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體育的孩子都挨打挨罵嗎?有媒體報道說,時下,全國大部分地區把體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有的地方還逐年提升分值;另有一些城市,小學的體能監測項目也影響着學生評優與此同時,針對考試的校外體育輔導班紛紛冒出為提高分數,許多家長在校外給孩子報起了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練體育的孩子都挨打挨罵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媒體報道說,時下,全國大部分地區把體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有的地方還逐年提升分值;另有一些城市,小學的體能監測項目也影響着學生評優。與此同時,針對考試的校外體育輔導班紛紛冒出。為提高分數,許多家長在校外給孩子報起了班。
由此,小馬飛刀想到,有研究數據表明,中考體育開始實行後,初三學生的體質是初中各個年級中最好的,高一學生的體質也是高中各個年級中最好的。為何?初三階段為了體育應試,突擊搞體育教育,結果,“應試體育”讓學生體質提升“隻能管用一陣子,不能管用一輩子”。這嚴重影響學生體質的持續提升,讓體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事能完全怪到家長和孩子們的身上嗎,不能。因為再怎麼說,中考體育奉行的依舊是以分數定乾坤的老辦法,走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老路子。社會學家鄭也夫有一個觀點,在考試這根指揮棒下,無論考什麼、定多少分值,最後都會異化為“應試”,從而偏離了初衷。正是因為應試教育的荼毒,導緻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減少,體質下降,為了化解這個問題,又采用應試教育的思維、手法,可憐的孩子尚未脫離文化考試的“虎口”,又落入體育考試的“狼窩”。為了體育考試,學生文化課減負的空當被體育培訓替代,孩子的負擔真的減輕了嗎?近年來,中考體測中,拉關系走後門、搞突擊走過場、弄虛作假、冒名替考時有發生,甚至還有考生使用興奮劑事件。這些亂象使體育考試陷入了非正常“應激狀态”,是體育過度“應試化”所緻。
長期以來,體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短闆,體育教育長期受到忽視與輕視。與此同時,我國中小學生體質連續多年下降,這兩者之間有着密切關系。近年來,體育教育開始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體育課也漸漸從屢屢被其他課程占用的“卑微”狀況,變成了現在誰都不敢搶占體育課的“理直氣壯”。變化的背後,教育改革的正面導向作用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看,體育成主科可以有,但分數比例、評價标準、學科設計仍需教育主管部門做考量。如何在釋放天性與提高成績、提升素質與減輕負擔、單一成績與多元評價之間,找到一種平衡,顯然不輕松。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把體育納入考試範圍,增加體育考試分值,就能夠立竿見影的。有評論就指出,應試化的體育考試,亟需轉型與變革。一方面,就考試組織者而言,體育考試的項目應當着力優化,力圖全面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客觀公平地評價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而非靠短時間突擊訓練所能體現。另一方面,就學校管理者而言,對于體育工作,應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給予正當的定位,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不為應試,隻為身體的健康。
想想也是,隻有讓學生“愛上體育”而不是“愛上體育考試”,才該是最終的目标。
小馬飛刀
來源: 蘭州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