這“按勞分配”的内涵難道不就是“誰勞動誰所有”的勞動分配權嗎?一句話,社會主義講的勞動所有權,而不是什麼資産所有權!

馬克思談到“每一個生産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之後,從社會方面正好領回他所給予社會的一切。他所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領回來”。“生産者的權利是和他們提供的勞動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一一勞動一一來計量。”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勞動者聯合起來,利用公有的生産資料進行生産時,在這裡通行的原則不再是什麼“誰投資誰受益”産權,而是“誰勞動誰受益”勞權原則。生産成果的分解不再是投入資産的多少,不再是所謂的産權清晰,而是勞權分明。

資産階級社會是資産者當家做主,其權利要求當然表現為資産所有權或産權。現在,随着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人格化的資産者消滅了,勞動者就成為唯一的生産主體。這時的勞動者雖然也有公共的生産資料所有者的身份,但由于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們在占有資産方面的差别,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的差别,不是表現在資産所有方面,而是表現在勞動所有方面。因此,在勞動者集體經營的企業,講的是勞動所有權,而不是什麼産權。

三,按勞分配所分配的生産成果一一消費價值。

如上分析,社會主義相比于資本主義,生産主體變了,由資産者變為了勞動者,同時起決定作用的權利要求也由資産所有權(産權)轉變為勞動所有權(勞權),與此相适應,社會生産的本質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滿足資産所有權的剩餘價值的生産轉變為滿足勞動所有權的消費價值的生産。

馬克思把按勞分配的分配叫做“消費資料的分配”。“他從社會方面領得一張證書,證明他提供了多少勞動(扣除他為社會基金而進行的勞動),而他憑這張證書從社會儲存中領得和他所提供的勞動量相當的一份消費資料”。“内容和形式都改變了,因為在改變了的環境下,除了自己的勞動,誰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東西,另一方面,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成為個人财産。”

在馬克思那個時候,設想的按勞分配是沒有商品經濟的按勞分配,因此,他把企業生産成果叫做消費資料。在今天,在市場經濟依然存在的條件下,那麼,集體勞動所得也會以價值的形式出現。因此,我們用消費價值來取代消費資料,更加恰當一些。

在這裡,我們要明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按勞分配的生産方式,是與剩餘價值不一樣的一種生産方式,即消費價值生産方式。這是社會主義生産與資本主義生産本質的區别。

四,工本的生産方式。

說到按勞分配,就不能不說到作為分配的主體一一勞動所有者。而勞動者所以能夠在社會生産中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就不能不說到社會主義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由于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産資料,人格化的、單純的資産者被消滅了,于是勞動者成為了唯一的生産主體。在生産資料公共所有的條件下,勞動者在資産所有方面是無差别,有差别的隻能是勞動投入量的差别。因此,在這裡,作為按勞分配的依據,即“不同等的個人天賦”、“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權”,因而,“一個人在體力或智力上勝過另一個人,因此在同一時間内提供更多的勞動,或者能夠勞動較長的時間”。在這裡,我把這種形成勞動收入差别的工作能力或“不同等的個人天賦”,叫做“工本”。這裡的工本,是與資本相對應的社會主義基本範疇,它是勞動者借以獲取勞動收入的本領。資本是能夠作為經營條件的資産,通常我們稱為獲取盈利的本錢,而工本則是能夠使勞動形成價值的工作能力,是勞動者能夠獲取勞動收益的本領。資本,是一種價值增殖我自增殖的運動,因而對資本,要在運動中來理解;而工本是一種勞動價值化的過程,同樣也要在運動中去理解。在生産資料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聯合進行生産,由于在資産所有方面是人人相同,因此,參與生産成果的唯一依據是勞動投入量的多少,因此,勞動者的憑借隻有工本。對勞動者而言,所謂的社會主義就是可以形成投入勞動、形成消費價值,從而形成新的勞動力狀态;再次進行勞動投入,從而再次形成消費價值,……,如此不斷循環。

為什麼在低水平的農業生産的基礎上,生産隊時的一個勞動力或夫妻兩個勞動力可以養活一個七、八之家?為什麼在科技水平大力發展的今天,供養一個孩子到成家,普通勞動者夫妻兩個的收入遠遠不夠?

原因就在于,在能夠實現按勞分配的社會是消費價值的生産方式,是工本的生産方式:它的利益主體是勞動所有者,它的生産目的是為了擴大和滿足勞動者的消費需要;在按資分配的方式下,在資本經營的方式下,資産者是資本運動的主體、其生産目的是為了滿足資産者對資産增殖的要求。資本的生産方式是剩餘價值的生産方式,勞動者的工資或人工費用是這種生産方式的最小化的目标。因此,這種生産方式越是發展,勞動者就越是貧困。

五,個人需要勞動與公共需要勞動。

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馬克思用大量的篇幅說明了“集體勞動”所得如何進行分配,歸納起來,就是首先要補償生産資料消耗價值量,其次是滿足包括擴大再生産在内的公共需要的扣除項目,最後都是個人消費品的分配。用政治經濟學的語言說,其分配結構就是“生産資料價值消耗補償 公共需要價值量 個體需要價值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講,也就是我們常說到農村的生産結果分配模式,叫做“補償消耗的、交夠了國家的、留足集體的、餘下都是自己的”。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按勞分配模式。

從按勞分配生産結果分配模式可以看出,其步驟實際上就是兩步:一是把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量與生産資料消耗的價值量區别開來,且優待補償生産資料價值消耗量;二是把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量,區分為公共需要價值量和個人需要價值量。這裡的公共需要價值量,有些是給國家的,有些則是集體需要的,其中還包括了擴大再生産需要的。

在按勞分配的生産結果分配模式中,我們發現,不再存在所謂的剩餘勞動與必要勞動的區别,勞動者的勞動已經變成了公共需要勞動與個體需要勞動的區别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呢?因為社會主義消滅了剝削者,消除了私有制,勞動階級就是唯一的階級了,因而勞動者的勞動成果除了滿足自己的個人需要,就是滿足自己的公共需要。

六,生産勞動個人所有制。

什麼是社會主義所有制?

在《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是這樣說明的:

“從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産生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産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産的生産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2頁)。

在這裡,馬克思明确地給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是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共同占有生産資料基礎上;

第三是重新立個人所有制。

在這裡告訴我們,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複封建社會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會主義所有制一種個人所有制;3,社會主義這種個人所有制是以生産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

綜合這三個方面的意思,得到的結論就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就是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即生産勞動的個體所有制。

為什麼可以把社會主義所有制歸結為生産勞動的個體所有制制呢?

第一是因為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消滅了單純的或人格化的資産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産主體;第二是因為生産資料公有制本身同時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産所有方面的差别,從而使人們的權利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不再是資産所有權。由于勞動者是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在消費需要和勞動所有方面是具有個體性的,因此,在進行集體生産時必須反映勞動者在勞動投入方面的差别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體現這種差别。

正因為以上兩個原因,所以,從生産方式的角度看,社會主義所有制就是生産勞動的個體所有制。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重點不是生産資料公有制,而是生産勞動個體所有制。這是與我們通常理解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概念是不同的。

社會主義為什麼要實現按勞分配?從所有制的角度講,就是因為它本質上是生産勞動個人所有制決定。

有人說,社會主義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公有制不符合人性,是因為人們缺乏“一心為公”的基礎。這種說法完全是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無知的表現。對社會主義生産方式方式而言,生産資料公有制的意義僅僅在于它消滅了資産者,消除了人們在資産所有方面的差别,從而消滅了産權賴以生存的基礎,從而為勞動者利益要求的體現,為勞動所有權的體現提供了基礎而言。

社會主義不是不體現個人利益要求,隻是它所體現的是勞動者的個人利益要求;社會主義不是不體現個人利益要求,隻是它所體現的是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而不是什麼産權要求!按勞分配,正是這種個體利益要求的具體體現。

七,勞權制度。

“勞權制度”隻是一個簡稱,它是與“産權制度”相對應的一個基本範疇。

“勞權制度”的全稱是“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勞動所有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勞動管理權和勞動分配權,這與資産管理權和資産分配權相對應。所謂勞動管理權的核心原則就是“誰勞動誰管理”或“誰勞動誰經營”,與“誰投資誰管理”或“誰投資誰經營”的核心原則相對應。所謂勞動分配權的核心原則是“誰勞動誰受益”,它與“誰投資誰受益”的産權原則相對應。

“勞權制度”就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這是體現勞動者當家做主權利要求的基礎,也是實現按勞分配的基礎。也就是說,不建立勞權制度,即使在生産資料公有制企業,勞動者也是當不了家、作不了主的,更談不上實現按勞分配。因此,勞權制度是實現按勞分配的必要條件,離開了勞權制度,按勞分配就是一句空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