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吃完蘆筍之後尿液的氣味變得很奇怪,而另一種人則不然。在英國醫學雜志2016年的聖誕特刊上,科學家們被鼓勵提交一些對看似荒誕的課題進行的嚴肅研究。一些研究人員嘗試弄清楚蘆筍導緻尿液氣味變化背後的基因突變。
先說重要的:為什麼蘆筍會使尿液的氣味變化?原因是蘆筍酸(Asparagusic Acid),人體會将其分解為發臭含硫的成分。與蘆筍酸不同,這種消化産生的物質具有揮發性,意味着在室溫下它能夠蒸發。在這種情況下,用不了多久就會聞到奇怪的味道。
1987年時,華林(Waring)等人用氣相色譜對蘆筍尿上飄出的揮發部分進行了成分分析。結果,它們在蘆筍尿中找到了以下特征成分: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二甲基硫醚、二甲亞砜以及二甲基砜。他們報告說,甲基硫醚與二甲基硫醚的混合物與蘆筍尿聞起來氣味接近。在2001年,萊特納(Leitner)等人也利用類似的方法進行了氣相色譜分析,結果找到了一共12種的含硫化合物,這其中也包括甲基硫醇和二甲基硫醚。
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所有人在食用蘆筍之後都會産生這種物質,隻是一部分人沒有足夠的氣味受體來聞到它。而且這并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一些嗅覺超級靈敏的人即使隻是吃了一點蘆筍就會聞到味道,而其他人隻有吃了大量的蘆筍才會聞到。雖然排洩這種物質看上去很正常,但是沒有人可以确定那些“聞不到怪味的人”是否就不會排洩這種物質。
在本周二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Sarah Markt和Lorelei Mucci深入研究了蘆筍尿液的秘密。他們報告稱,40%的研究對象(6909人中的2748)在食用蘆筍之後能夠聞到自己的尿液中有獨特的氣味,而另外60%的人則不能。
其中女性報告能聞到尿液中蘆筍味道的人更少,盡管事實上女性在辨别氣味方面能力更強。
作者寫到:“我們假設這種意外的結果是部分女性由于厭惡而沒有報告自己的尿液中有奇怪的味道。”
所以這項研究有局限性,但是,如果自我報告準确的話,研究人員可能會發現一些關于這種奇怪味道的基因起源的線索。
研究人員發現了871種似乎與“蘆筍嗅覺缺失症”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态性(SNP),蘆筍嗅覺缺失症指的是無法聞到尿液中的蘆筍味道。SNP是最常見的基因變異。所有的尿液SNP都出現在與嗅覺相關的基因上。研究人員認為,或許未來這種基因可以被用于治療嗅覺缺失。
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是哪種進化導緻一部分人能夠聞到自己尿液中的蘆筍味道,而另一部分人則不能。但是謝天謝地,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本公衆号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中國生物技術網回複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浏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