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備份用什麼移動硬盤?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鍊接》報道,3月31日是世界備份日這個日子起源于網絡社區,為的是提醒人們要及時進行數據備份,關注數據安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長期備份用什麼移動硬盤?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鍊接》報道,3月31日是世界備份日。這個日子起源于網絡社區,為的是提醒人們要及時進行數據備份,關注數據安全。
《中國數據備份與恢複系統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1年上半年》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數據備份與恢複市場規模達到2.5億美元,金融、制造和運輸行業是數據備份與恢複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如今,數據是我們生活中主流的記錄形态之一。對我們個人使用者來說,生活、工作中,把文件在移動硬盤上再存一份就行了嗎?移動硬盤會不會“過期”?誤删除的文件還能夠被找回嗎?把文件存在雲端就高枕無憂了嗎?一個人能夠将自己作為數據“備份”在網絡中,被永遠記住嗎?
移動硬盤也會“過期”?
電腦突然藍屏死機,我們下一秒就在搜索“如何恢複數據”;手機丢了,我們點開一個個聊天頁面上的圖片,嘗試能否打開,重新下載保存。
備份這些數據,如今不少人會選擇移動硬盤。
但是,這其實也并不十分保險。360數據安全專家童磊表示,移動硬盤除了可能受到外力損傷而損壞,造成數據丢失外,它其實也會“過期”。“它是有壽命的,包括使用、存放的環境,使用的頻次,還有受到外力或意外這類情況都會有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移動硬盤存儲的壽命也就是十幾到二十年之間。這也隻是一個平均值。因為,日常使用移動硬盤時,它可能會因受到外力加速損耗,比如一次巨大的震動等都會對移動硬盤的磁頭和磁碟産生一些物理性的、不可逆的損傷。”
所以,備份、備份、備份,重要的數據備三份,怕是都還不夠。
“雲”可别飄走
有人或許覺得移動硬盤備份,格局小了,境界低了。因此,拉高眼界,瞄準了雲端。
那麼,使用雲存儲進行備份,會更可靠?
對此,童磊認為,目前的雲服務從技術、管理到使用流程上有較為完備的标準,比較成熟。但是,說到底也還是存在硬盤等介質上,因此雲服務提供商也需要多個備份、鏡像來達到備份目的。“雲端存儲是專有的、服務器級别的硬盤,具有低故障率和持續運轉的性能。國際型的雲服務提供商在全球都部署數個數據中心,并且在不同區域間有物理和網絡層面的專有備份線路、鍊路。”
誤删的數據能恢複嗎?
如果不小心删除了電腦上的數據,還有辦法挽救嗎?
童磊介紹,從磁盤技術側的存儲動作來看,每一次的存儲和删除都在磁盤的管理空間裡,由磁頭通過計算機指令去進行設置。當執行“删除”時,在物理介質上,也就是在磁頭對磁盤的讀寫操作上,隻是把“删除”指令作為一個标記位。
也就是說,在用戶側,數據是删除了,但在硬盤的物理層是沒有删除的,隻是進行了“删除”标記。這個标記對于磁盤和計算機來說,就像一間可以再次挂牌出租的房子。不過,如果來了新的數據,還是優先住到此前就空餘的空間去,等這些空餘空間都住滿了,新數據才到這些有删除标記點的房子去。
因此,在有足夠大硬盤空餘空間的情況下,理論上說,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一些專業的工具,能夠把被删掉的文件所在的磁盤管理空間的控制文件恢複出來。
這一頓恢複數據的操作,最大的相關因素就是磁盤容量。
我能“備份”在網絡中嗎?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存數字遺産憲章》中提出,個人在網絡上的信息包括文本、數據庫、照片、軟件、網頁等,都是數字遺産。
我們能夠通過這些數據被互聯網記住,将自己作為數據永遠“備份”在網絡中嗎?
對此,童磊認為,例如社交媒體賬号數據由雲服務提供商保存,因此從技術層面來講,我們可以将自己作為數據“備份”在網絡中,被記錄。“從技術層面來說,它是可以延續使用的,但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童磊指出,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大部分社交平台都尚未開放,比如,指定信任的人在我們去世後進入賬号并更改封面或通過好友申請等相關功能,這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涉及外界環境包括文化等因素。
最後,來一波“回憶殺”,回顧一下,從打孔紙帶到雲服務,人類都如何備份數據。
監制:梁悅
記者:劉飛 彭毓姬
編輯:楊揚 馬露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