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勢已定,連續多日國内确診病例零增長,僅有的案例均為境外輸入案例。我們勝利了!
後續工作千頭萬緒,但我們科技産業從業者還來不及報複性消費,就已經在做這次抗疫的複盤了,當然主要是針對科技産業、産品。
本文僅從小小的紅外體溫儀來說起。
你是否有多次這樣的經曆?——用紅外體溫計測額溫或腕溫時,測得的體溫比實際值低許多,隻有35℃多些,甚至更低,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冬季剛從室外進來測體溫時。
這是很大的風險!疫情的早期篩查主要靠的是查體溫,把體溫高的篩出來,可偏偏體溫計示值偏低,豈不是為魔鬼開了後門!
該情況沒少發生,隻是我們沒有深查,譬如:武漢監獄刑滿釋放人員黃某英進京問題,黃某英進京途中檢測體溫未見異常,原因可能是黃某英當時在潛伏期所以體溫沒有異常,還有可能是體溫計測量值不可取。
另據消息,近日,中超山東魯能隊外援費萊尼,從意大利返回中國過程中,輕松通過上海三道關卡,悠然回到濟南後确診。
究其原因,是疫情發生在冬春季節,而人在戶外體表溫度自然會變低,在這種情況下,用額溫或腕溫代表體溫是否合理?答案顯然是否。
醫學上體溫測量位置有:口腔、腋下和肛門。無論哪種,都不适合大範圍快速排查(特朗普這厮要是來了,可以給他做肛門測量),适合的還就是紅外體溫計測量,但怎麼用紅外體溫計比較準的測出體溫,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
造成紅外體溫計測量不準的原因不在體溫計本身,而是因為人體表溫度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環境溫度低了體表溫度偏低,環境溫度高了體表溫度還會偏高,否則醫生也不回用腋下測量的方式了。
鑒于此,我提供兩種大緻解決方案,盡管不太成熟,但希望起到抛磚引玉的效果:
解決方案一:最好能研發一種可穿透衣物測量體溫的非接觸體溫計,使用時也是測量腋窩位置,但有相當技術難度。
解決方案二:采用差分校正加人工智能的方式,即:體溫計測兩個溫度,一個時被測人的額溫或腕溫,另一個時環境溫度,兩個溫度運算得到體溫。關于運算公式,也不是固定的,需要通過人工智能動态調節,比如:一個剛才溫暖汽車上下來的人就可以把環境溫度影響系數調到很小。
總結:1、紅外體溫計測量不準的情況,是由使用環境和被測目标客觀狀态造成的,偏低的體溫給防疫造成很大風險。理論上,該問題通過AI等技術手段,不一定能完全解決,但能夠取得相當的改良效果。原則上,甯可讓測量值偏高也不要偏低。2、相比較而言技術問題好解決,但是為什麼額溫槍難以測準這麼明顯的漏洞沒人提?!這才是關鍵問題。疫情期間,業内同行大部分都試圖染指額溫槍,其熱度不亞于對口罩的追捧,大家熱衷分析額溫槍産業鍊、精算BOM,這是一個追求财富的盛宴。關鍵問題沒人關心!如果大家認為追求财富就是關鍵問題,那麼這是一個比保護野生動物更關鍵的問題!,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