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星期六。鄭芙蓉和女兒張姝利用休息日,重回巴東縣水布垭鎮景家坪村,想看看村民和村裡的變化。王德瓊是鄭芙蓉的幫扶對象,老遠就沖她揮手打招呼,見面後緊緊拉着她的手,哽咽地說:“舍不得你,走的時候也沒說一聲。”
鄭芙蓉是州優撫醫院黨總支副書記,2018年起,她和女兒接續到景家坪村駐村扶貧,母女倆默默奉獻,把希望種進田野。
在景家坪村,村民們談得最多的就是鄭芙蓉和張姝母女倆接力扶貧的故事。
鄭芙蓉看望村民,二人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他們,有怎樣的故事?
傾力幫扶 固本強基
2018年2月22日,春節假期剛剛結束,鄭芙蓉和5名“尖刀班”成員一路颠簸來到景家坪村。那心情,就跟當時的天氣一樣,透着絲絲寒意。
景家坪村位于清江以北,距水布垭集鎮10公裡。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8戶、貧困人口828人,屬于深度貧困村。
“環境太差了,要路沒路,要水沒水,廁所就是茅坑上搭兩塊木闆。”鄭芙蓉深知責任重大,帶領“尖刀班”成員進村入戶,走訪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經濟能人等。她還在自己聯系的組建立微信群,村民有什麼問題,可以随時跟她溝通反映。
通過走訪摸底、召集屋場會、院子會等方式,“尖刀班”了解到路不平、燈不亮、水不通是制約該村發展最大的“攔路虎”。
景家坪村共有18個村民小組,海拔高度從300米到1300米,最遠的一組距離村委會雖然隻有8公裡,但通往一組的公路非常兇險,就像挂在懸崖上一樣。“當時坐在車上,心都是懸着的。”
率先解決村民出行問題。經多方協調,州優撫醫院支持27萬元,整修3.4公裡産業路、新建兩座“連心橋”,打通了景家坪村至野三關轄區的連接線。村民感激不已,自發給“尖刀班”送錦旗以示感謝。
“尖刀班”與村支“兩委”積極争取電力部門支持,新增6台變壓器,架設線路1.5公裡,解決了183戶農戶的生産生活用電;實施集中供水項目13個,保障了750人的安全用水,組織群衆新建小水池,分散解決了120人飲水問題;州優撫醫院投資建設的景家坪村便民服務中心和文化活動中心已投入使用……
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産業發展提上議事日程。
景家坪村産業基礎薄弱,以玉米、土豆、生豬等傳統種植、養殖業為主。駐村以來,鄭芙蓉帶領“尖刀班”進村入戶,與幹部群衆座談交流,與村支“兩委”共同探讨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路子,決定根據各片區海拔情況,實行“一主兩副、多種經營”産業布局,由低到高分别發展柑橘、猕猴桃、藥材産業。
目前,共種植柑橘250畝、猕猴桃680畝、藥材500畝。在村民自願的基礎上,還注冊成立了猕猴桃、蔬菜、中藥材種植和土蜜蜂養殖等專業合作社。
同時,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幫扶下,發展光伏電站,解決了村集體經濟增收問題。2020年,景家坪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4萬元。
路通了,環境改善了,産業也逐步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漸漸地把“尖刀班”幹部當成了親人。
駐村結束,鄭芙蓉不忍心跟村民告别,選擇了悄悄離開。村民知道後,專門給她打電話,邀請她常回村看看。
“身兼多職” 貼心為民
年過半百的鄭芙蓉身體并不好,但自從駐村後,她一刻也沒閑過。
剛開始推行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政策時,少數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譚某便是其中之一。
“我在回村委會的路上遇見他,一臉的怒氣,罵我是騙子,騙了他的錢。”鄭芙蓉苦笑着說,譚某家庭條件不好,本人患病,非常反感要自己掏錢買保險。
鄭芙蓉幾次上門走訪、做工作,不僅幫助譚某走上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還到集鎮幫他買藥、雕刻私章,終于感化了他。
鄧某多年前患上尿毒症,每周都要去恩施做兩次透析,家庭條件困難,住房被鑒定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鄭芙蓉幫助鄧某申請危改資金,幫他申請調高低保标準,還通過州慈善機構為其解決了部分資金。危房改造的手續辦下來了,鄧某卻拿不出啟動資金,鄭芙蓉又自掏腰包為其先行墊付5000元。房子改造後,居住環境改善了,鄧某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鄧某的妻子肝髒出了問題,經檢查,醫生要她去武漢做手術,需要一大筆資金,家裡根本拿不出來,幾度落淚。鄭芙蓉立馬聯系廣東的醫生同學,經反複溝通咨詢,建議不做手術,采取藥物調理,現在恢複得很好。
州優撫醫院駐村幫扶景家坪村以來,每年至少到村開展一次精神衛生排查,免費為病人義診、送藥。
30多歲的楊某,父親去世,大學時出現心理疾病,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鄭芙蓉了解情況後,經常上門給楊某做心理輔導,還從恩施給她帶藥,用實際行動關心她、溫暖她,給予她生活的力量和勇氣。經過治療,楊某的病情大為緩解,如今已回歸正常生活,不僅考了駕照,還外出打工去了。
“鄭芙蓉在村裡‘身兼多職’,份内、份外的事她都盡己所能,是村民的貼心人。”景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盧安說。
2018年,鄭芙蓉被評為巴東縣優秀扶貧幹部。
一家四口 接續駐村
張姝和母親鄭芙蓉在村裡的連心橋合影
張姝和母親鄭芙蓉同在州優撫醫院工作,2018年6月,被派往景家坪村整理扶貧檔案,因工作需要,她選擇留下來,成為駐村“尖刀班”的一員。
“我從小在城裡長大,但性格像男孩子,‘打得粗’。”張姝笑着說。
鄭芙蓉和丈夫張光純都是老黨員,張姝從小耳濡目染,以父母為榜樣,養成了不怕吃苦的作風。在母親的引導下,張姝很快融入農村生活,掌握了與村民交流的方式。
駐村的日子很累,但也很充實。最忙的時候,張姝連續三天加班至淩晨4點。在駐村的日子裡,遇到過很多事,也成為她心裡無法抹去的記憶。
有一次,張姝和“尖刀班”成員陳瑞前往四組給幫扶對象送生活物資,開車要經過一段懸崖上的盤山公路,途中下起小雨,路面濕滑,非常危險。
“陳瑞讓我下車,說等他把車安全開過去後再讓我上車。”說起這段經曆,張姝的聲音微微發抖。當時,她并沒有下車,而是陪着陳瑞一起小心翼翼地開過了危險路段。
“好幾次,母女倆半夜都還在入戶。”村民告訴記者。
張姝在整理農家書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9年,張姝被評為水布垭鎮幫扶幹部榜樣。
駐村期間,張姝經人介紹和在州城上班的丈夫劉偉認識了,兩人異地,隻能通過電話和網絡聯系,感覺像“網戀”。
2019年3月,劉偉受單位選派到恩施市太陽河鄉柑樹垭村扶貧。這以後,兩人見面的機會就更少了。
婚後第五天,兩人便分赴各自的幫扶村,周末才回家,有時候忙起來,周末都回不了家。
前不久,張姝的父親張光純也被單位派往利川市忠路鎮鳳凰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
如今,鄭芙蓉和張姝已完成駐村扶貧工作任務,重返工作崗位,但張光純和劉偉還繼續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
家是一灣清泉,國是一條大河。小家大國,最溫暖的親情,連接着中國夢的憧憬。
重訪景家坪村,隻見白雲簇擁,青山環繞,清澈的小溪靜靜流淌。一條條産業路如飛舞的絲帶在村莊間環繞伸展,田間地頭,不少村民正在猕猴桃田裡忙碌着;村裡的山貨正通過電商平台飛入千家萬戶……
看着越來越多村民勤勞緻富,過上好日子,鄭芙蓉不禁自豪地說:“我是黨員,能參與駐村幫扶工作是我們一家四口最大的榮幸!”
全媒體記者譚瓊輝
來源: 恩施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