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7:34:11

第一篇第8章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君子:《論語》中經常出現“君子”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作風正派、品德高尚、有胸襟、敢擔當的人。另一種指“君之子”,即為政者,如“子貢問君子”,意思就是自貢向孔子咨詢為政之道。

本文中的“君子”指的就是為政者。

重:形聲兼會意字,重并不是從千從裡,應該是從壬從東,最早的“重”字從人從東。字型為“人”在“東”左邊或者上面,後“人”和“東”重疊,春秋後,又加上“土”字。

“重”的甲骨文就像一個人人背負着一個沉重的包袱,表示沉重,負重。後延伸為莊重、自重、尊重、重視等意。

“重”也可以讀作chong,表示重複、重新、也作量詞,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聲隻隔數重山。”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1

威:威信,威望。

固:牢固,穩固,這裡是紮實的意思。“固”是會意字,囗(圍)字旁表示密不透風,牢固的,“古”字代表長久,“固”原意為四面閉塞牢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

延伸為堅硬,結實,牢固。還延伸為固執,專一,思想拘泥,如“固守”。

“固”作副詞即堅決,執意地,如:“固守陣地”。又表示一定,必須,如:“固當如此”等。

“固”還指久治不癒的疾病,如“固疾”,現在一般寫成“痼疾”。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2

主:象形字,甲骨文中,“主”字就像一盞點燃火苗的燈,“主”的原意為燈頭的火焰,是燈的中心主體。

後延伸為主人,君主,首領,核心,原則等。一般來說,先居住在某地的人就叫“主”,所謂“先入為主”,後入者就為“客”或者“客家”。

“主”還有主意,主張之意,後又延伸出主持,引領等。

“主”還有天子或者是王侯的女兒之意,如:公主,太主。如今,為了表示尊重,常稱對方的女兒為“公主”,但很多人稱自己的女兒為“公主”,那是不合适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稱自己的父親可以用“家父”,但不能問别人“你的家父怎樣”?“聆聽”一定跟在第一人稱後面,不能說“請你聆聽”,或者“謝謝各位聆聽”等。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3

無友:“無”為通假字,通“勿”,不要的意思。“友”為交友之意,作動詞用。

如:依從也。會意字,從女,從口。會從命之意。

“如”字最早的意思是“遵從”,“順從”,人們常說“不盡如人意”,就是不随人願之意,在甲骨文中,“如”字就像一個女人跪着在服從命令。

“如”也引申為“去”、“往”,例如:“如廁”。也引申為“好似”,“如同”,例如《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狀貌如婦人女子”,也引申為“比得上”,如:“自歎不如”。

“如”也用作假設連詞,例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本文,“如”就是遵從之意!“不如己者”就是不遵從自己堅持的原則的人,通俗地說就是:志不同,道不合的人。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4

過:一般有兩種意思,一是過分,超過等意,如《論語》:“過猶不及”。另一個為過錯,過失等意,本文中的“過”指過錯。

《論語》中多次提到“過”的問題,比如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子夏說:“小人之過也必文”。

憚:害怕,羞愧。

全文理解為:

孔子說:“為政者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信。學習也變得浮躁不紮實。要帶頭以忠信為核心處事做人。不要跟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交往。做錯了事,要不恥于改正。”

孔子認為做人,尤其是為政者一定要自重,忠誠,講信用,謹慎交友,知錯能改。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5

這一章,孔子教為政者如何提升個人威望,文中的“無友不如己者”該如何理解,争議了一千多年。

其實,這種争議是多餘的,認真通讀過《論語》以及“儒家十三經”之後就會發現,孔子的“交友”思想早就暗藏在裡面。

《論語》中就有記載:有人問孔子,子張(名師)和子夏(名商)誰比較“賢”?孔子說:“商不及”、“師也過”、“過猶不及”。

孔子點評子夏“不及格”,子張“過頭了”。那麼,孔子說的這些到底指哪方面?孔子沒有明說,不過細心的人就會發現,孔子在這裡指的是“交友”能力。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6

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是“孔門四科”中文學科的科代表,排名第一,在其他三科中,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又至于不及格。

那麼,子夏哪方面比較弱呢?交友!《孔子家語》中有記載:子夏“好與賢己者處”。意思很明确,子夏比較清高,交友面很窄,不善交友。所以孔子稱他在這方面“不及也”。

子張也是孔門弟子中的佼佼者,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交朋友,《史記》中稱其為“古之善交者”。

他什麼朋友都交,甚至不計較别人曾經傷害過他。《論語》中有記載子張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衆。”孔子對子張的“尊賢容衆”表示“過”了。

孔子主張“中庸之道”,做人做事不能偏激,他覺得子夏隻與賢者交,太狹隘。子張交朋友太沒原則了,太不計較了,有點“鄉願”的味道,孔子曾說:“鄉願,德之賊也。”所以孔子批評他“過猶不及”。

孔子認為,最好的交友原則就是:不看身份,不看地位,不看能力,隻要是“志同道合者”都可以交。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7

“無友不如己者”的争議

南北朝的南梁時期,蘇州有位姓皇名侃的經學家寫了一本書叫做《論語義疏》,這本書在南宋時期失傳,清乾隆年間從日本引回。

書中對“無友不如己者”解釋為:凡結交朋友一定要勝過自己。“勝己則己有日所益,友不如己則己有日所損”。

南宋時期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也這樣解釋。《朱子語類》中記載:人交朋友,需求有益,若不如我者,豈能有益?,又說:凡人取友,須是求勝己者,始有益。且如人學作文,須是與勝己者商量,然後有所發明……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8

北宋時期的蘇東坡對這樣狹隘的“交友觀”表示不服,他說:“如必勝己而後友,則勝己者亦不與吾友矣”。

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找勝己者為友,那麼勝己者又怎麼願意跟我做朋友呢?蘇東坡從邏輯角度解釋皇侃的理解有問題,朱熹老夫子估計沒有看過蘇東坡的質疑,依然支持皇侃的理解。

魯迅也把該句理解為“不和能力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不過,對這種交友之道表示不屑,他在《雜憶》中這樣寫道:“孔老先生說過,無友不如己者。這樣的勢利眼睛,現在的世界上還多得很。”

近代曆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錢穆在《論語新解》中也這樣解釋:“莫與不如己者為友,與不如己者為友,有損無益。”語言學家楊伯峻先生也支持這樣的理解。看來他們都有一雙勢利眼。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9

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卻表示強烈反對這樣的解釋,他反問道: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那麼,司馬遷,司馬光這樣的大學問家該找誰交朋友呢?他覺得應該這樣理解: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

哲學家李澤厚先生在他的《論語今讀》中提出,“無友不如己者”應該理解為:自己應該看到朋友的長處。他同時指出第一種解釋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施行的交友準則,在邏輯上會推導出無友可交的悲劇。

他的這種解釋就避開了“勝己”還是“不勝己”的問題。

北大的李零教授在他的《喪家狗—我讀〈論語〉》中說,孔子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向道德高,本事大的人交友,學習!又是一個勢利眼。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10

那麼,哪一種解釋才符合孔子願意呢?我覺得,第一種解釋肯定不對,其他的理解算沾了一點邊,理由如下:

1,,孔子不可能會有這麼狹隘的交友思想,否則他就不是聖人。孔子有一個叫子張(颛孫師)喜歡廣交朋友,被稱為“古之善交者”,孔子并沒有給予過多的批評。

2,孔子一向主張廣泛交友,他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朋友是面鏡子,發現别人的閃光點,我們要向他學習,發現别人的缺點,那就在自己身上看看有沒有這樣的缺點,有的話必須改掉。

3,如果隻跟勝己者交,那麼勝己者怎麼可能跟我們交往呢?顯然不符合邏輯。

孔子的朋友中如被孔子罵“老而不死是為賊”的原攘難道勝于孔子?比孔子年輕一點,為孔子的《春秋》作傳的左丘明,難道比孔子更有本事?

《論語》中記載的,那個沒有留下姓名的,死後無人收屍,孔子為其處理後事的朋友,難道比孔子厲害?

論語交友之道擇友原則(論語史鑒自重才有威信)11

4,如果真的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自命清高,恃才傲物,那就是真正的君子不重了,但是,交朋友是有底線的,不是什麼人都交,不道德,沒修養的人是不能交的,比如,季府的管家陽虎就曾多次拉攏孔子,孔子均不為所動。

5,如果按照南懷謹的理解,那應該是“無友不如己也。”就一個“也”和“者”的區别,意義完全不同,而且按照南大師的理解,再聯系前後文,顯得格外突兀,連貫性不夠。所以南懷謹的理解是站不住腳的。

正确理解這章内容的突破口是“如”字,“不如己者”意為不遵從自己主張的忠信為做人核心原則之人。“無友不如己者”和“道不同,不相為謀”有異曲同工之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